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作者:刘仁前      更新:2023-12-23 10:56      字数:11948
    香河村,一村七个生产队,一百三四十户人家,靠龙巷两边住定。家前屋后,栽上几棵杨树、柳树,间或,也会有几棵榆树、槐树、苦楝树。春来杨柳泛绿,浓荫覆盖,如烟似雾,整个村子全笼在绿荫里,成了个绿色的世界。村子算不得大,扳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自然也就能道得出各家姓什名谁。一家办事,热嘈一村。哪家姑娘出门子,哪家小伙订亲了,想瞒也瞒不住。就连夫妻间的私房话,弄不好也会一传十,十传百,闹得满村皆晓,好不叫人难为情。更有些厚脸皮的小伙,与刚过门的新娘子调笑起来,海口夸得更大:“新娘嫂子哎,不怕你新来初到,我也知你的根底。”“你能晓得些什呢唦?”新娘子有些不服。“你家嘛,大门朝南烟囱朝天,新马桶靠铺边,我家大哥哥睡西边,你新娘嫂子睡东边……”没等小伙子说完,有人插话:“怎儿睡反了?”(本地乡俗,一张床,男将儿睡东边,女将儿睡西边,以示男人为一家之主)“我那大哥有点怕婆娘!”小伙子笑嘻嘻地朝新娘子做个鬼脸子,像在问,“你家的情况,我晓得怎么样?!”臊得新娘子粉嘟嘟的脸盘子红得什呢似的,“呸!嚼舌头!”新娘子边骂边赶快挟了给男人做的鞋底,收起针线,抽脚便走。新娘子晓得,这些小伙要是再“荤”起来,话就不能入耳,难听了。这是笑话。不过,村上人知根知底,确实的。

    村上有一爿豆腐坊,一家代销店。豆腐坊摆在村东头,也就是龙巷的龙头上;代销店位居村西头,自然是龙巷的龙尾上了。乡里人日子过得紧巴紧巴的,平常无事不大往这些地方去的,所谓眼不见,嘴不馋,能省则省,粗茶淡饭惯了。这是说的平常无事,要是家中来了人,到了客,那豆腐坊、代销店还得去。香河村人省归省,当用不可掐 。老辈人留下的规矩便是如此,哪能不懂礼数呢。于是,到村东龙头上豆腐坊里拾上几方 豆腐。买豆腐,不叫买,叫拾,再现的是买卖双方交易时的场景,店主人多半是从养水的缸里、桶里拾出豆腐,放进买主的瓷盆里,亦或淘米箩里,然后擦擦手上的水,接过几枚铅壳子。很多时候,不是现钱交易,手头不便当呢,没关系的,欠账。如此一来,拾倒比买更贴切了。至于“方”字,跟“块”同义,乡里人叫“方”叫顺嘴了。再到村西龙尾代销店里打上一斤“大麦烧” ,有这两样,便可待客了。若是讲究一点的,再到村西龙腰上,谭驼子家抓两条活蹦乱跳的刀子鱼,红煮,白烧均可待客。

    村东,龙头上,是老先生柳安然的坊子。柳安然家属一队。早年间,烧了副对子,半途改道,才开起了豆腐坊。老人家生有两男一女,大儿子柳春耕,二儿子柳春雨,一个女儿柳翠云。柳安然老伴去世早,这三个孩子全靠他既当老子又当娘,一把屎一把尿,好不容易拉扯成人。原想,孩子们一个个大了,该省省心了。非也。

    村西,龙尾上,是三奶奶家的代销店。三奶奶家属四队。三奶奶一家四口,二儿子叫“二侉子”,“二侉子”的婆娘李鸭子,三儿子叫阿根伙,还有一个丫头叫琴丫头。据说,三奶奶原本有一个大儿子,很小就死掉了。算起来,三奶奶家还是军烈属呢,她家男将是死在部队上的。

    与柳安然家一比,三奶奶家没有一个有正正规规的名字的。其实,在香河村,难得有正正规规的名字的,柳安然原本是个教书先生,识字断文自不必说,于是乎,给自己的细小的都正儿八经地起上名字。这等要求,摆在一般人家就难矣。做娘老子的,斗大的字识不得半箩筐,哪有能耐给自己养的细小的取名字唦。再说了,乡里人哪有那么多的讲究,光起个正正规规的名字管什呢用,庄稼地里要能做活计,会过日子才是正儿八经的呢。于是乎,香河一带,没结婚成家的男孩子均叫什呢什呢伙,喊起名儿,便是“春扣伙”、“鸭根伙”、“狗伙”、“虎伙”五花八门;没过门的姑娘均叫丫头,平日里一喊,“春丫头”、“英丫头”的,甚至“鸭丫头”、“狗丫头”都有。本地乡俗如此。

