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乡情·诗意·真淳——龚勤舟
作者:
爱读网编辑部 更新:2023-12-31 11:08 字数:2551
人类的情感永远都是深切的,就像古希腊智者赫拉克利特所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人的一生不可能同时怀有两份意义等同的乡情。对于故乡的感念,对于养育自身的那方水土,人的情感就像一条悠长而又绵延的河流,从心灵的内核出发,流向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在这大千世界、茫茫人生中,每一个人都心怀一枚思乡的情结,每一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水土,即使那方水土只是邮票大小的地方,即使那方水土密布着沟壑和山石,即使那方水土遭遇着风尘和海啸,它都给予人们一份特殊的记忆。刘仁前的故乡在那湿润柔美的苏北平原,他的长篇小说《香河》溢满了神圣而又纯洁的乡情。
《香河》描绘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苏北平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香河》却是和“文革”时代相隔离的。仁前对那个时代农民生存状态的书写,没有侵染上浓重的政治色彩。因此,《香河》的性格决定它既是一部“边城”,又是一片诗意栖居的田园。小说的故事从柳安然家的豆腐店和三奶奶家的代销点出发,村子里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围绕着两家的日常琐事逐一展开。柳春雨和琴丫头、杨雪花之间的爱情,打上了刻骨铭心的印记,各种复杂的因素杂糅在一起,使得柳春雨和琴丫头的纯真情感不能延续,于是,爱情的挫败让琴丫头的人生布满了伤痕和困惑。她和陆根水有名无实的婚姻,使之生发出无限的绝望和苦痛。如果说小说里的男性形象是在尽可能地彰显小说的博大胸襟,那么小说所塑造的女人性格则更多的透露出小说的诗性和柔美。琴丫头正是凭借她那非凡的气质和精巧的双手,千辛万苦、坚韧不拔,在情感的深渊里挣扎,从而进入了生命的另一种境界。她曾经失声痛哭,曾经天真浪漫,但她对人生、对爱情怀有永恒的信念,她对世间的不离不弃促使她在凄美中走向人生的淡定。她精心呵护自己的女儿小英子,将幸福寄托在小英子的身上。年少的小英子和喜子情同手足,他俩的相遇,预示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寓意着柳春雨和琴丫头爱情的延续。月光下的情侣依偎在香河的潺潺流水中,他们让生命得到升华,让和谐与祝福在圣洁的土地上铺展开来。
小说写了三代人的爱恨离别,其中的爱既是轰轰烈烈,又是水乳交融。其中的恨只有苦痛的意味,表现在泪水和命运之间。它没有动枪耍刀的复仇、没有虚与委蛇的阴沉,可以说它是一部展示大爱的作品,它将所有的恨全都包容在爱的文字里了。小说中的人物在爱的情意中延续着传统农村的生活,他们所享有的精神文化虽然赋予了新的形式,样板戏和露天电影深入到苏北的农村,而且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但是,这些文化产物的政治影响力却并未侵扰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永久生存,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和小农经济依然氤氲在香河的水域里。村头豆腐店固守在那片邮票大小的乡村,于是,这种封闭的经济和简单的文化方式保存了农民本有的性情,质朴憨厚、任劳任怨、知足常乐,成为他们向往的生活情趣。
近年来,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背景来叙写乡村的长篇小说层出不穷,大部分优秀作品都是在“文革”的框架中展现人性的错位和精神的困惑。苏童《河岸》中那些特定时期的历史沉浮成为贯穿小说的重要线索,权力和政治在家庭内部的抗争,母亲对儿子和丈夫的唾骂和遗弃,父亲对儿子的禁锢和“精神阉割”,在暴力的视野下再现了历史情境中底层人物的人生际遇。毕飞宇的《平原》通过摹写诸多乡村人物独有的性格和命运,描绘了王家庄这片原始与美丽的平原,平原上的爱情和人性又将这片古老土地的政治和文化权力淋漓尽致地透露出来,让人在小说中感受着中国农民的奇特生存形态和乡村青年的冲动焦灼、困厄迷惘。贾平凹《古炉》中的农村和农民在“文革”降临时,迅速被恶和暴力所充斥,原本安宁、古老的生活秩序被彻底打碎,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猜忌、对抗搏斗的人文精神废墟,小说试图通过广袤的历史纵深感来铺就几千年中国农民的破坏和毁灭、善良和美好。诸如此类的优秀小说在思想上均有所拔高,因此让人在阅读时体味到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们通过一个个小说人物折射出变异的时代和扭曲的人性。仁前的《香河》却一反“文革”的苦难叙事,字里行间飞翔着灵动恬美的气象。它或许是在进行一次历史的还原,或许是一次日常生活的真实记录,它让人世间最本真、最纯朴的性灵在极权无度、风雨如晦的岁月中逐渐地现身。或许它更是在用无数个精致的细节和人物来表达这样一个事实:在任何时代中,不论是充溢着悲辛的煎熬,还是散发出血腥的暴力,农民都在内心守护着自己的生存方式,他们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干扰,金钱和欲望终将飘逝于九霄云外,只有朴实的物质生活和简单的精神需求才是人生的首选。
在我看来,《香河》更是一部别致的小说,它不以波澜壮阔的故事取胜,不以奇幻怪诞的人物炫目,它的文字飘散着一股股静谧和淡定的气息,这种气息正是仁前努力渲染的小说意境。《香河》的独特性折射出作家个人的小说理念和创作理想,他的内心积淀了多年的生活,他似乎在不断地描绘这样的画卷:苏北农村的一景一物透露着浓郁的乡村景致,农村的一人一事勾勒出人性深处的朴实和善意。或许,当人们读罢《河岸》、《平原》、《古炉》等长篇佳作之后,再来领会《香河》里的叙事,那些举重若轻的文字,那些朦胧淡雅的色泽,犹如一幅幅水墨点染的中国画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正是因为它的独特,让人们得以穿越那段史无前例的岁月,让心灵渐渐地趋于安详。柳春耕其貌不扬,早年独自离开香河,却闯下了自己的一番天地。柳翠云托人说媒,投奔了现役军人王志军,寻觅到自己的幸福与祥和。他们的外出,给封闭落后的香河带来了新鲜事物,同时也使得香河村的田园古朴逐渐地隐退。柳春雨厮守在香河,养家糊口、敬老教子,他的心长久地守望着这片诗意的土地。琴丫头安家生女,生活的艰辛却磨不去她对故土的钟情。
它是一部关于传统乡村的留恋和记忆,小说的人物和故事隐藏着仁前内心世界的真情。那颗悠扬的、善良的灵魂载着一部历史、一段传奇、一个梦想,在具体的文字中缓缓地驶向人们的内心深处。它是一段沧桑岁月的永久见证,仁前通过数十年的体察,渐渐地读懂了中国的农村和农民,虽然他的写作囿于苏北一隅,但那水乡的柔情、村落的安逸,透露出农民的本性。他对善良人性的塑造,体现出跨越尘世的美丽,他在简单的故事中赋予了农民无尽的宁静和诚意。正是这缕淡淡的乡情,让人欢愉、让人垂泪、让人遐思、让人迷醉。
(本文发表于2011年10月14日《文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