现代性审美:存在的冲动与时间管理——苏振甲
作者:
爱读网编辑部 更新:2024-10-06 16:54 字数:3139
一
张谡教授的《慢速审美:诗意生存的坦途与歧途》一文讨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慢速审美”。文章发表以来,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这种重视可以看成是对现代性机制中的审美问题的另一种把握,即在现代性视域中能否真正实现一种“慢速审美”,从而为人类的生存论本质注入新的内容。当然,概念的提法本身就充满诗意,让人不仅联想到一种美好的生存意象,一种可以从各个古老传统中挖掘出的美好诉求。
一种基于物理学视野中的速度概念进入到了艺术,为艺术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我们依然感觉到,对现代人来说,诗意本身与现代性形成了二律背反。而如何解决这个二律背反,则需要真正面对现代性审美中的关键要素,即时间。这样一来,问题就回到了海德格尔的真正主题,即如何来理解我们的存在。
毫无疑问,当人类进入到现代,已经标志着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即人类的存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性的存在方式其突出方面就是对速度本身的追求,德国文艺理论家顾彬认为,现代性就是一种速度。这可以看成是一种现代性的本质。在这样一种速度中,我们讨论审美,讨论一种放慢速度的审美,很明显,就是要转变一种真正的观念,从而来重新理解这种存在方式的本质。
海德格尔认为,自柏拉图以来,人们并没有真正地思考存在,遗忘存在成为一种命运,也正是由于这种遗忘,现代人类本质上被连根拔起,已经在大地上丧失了真正的家园,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海德格尔之所以这样看待问题,似乎不是在制造理论的噱头,而是在指出,人类到底是需要进入到自己的存在之中去的,人类也注定需要聆听存在的呼声。
从当代的审美现象中,也能够窥见这种对速度的要求,不论在哪一方面,人们似乎都是与时间在赛跑,不断的在加速前进。一旦放慢速度,失去的不仅仅是时间,而是自身的存在。意味着一旦放慢速度,每一个人将无法找到自我。
之所以不能放慢速度,当然基于资本主义而来的生产机制决定了这一切。这个生产机制,我们也可以看成是遗忘了存在的生产机制,当然相比于前资本主义,速度是这一机制的基本表征,现代性、速度、资本主义的生产,都是同质的事物,都是对人类本真存在的真正的褫夺。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现代性审美视域的世界性现象。不论现代人类如何以技术装置来实现自己的一切审美需求,本质上这种审美仍然离不开对于速度的关切。建筑、绘画、音乐都在按照速度进行更迭,都在现代性的网络世界中此起彼伏,快速流失。一种基于前现代视野的审美,已经成为一种回忆的产物。人们普遍地感受到,这种审美只能在某个特定的时代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候,每一个人,都不会因为速度的要求,而强迫自我来衡量时间,反而对时间展现出了亲密的回应。
当一种“慢速审美”被提出来,说明速度已经无法慢下来了。因为这从根本上意味着整个生存环节的加速,意味着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格局被建构起来了,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环节,尽管他可能对自身所从事的事情不甚满意,但总归还是要面对这一切,因为这正是他存在的命运。
二
人们并不是天然地成为一个现代性机制中的某个要素,换句话说,人需要休息。这是人作为一个生命性存在而非机器性存在得本质特性。长时间的生产劳作会让人疲惫不堪,也会让人感到生存的焦虑,即使在现代性的世界中,人们普遍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安排心理医生的职业来调节这样一种因为速度而造成的心神不宁,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人的精神世界。因为只要这种生产持续着,只要人还没有真正赢得自己的本质,那么这种力图从心理学出发来解决问题的思路除了显示理性自身的本领之外,对人的生命性存在来说,毫无助益。
但我们能否真正地通过“慢速审美”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是否能够通过提出人的审美品格,让现代人在这种机制中享受诗意的存在?这仍然带有一种乌托邦的期许。但至少对现代人来说,这种乌托邦可以通过时间的管理来改变存在的冲动。休假制度无疑是好的,它作为一种间歇性的停止,能够让人从繁忙痛苦的生产环节抽身而退,回归到生活本身之中,通过选择独处还是旅行等诸多方式来提供一种短暂的审美要求。