    这几天,柳安然的豆腐坊里可热嘈啦。按说,这不过年不过节的,有什呢好热嘈的唦?!有人给柳安然家大伙说媒了。听说,说媒的原是想给老二柳春雨做介绍的。可柳老先生不答应:“成何体统,成何体统。”老先生用意很是明了,老大柳春耕二十五六岁了,要不是长个五短身材,早该成家立业了。老二才二十出头,晚个年把不打紧的。这种事情,该是老大先,老二后,长幼有序嘛。

    香河一带,青年男女,先恋爱后结婚的有,恋上了结不成婚的也有。但,先结婚后恋爱的更多。他们的婚事,几乎由媒婆“承包”了。说媒,当地人称之为牵红线,原本是件好事。如若说得好,青年男女之间便能架起座“鹊桥”,两人姻缘一线牵;如若说得不好,那便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误了双方一辈子。在当地说媒的,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三姑六婆”的媒婆,二是成人之美的“红娘”,三是男女双方主动拜托的“月老”。略微有些个社会阅历的都晓得,这“红娘”、“月老”在人们心目中的印像还不坏,均有成就美好姻缘的动人故事。而这“媒婆”,怕是三者中顶叫人憎恨的了。媒婆多数靠三寸不烂之舌做“谎媒”。媒婆们抓住男女双方的心理,一味地甜言蜜语、天花乱坠,把双方均说得天上有地下无,神气活现的,结果是越往好处巴 ,越是大失所望,巴来巴去,落得个婚姻不幸,男女双方均大呼上当。因而,媒婆也时常遭到小伙姑娘们的斥骂:

    媒婆,媒婆,

    牙齿两边磨。

    又说男方家中富,

    又说姑娘似嫦娥。

    臭说香,

    死说活。

    骗走我家二斤猪肉一斤面,

    外带两只大白鹅。

    久而久之,为防止说谎媒,当地人会先让媒婆望望主人家家神柜上三样物件:镜子、秤、篾尺。这里头用意十分明了:一为告诉媒婆,主人家心似明镜,家境富裕,有秤称粮食,有尺量布匹;二为暗示媒婆,要以这三样物件去与对方权衡一下,照一照黑白,称一称轻重,量一量长短,是否门当户对、郎才女貌。这里头,双方均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从来不去问男女双方对亲事是否愿意。即便如此,媒婆在一对新人成婚前及成婚的喜日,均是受人敬重的。不管男方家境是贫是富,三顿酒是必请的:请媒酒、待媒酒和谢媒酒。一次都不能少。不仅如此,请媒婆吃饭前,每回都得备好了“礼”。多半有这样几样:二斤猪肉,两条鱼,双份茶食。难怪当地有“好吃做媒”一说。

    这刻儿,四队上的媒婆李鸭子正翘着二郎腿,坐在柳安然家堂屋里大桌子旁边,边喝着红糖果子茶,边向柳安然介绍邻村杨家庄某个姑娘的情况呢。李鸭子,不就是龙巷西头“二侉子”家婆娘、三奶奶的儿媳妇么?正是。她虽说嫁到香河有几年了,可自己还不曾开怀 呢,到蛮喜欢给人家说媒的。正是人们常说的,百人百性子,百人百喜好。

    “柳先生,我说的这个丫头,大名杨雪花,今年二十三,高高挑挑的个头,瓜子脸长长的,眼睛大大的,长得一张乖巧的嘴,能说会道。一条乌黑的长辫子,跟翠云丫头的差不多长,蛮讨人喜欢的。”

    “二十三,好像岁数不小了嘛,是实足年龄,还是虚岁唦?”柳安然不曾过多听李鸭子说姑娘的长相。他心里有把尺,漂亮不能当饭吃。更何况自家的大伙长得就平常,将来娶个标致婆娘回来,未必压得住,若是压不住,则未必是好事情。

    “虚岁,是虚岁。二十三与春耕伙配正巧呢,你没听人家说么,男大三金山靠银山。”媒婆李鸭子身子朝大桌子对面的一家之主抬了抬,连忙三地说。

    “嘴会说不会说倒在其次,不晓得田里农活可拿得出手?”柳安然边问话,边从大桌子上拿起铁壳子热水瓶,举手要往李鸭子的茶缸里加水。李鸭子连忙接过热水瓶,“不客气,不客气,自己来。”给茶缸里斟过茶之后,李鸭子喝了一口,才接过老先生的话题,“这个丫头,农活没得话说,栽秧、薅草,收稻、割麦、拔菜籽,挖墒、挑河、上“大型” ,样样活计精得很,在杨家庄的丫头里头是数一数二的好手呢。”

    柳安然和媒婆李鸭子正说着呢,老大柳春耕、老二柳春雨兄弟俩背着打农药的喷雾器,回来了。

    在香河一带,像柳春耕这样,二十五六岁还不曾成家的,少。村上跟春耕一般岁数的,细小的都跟在老子后头溜了呢。一到中饭市、晚饭市 ,龙巷上,大人、细小的一个个捧了个饭碗,蹲在一块,边吃饭边说闲话。一望,便可晓得哪个细的是哪家的。大人南说江北说海,细小的也仄头斜脑地听。听的时辰长了,碗里的饭菜没有了,便会到自家大人蓝花大海碗里扒。大人说得正起劲呢,也就没工夫理会细小的了:“去去,自己腿子断了,不能家去盛啊。”一双筷子一该 ,细小的手上的筷子该掉下来的有,该得细小的哭声呜啦的也有。从大人碗里扒不到现成饭,细小的只好捧着自己的小二碗,家去。

    柳春耕自己也懊恼,老子个子蛮高的,老二个子也不矮,就连翠云丫头身材也是生得高高挑挑的,唯独到自个儿变成了“五大郎”。除了身材矮一点,其他,哪块也不差似人啊,浓眉大眼,虎背熊腰,浑身的疙瘩肉,劲鼓鼓的,哪样农活拿不起来?!可就是没得姑娘看中,弄得他老子心事重重的,好像自个儿要打光棍了似的。这打光棍可不得了,乡里人讲究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连个婆娘都没得,还谈什呢“后”不“后”的唦。自然是“不孝”定了。柳春耕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爬的蚂蚁,又说不出嘴。每日里,劳作了一天到家也不多话,吃了夜饭上床,也不高兴和春雨伙说闲话。

    柳春耕家正屋三间,朝南向,红砖砌成的空心墙(当地人的独创,砌实心墙费砖,自然也就费钱,乡里人没那个实力,变着法子也要把墙砌起来),大洋瓦盖的屋顶。这在村子上就上数了。香河村,多半是土坯墙,草屋顶。也就是他老子柳安然早年是个教书先生,手头有点儿积蓄。此外,砌得起这样房子的只有村子上的干部了。柳春耕家正屋背对香河。前面土坯墙围成个院子,挨西边搭了个小平顶,也是红砖空心墙,顶是水泥浇的。靠正屋砌了个楼步梯子,一个抬阶一个抬阶的,从楼步梯子可上得平顶上。这平顶的好处,一到夏季就望得出来了,其他时候不觉得。

    前院墙上开了个大门,正对正屋的堂屋,门不是木板的,是用柳条和芦苇混编而成。大门一开就是龙巷。院子里靠南院墙,一字排长了三棵苦楝树,树怕是有了年头了,枝枝叉叉都伸到院墙外,龙巷上去了。正屋后身并排着,还有一进,三小间,土坯草房。前后两进之间,两顶头用杂树棒子围了起来,也算是个后院了。正屋的堂屋不仅有前门,好通前院,也开了个后门,通后院。后院的草房与正屋一般格局,也是开着前后门,前门通正屋,后门通香河的水桩码头。

    一家之主柳安然,住在正屋的东房间。当地风俗如此,一家之主不住东房间,哪个敢住东房间?!在乡里人眼中,东房间是上手,上手为大。正屋当中一间是堂屋,香河一带的人家都是这样的格局。正屋的西房间住着柳春耕、柳春雨两兄弟。前院西边平顶房里住着柳翠云。按说,一个丫头,住在正屋里紧腾些,有院门、大门两道门呢。平顶子直通在外头,虽说也有门,总不如正屋紧阵。这里头看得出,柳安然虽然识字断文,教过书,也和香河村人一般,重男轻女呢。在一般香河村人心目中,丫头家,在上学读书、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均不大重视。他们自认为,女生外相,不管到哪天子,终究是人家的人。