这种间歇性的停止,并不意味着时间的停止,速度仍然在持续,这是现代性生产的基本的格调。人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切时间的空隙来改变自我,让自己获得一种不同于生产状态中的即时性的体验。或者说,人们在这种看似休闲的状态中,通过各种方式在消磨着时间。当现代性生产造成的日常的忙碌成为常态,其实根本上来说,休闲也意味着无聊。叔本华很早就体验到了这种状态。人是一个钟摆,在痛苦与无聊中徘徊。可以说,叔本华看到了这种现代人的生存本质。
因此,我们仍然会问,即便一种假期,时间很长,是不是就意味着人们能够在现代性的机制中改变自身的境况,从而真正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答案很明显也是否定的。根本的方式在于存在方式的转变。审美提供的仅仅是一种关于速度的合法性论证。认为在即时性间歇性的休假中,通过一种感性的愉悦,让自己通过暂时忘却忙碌的日常状态,这无疑陷入到了自欺。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休假中的诸种表现仍然是现代性本身的规划。通过旅行而欣赏美景,其本质同生产是一样的。这种暂时的审美并不能改变什么。
在现代性的境况种,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逃避劳动如同逃避瘟疫一样。因为美这种事物,与人的存在状态紧密关联。在外人看来是美的东西或许在本地人看来也不存在什么美。喜马拉雅山在高空俯瞰,或是在长焦距的镜头种展现其宏伟,人们能在多个场合对其给出关于美的评论,但对于在这种境况种生存的人来说,并不必然能够感受到美,或者说,在它们的视野中,喜马拉雅构成了他们生存的本质,而不是美的对象。
因而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审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只不过是人对于超越性事物的想象而已,就其回到存在来说,它就失去了根基。
三
对现代人来说,所谓的审美领域的“快速”“慢速”等的词语,无非是对暂时性的感观愉悦的一种表达。如果不改变一种存在方式,真正进入到自我的本真性存在,那么甚至可以说,这种概念仍然不能表达人类的本质。
在海德格尔关于诗意的说明中,不是要指出吟诗作赋的生活就是诗意的,而是要指出,一种真正的建基于存在之中的事物,一种本真存在,一种在天地神人四方域同时到场的存在状态。当然,这既非是前现代、也非现代、更非后现代状态,它是对人之为人的本质的敞开状态的本真性描述。人作为人就是如此这般地存在的。
只不过在现代,人在失却了存在根基之后陷入到了虚妄的幻觉之中,力图在主客二分的状况中通过各种表象活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性的主张。
在明白了现代人基本的生存处境及其未来的状况之后,回看现代人的命运,就会清晰起来。这些概念才能在更为本真的层面展示出其价值,也才能在存在与时间层面得到进一步的界说。
要想解决紧张忙碌的生产造成的人的本质的萎缩,“慢速审美”,在其部分范围内能够给人以警示,即通过不同方式的存在,让人看到还有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对人来说意味着希望,意味着人自身拥有跳出现代性生产机制的契机,意味着能够通过不同的可能性的实践及其关于时间的管理,来充实自我。
存在的冲动需要时间来填充,也需要合理的规划来实现这种可能。现代性审美及其在这个视野范围内的“慢速”,意味着要从时间的角度来管理,并从时间的角度来校准存在的方向。因为本质地来看管理,它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服从,而是时间管理。在现代性范围内,管理是提高整个生产效率的组织模式。好的管理,意味着能够管理好时间。好的管理,对存在的可能性的展开来说,意味着能有充分的时间完成理性规划之外的事物,能够给予自我多种不同的感性体验。
“慢速审美”,在存在论上得到的思考就是,作为现代人,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管理好时间,从而改变自己的存在方式,让意义沿着多个面向展开,让自己的本质在多个面上被铸就。
(作者系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哲学博士 苏振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