    后院草房子里是磨豆腐的作坊。东间砌着大锅灶,开三个灶堂口,内边支的一口大江锅,是烧豆浆用的浆锅,其灶堂比平常人家家里的灶堂要大好多。中间和口边两个灶堂均小得多,口边的最小,灶堂上安的铁锅与平常人家煮饭锅一般。其实,中间、口边的锅就是煮饭为主的,早更头 ,不曾烧早饭呢,中间、口边的锅会用来过浆,把大江锅里的浆往另外两个锅里舀,好给豆浆点卤。当中一间支着一副石磨子。磨盘放在一张不大的桌子上,靠着磨盘有一只不大的缸,从磨盘上磨碎的豆浆就淌进缸里,再舀到江锅里烧。磨盘子上支有一个三角形的木架子,推磨用的。一头套着石磨,一头有个横档,人好抓着顺着一个方向用力,石磨就能转动起来。横档上扣着两条绳子,栓在屋梁上方,成水平。这样一来,推磨的要省好多力气呢。西边一间放着长方桌子,还有几只大水缸。长方桌子上堆的是压榨豆腐、百页用的木框子,木框子四周有面,上下无底无盖,但底板、盖板均可外上,活动的,便于脱卸,而不致让豆腐、百页不得成型。豆腐要压,百页要榨。压,说来简单,点好卤的豆浆,倒进装好底板的木框内,盖上盖板,加上几块重物件儿,废弃的磨盘之类最好,干净,压重。榨百页就烦些了,同样得有装好底板的木框子,内底先垫上长长的白粗布,舀一勺浆,放一层布,舀浆要匀,放布要平,要松紧适宜。这样一层一层,一来一回,到了木框口了,盖上盖板,用一根长木棍撬着朝下压,这木棍不用人力,木棍一头别在铁环内,力量自然就到了。压榨多长时间,是有讲究的。做豆腐百页的师傅多半不会说,这牵涉到豆腐百页的好坏呢。几只大水缸,是用来养豆腐的,百页只需用湿布裹好,卖出时要多少取多少。好师傅做出来的百页,一斤几张都是有定数的,不用上秤称,数数张数,一笃准。柳安然老先生出手就是这样。新做好的豆腐不能干放,得养水存放。粗瓷水缸透气,养豆腐好,不易变味。这草房三间,是没有山墙的,间间相通,便于劳作。这新鲜的豆腐百页,出得作坊,便可从后门上得水桩码头,再摆到小船上,划到外乡去卖。本村人,一般会上门来拾的。

    后院内,靠草房南墙还砌有一个鸡窝,外边一个篾制的鸡笼子。当地人没有不养鸡的,小鸡仔多半养在鸡笼子里,秋收时节,好抬着鸡笼子到割了稻子的稻田里,让正在长身体的鸡们吃上新鲜的稻谷。镰刀下总会有掉落下来的稻穗的。小鸡仔变成老鸡了,变成蛋鸡了,就养在砌的鸡窝里了。再放在外边养野了,不归家,蛋就不会生在家里的鸡窝里了。村上细小的,玩躲蒙子 ,时不时的会从人家草堆狭档里找到鸡蛋,就是那些野在外头的蛋鸡生的。再野野,连鸡子都会没得了。所以,老鸡、蛋鸡的窝是砌好的,固定的。当地人家养鸡都是这个样子的,柳安然家也不例外。

    紧靠着草房的北墙,西边上还砌有一个猪窝,猪窝靠着香河的一面长了两棵高高大大的树木,一棵是榆树,一棵是槐树。树荫正好覆盖着猪窝。窝里有头卡子猪 ,皮毛白而泛红,望得出来,猪子的食口不丑。家中开个豆腐店,做豆腐的下脚料,自然成了喂猪的好饲料。对于大多数乡里人来说,喂头猪子作用大着呢,过年过节,一家老小的晕腥出在猪身上,添置物件、衣裳等大的开销也出在猪身上。乡里人一年到头从田里获得的粮食,上缴了公家之外,剩下的连口粮都不周全呢,哪谈得上用粮食变钱呢?只有搞点儿副业,养些鸡呀、鸭呀、鹅呀,还有猪呀、羊呀……要不然,这日子怎么过啊!

    有人给柳春耕介绍了。“这下子好了。”柳春耕在心头对自己说。

    媒婆李鸭子到柳安然家说了没几天,杨家庄传出话来,人家姑娘要望人。这倒不像从前,从前婚姻大事,信奉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拜堂成亲前,男女双方是不得见面的。如今,毕竟不同了。女方也大胆提出要望人了。这里的“望”,是一方“望”另一方,不是相互“望”。就眼前的事情来说,是柳春耕送把杨雪花“望”,柳春耕在明处,杨雪花在暗处。

    即便这个样子,柳春耕也还是掩藏不住心中的兴奋,心口嚯嚯的 ,静不下来。这几天和春雨伙一块在棉花田里打药水,总想和他说话,可这个死小伙,鬼得很,像似猜透了哥哥的心事,爱答理不答理的,有一句没一句的,耍猴呢。气得柳春耕呼呼的,柳春雨喷雾器里满桶子药水上肩膀时,他也不高兴帮着捧一下子。一喷雾器打完了,得重新往喷雾器里倒药水,再加干净的河水稀释,才好用。满满一家伙药水,蛮沉的,上肩时有人捧下子省劲得多呢,一个人霸王硬上弓,得有把力气才行。

    柳春雨平常做农活就不顶真,他在村小 做代课教师,一年到头下田有限。再说,他又不及哥哥昆棒 ,满桶子药水上肩没得人帮忙,还真费点事呢。柳春耕就不同了,长得昆棒不说,个子又矮,这倒讨巧了。身子略微往下蹲一蹲,药水桶子两边背带往膀子上一套,肩膀一窜,便上肩了。这一点,摆在柳春雨就做不到。刚才,换药水了,要不是陆根水跑过来,还真由柳春耕难住了,挂相呢。三五个劳力在一块棉田里打药水,有男有女的,为这事还不让人家笑话?!谢天谢地,老大你挂不到我的相,天助我也。不早不晚,陆根水来了,难题一下子解决了。柳春雨别提有多高兴了,重新背起喷雾器时,朝旁边的柳春耕盯了一眼,意思很明了:你不要有事求我!

    陆根水是村子上的农技员 。农技员在村子里还是蛮吃香的。农作物的制种育苗、病虫防治、田间管理,都用得上农技员。庄稼到什呢时候打什呢药水、施什呢肥料,农技员心里全有数着呢。大集体讲究的是步调一致,统一下种,统一施肥,统一打药,统一管理。毛主席老人家不说了嘛,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眼下,正是棉花田治棉蚜虫的时机,陆根水可忙呢。打棉蚜虫,用的是乐果,毒性可大了。不懂药性的,弄不好要中毒。可是怕中毒,不敢用药,这药水打到棉花上等于它抵它 ,蚜虫打不死;如若是不上规矩蛮用药,那必然会造成药伤,蚜虫死了,棉花也死了。因而,这乐果与水的配比是有讲究的。陆根水就负责把这套办法教给打药水的。要晓得,村民们不曾像陆根水到公社农科站培训过,不懂原理的,你跟他们讲知识不行。况且,他们识字少得很,你讲多了他们听不懂,也听不进去。也多亏陆根水脑子灵,想出个好主意。他让打药水的用乐果瓶盖子为计量单位,一喷雾器的水,配三瓶儿盖子乐果,蚜虫重的配三盖子半,不能再多,也不要少。一喷雾器的水要满。有人会问,瓶儿盖子不一样怎儿办?不会不一样的,乐果这样毒性大的药水,队上都是由农技员统一保管的。散在外边,被哪个想不开的喝了,要死人的。就是这样,每年总会听说,某某庄上的妇女为个什呢事情,一时想不开,喝了药水,死掉了。存心寻死的,打药的时候,偷偷倒一点,藏了带家去,哪个也不会发觉的。更多时候,倒不是偷药水想寻死的,是想留着自家的小菜地里用的,碰到事情想不开,一性之头,从家里墙旮旯拿出药水,一仰脖子全倒了进去,没得人当时发现,药性很快遍布全身,不死有鬼呢。

    香河村原先有七个农技员,一个生产队一个。新支书香元上任之后改了,说是为了减少村里的工分支出,七个农技员一下子减成了一个。香元把七个农技员放在头脑子里反复盘,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盘来盘去,留下了陆根水。在支书香元眼里,根水伙不错,人长得蛮精干不说,做事也麻利,更为要紧的,在七个农技员里头,就数他最懂行。要负责这么一大摊子事呢,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可不行,得有真本事。这一点,陆根水是让香元顶放心的了。这样一来,农技员陆根水就由原先只是个三队的小队农技员,一下子变成香河村的农技员,成了大队干部。村上人见陆根水妈妈来娣子都说,祖坟葬得好啊,祖坟上冒青烟啦!来娣子客客气气地和人家点点头,回道:“香元支书器重,香元支书是我家根水的大恩人呢。”

    蛮懂事,蛮聪明的陆根水却做下了不懂事、不聪明的混账事。弄得他妈妈来娣子寻死赖活的不说,弄得香元支书脸上无光。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柳春雨发狠要报复哥哥,为在棉花田里打药水差点出洋相。他正寻思呢,机会来了。杨雪花家放出话来,要“望”人。柳春耕心里原本“嚯嚯”的,等到真要上场子亮相了,又有点儿五点六点的,不得安神了。这不,今儿在棉田打药水,柳春耕过一会子就跑到兄弟跟前问,“要换水么?”不一会子又跑过来,“要配药不?”柳春雨心想,这些事情,你从来也不曾替我做过,做这些事,我也不为难。你这般殷勤,肯定有什呢有求于我。于是,柳春雨拿定主意,先漺漺柳春耕,不睬他。非让他投降,说出求我有什呢事情。这么一想,柳春雨不免有些得意起来,矮冬瓜,下回子你才不出我洋相呢。

    矮冬瓜是柳春耕的绰号,村上细小的、大姑娘,开起玩笑来都这么喊。柳春耕也不好当真,更不好翻脸。细小的不懂事,你跟他们有什呢计较头,丫头片子,没得搭讪,跟她们也顶不起真来。说实在的,这么大的小伙了,哪个心里不发毛,偶尔和丫头们闹闹,心里或多或少也好过些。都是人哎,哪个不想有个婆娘焐在跟前唦。这一点,男将们最有数了。所以,村上的男将们不怎么喊柳春耕的绰号,喊矮冬瓜,伤良心呢,人家就是为这个不曾有婆娘呢。柳春雨自然更不敢喊了,只有和哥哥闹别扭、不痛快的时候,才在心里暗暗地骂几句,杀杀气。

    人们常说,求人的事,难呢。哪怕是自家兄弟。柳春耕这会子只好跑到兄弟柳春雨跟前,一五一十地说了:杨雪花要“望”人,他想要柳春雨一块去。兄弟俩一块去,也好壮壮胆。生气归生气,老大的婚姻大事,做兄弟的不能袖手旁观,不能不帮忙的。更何况也不是什呢难事,就是陪老大去站一会儿,当一回电灯泡。经不住做哥哥的求,柳春雨最终答应了,和哥哥一块去把杨雪花“望”。

    杨雪花“望”人是专门挑在杨家庄放电影的当口。电影是在杨庄小学的操场上放的。露天电影,片子是《敌后武工队》。按照先前约好的,柳春耕站在靠放影机的大桌子旁边,好让杨雪花一眼就能看得到。这样子,杨雪花心里有个数了,谈与不谈,就有了主动权。

    乡里人文化生活单调得很,这当中,露天电影算得上是较为重要的文化生活了。香河一带,整个公社就一个电影放映队,得个把月才能来村上一回。因而,庄上有电影时,本村的老老小小,老早就会扛着板凳,搬出自家的桌子,在放映场上排位置。然后,老离不早就吃好夜饭,坐到放映场上等。大伙儿要盯着放映场上那两根篙子中间的大白布,盯上好一阵子呢。因为,一个公社,几十个村子,就这么一个放映队,一台放映机,配两三个放映员,其中明确一人为队长。好不容易轮到了,村干部不热情接待哪成呢。这样一来,村民们只有耐着性子望一会子大白布了。等着吧。

    在楚县乡间,电影放映队实际上是电影放映船。电影放映船先到哪个村,后到哪个村,是有规矩的。这是公社规定好了的,不要说放映员没权,就连放映队长也不好擅自变动的。当然,个别情况特殊的,另当别论。其实得看放映队长与村子上干部的私交好坏了。不过,有一点,放什呢片子,是一部还是两部,全凭放映队长作主。晓得内情的,事先跟放映队长打好招呼,轮到自己村放映时,不仅能看到新片子,而且能看上不止一部,狠狠地过把瘾。这人情,村上自然得有数才行。于是,电影船那“突突突”的柴油机声,在村河上一响,村干部便安排公勤员忙着到村民家逮鸡、逮鸭,到豆腐坊拾些豆腐,到代销店打酒、买烟,忙活起来。

    “今晚放电影啰!”“电影船来啰!”先是村子上细小的欢喜得什呢似的,蹦着,跳着,叫着,喊着,跑家去。很快,今儿晚上村子上要放电影的消息就传开了。尽管天色还早,大人们早早地了结了手里的活儿,就等队长一声令下,好回家煮夜饭,然后逸事逸当地看电影。碰到这种时候,队长多半识相得很,众人的愿望不可违呢。于是,扯开嗓门吼一声:“收工。”劳作的人们急燥火忙地收拾了自个儿的农具,各自家去。

    这会儿,杨庄小学的操场上,摆满了长长短短的板凳、高高低低的桌子、椅子,一个挨一个,挤挤的,簇簇的。因为电影机还不曾转起来,人们多数都站着,仰着脖子,有望大白布幕子的,有四下里找人的,有与邻村熟人招呼的。看露天电影,决不仅限于本村人,邻近村子的大人们、细小的,也很多。香河一带,村子与村子相隔算不得远,如若碰上顺风,一个村子上放电影,另一个村上的人坐在家门口也能清清爽爽地听得见电影里的台词呢。乡里人,一年到头以种田为业,难得进一趟县城,即便是进了城,也舍不得花几毛钱买一张电影票坐到电影院里去的。那要花掉一个劳力几天的工分呢。为了看一场露天电影,跑三五里乡路,甚至将衣裳脱了举在手里,踩水游几条河,也是常事,不希奇。

    “噢——噢——”操场上的人吼起来。在人们急切的等待之中,放映员贵宝浑身散发着酒气,在村干部的陪同下,来到了放映机旁。尽管喝了半斤把“大麦烧”,贵宝的动作还是蛮麻利的。贵宝从大桌子下面的大木箱子里拿出一盘电影胶片,在放映机的架子上装好,右手带着盘边一转,拽出长长的胶片,之后,将胶片头子插到放映机另一个叉头的空盘子上。一切准备妥当,贵宝对着放映机旁的麦克风,清了清嗓子:“嗯咳,嗯咳,村民们注意了,电影马上就要开始了。”“不要再罗嗦了,快放呕。”贵宝的开场白看来村民们并不喜欢,没等他说完,就有起哄的了。贵宝不管这些,他干这一行好几年了,是个老资格的放映员了,什呢样的场面没见过?!你急猴子似的,有什呢用,老子不开机,你看个屁。“吵什呢唦,不要吵。村民们注意了,电影马上就要开始了。”贵宝不紧不慢地把刚才被打断了的话重复了一遍,接着说:“今晚放映的电影片子很好望,是《敌后武工队》。”“噢——”,“嘘——”,“噢——”,操场上一片嘈杂。柳春耕站在放映机旁边,望得蛮清爽的,嘴里“噢”个不停的,多数是杨庄本村的,样子蛮兴奋的,看来不曾望过《敌后武工队》。嘴里“嘘”声不断的,均是外村人,跑几里路,不曾望到新片子,心中不惬意。《敌后武工队》在香河村放过了,柳春耕望不望无所谓,他是送得来把人家“望”的。柳春雨和哥哥站在一块,仄头斜脑地朝贵宝的电影机望,这东西,神了。薄薄的胶片子,在上面一转,就能把人影子射到幕子上了,活灵活现,跟真的没两样。柳春雨望着眼前的放映员贵宝,心里头蛮羡慕的。别看贵宝跟春耕差不多大,可不一样呢。春耕还是个泥脚子,死种田,贵宝就不同了,是公社电影放映员,吃公家饭的,到哪块不是前扶后拥,让人高看几眼。因为有了份美差,做媒的踏破门槛子了。这不,当上了公社王主任家的女婿,娶了王主任二丫头大名王二丫,那可是香河一带数一数二的标致姑娘,在公社卫生院当护士。翁婿两都姓王,正好王主任只生了两个姑娘,没得小伙呢。眼下,王贵宝的细小伙都两三岁了。贵宝好福气哟。柳春雨这么一想,猛地想起跟哥哥春耕来做什呢的了。“望望看,哪个是杨雪花。”柳春雨就到哥哥耳根子上叽咕道。“块块是人,黑洞洞的,哪个望得出来唦。”柳春耕嘴上这个样子说,心里头巴不得能望见杨雪花呢。“又不认得她。”柳春雨听哥哥说这话,口气中透露出无可奈何的意思。这刻儿,早把要报复哥哥的心事扔到脑后去了,四下里张望着,就想从众多的大姑娘当中,找出杨雪花,好让柳春耕心中逸当。谁叫他俩是亲兄弟呢。人们常说,打仗父子兵,上阵亲兄弟。这话不假。柳春耕、柳春雨各自想着如何找出杨雪花,尽管目的不一样。

    王贵宝手上的事忙妥了,电影机“嘶嘶”在转动着,离换片子还早。露天电影,只有一个机头,片子得一盘一盘的放,一盘放完了,就得停下来,撤片,上片。一部电影好几盘呢,这当中就看放映员的水平了。水平不好的,上片时片头上得多,电影就望不全,碰到烧片,处理不好,那就会空掉一大节呢。城里电影院不是这样子的,一部电影一口气望到尾,带劲。人们不是说嘛,到什呢山上唱什呢歌,在乡里不说城里事。要不,公家怎么嚷着要消灭“三大差别”呢?!

    这会子,王贵宝才腾出手来,从中山装的上口袋里掏出两根“经济” 。一根自个儿点上,一根给柳春耕。其时,村民们多半抽旱烟袋,自家长的烟叶子,摘下来晒晒,干了,挂在屋檐口通风处,想抽烟了,拽几片叶子下来,揉揉碎,用小布袋子装好,栓在铜烟杆子上。之后,从布袋子里抓碎烟叶,装进烟窝里,点上火,便可吞云吐雾,享受一番。而吸纸烟,则是有身份的人。村民们吸不起的。村子上支书、队长之类,在公社做事的公家人,他们吸纸烟。当然,纸烟档次也不一样的。有首俚谣这样说的:

    公社干部两边分,

    大队支书四脚奔,

    生产队长吃八分,

    广大社员烟窝闷。

    “两边分”,指的是“大前门”。这种烟的盒子上,“门”字是繁体字,两边分得很开,这一特征被人们记住了,成了香烟本身的代名词。“四脚奔”,说的是“飞马”。这种烟比“大前门”档次低些,也是不错的。这种烟的盒子上是一匹四腿飞跑着的骏马,“四脚奔”之意十分明了。“八分”不要多说,就是指一包烟8分钱。“烟窝闷”当然是说旱烟袋啦,熟练的老烟枪,烟杆子伸进布烟袋子里,一剜,拿出来手指压压,点了火,闷头就抽。闷,既说的是装烟的过程在暗中进行,又说抽旱烟袋子的一般从来不招呼他人抽的。吸纸烟的,多半会张三李四地发,“来一根。”“乖乖,四脚奔的呢,承情,承情。”没有人主动把旱烟送到人跟前,让人家抽的。乡里人晓得,旱烟拿不出手呢。对于旱烟,也有几句话形容它,“不抽熄,抽了咳,扔掉又舍不得。”

    再怎么说,王贵宝也是香河村的女婿,他老丈人在香河村当过多年支书,之后,才提拔到公社革委会当副主任。不管副的、正的,乡里人才不管这些呢,见面一喊起来,“王主任,王主任”的,从来不曾有人喊过“王副主任”。有烟好说话。两个人点了烟,王贵宝向柳春耕问了句:“弟兄俩一块跑过来望电影的?村子上不是放过了么?”言语间透着自然的亲切,他把香河村当成自个儿的村子了呢。

    柳春耕心中有事,被王贵宝一句平常的问话,反而弄得不自然了。一只手连忙把香烟从嘴上拿下来,一只手下意识抓了下子头皮子,“嗯啦。”口词有点含混不清。柳春雨突然冒出句:“找人。”眼睛还是朝四周张个不停。刚才,王贵宝分烟给他哥哥时,没分给他,心中有点儿不惬意。“才不希罕你一根经济呢,送把我也不抽。”事实上,像柳春雨这么大的小伙,在香河一带抽烟的也不少。可柳春雨他不抽烟。他老子柳安然抽了一辈子的烟,开口说话都有一股烟味道,不好闻,柳春雨当面不敢说,暗地里嫌老子身上、嘴里的烟臭。所以,跟他一般大的小伙抽烟时,也伙他抽,他不,态度异常硬。可,不抽归不抽,你贵宝伙也不能当面欺人吧。柳春雨不高兴拿正眼瞧他。王贵宝当然不是小气多费一根“经济”。王贵宝不发烟给柳春雨是有意的,当着柳春雨哥哥的面,又不好太那个。为了王二丫,他和春雨伙有个“殟子” 呢。

    柳春雨一门心思想帮哥哥找人,东张张,西望望。他做梦也不曾想到,不但没帮上哥哥的忙,反而惹事了。

    媒婆李鸭子,拽了杨雪花盯着放映机这边望,“呶,就在放映机大桌旁站着呢。”边说边用手指过去。正巧,换片子了。放映机旁临时竖起的电线杆子上电灯亮了起来。趁着放映员王贵宝换片子的当口,杨雪花循着李鸭子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小伙个子蛮高的,生得眉清目秀,蛮精神的。“怎样?”李鸭子问。到底是丫头家,有些不好意思。要杨雪花说出对一男人的印像,还真不好意思开口呢。“不用你说话,摇头不算,中意就点点头。”李鸭子把表态的方法都教给了当事人。杨雪花看到了站在放映机旁的小伙子,便无声的点点头。李鸭子心中想,罢了妈妈,总算好交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