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文巽善驾鹤西去(一)
作者:
笨笨的姥爷 更新:2020-09-14 09:33 字数:2017
父亲走得安详。如果三年前,他没有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是否会走得如此安详?如果那枚纪念章早已颁发,也许他老人家的历史,以及我们家庭的历史,都可以改写。——文建国写作笔记摘录
建国的父亲文巽善走得突然,却又是十分的安详。正是验证了那句俗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那天晚上,建国准备睡觉了,他习惯性地问父亲还有什么需要。文巽善示意建国抱他上床,他睡在躺椅上已经有一个星期了。睡躺椅是他自己的主张,为的是让建国和佣工照料他的时候更方便一点。
父亲自从三年前患上帕金森之后,精神状态急转直下,且日渐消瘦,如今已经骨瘦如柴。三天前,建国要送他上医院,他坚决不肯,断断续续地表达出,不要折腾,让我寿终正寝的意思。
建国抱起父亲,就像以前大家唱得挺欢的那句,“它轻轻地一抓就起来!”想到这儿,建国感到好笑,感到一丝凄凉,又觉得有点不恭,赶紧敛起笑容。
父亲的帕金森来得突然,其实并非突然,而是建国平时照料不周,观察不够导致的结果。父亲在医院住了小半年,佣工换了六个,最后一个佣工,父亲和建国感觉不错,可以长期雇佣,就加了工钱带回家来了。
如何聘请服侍老人、病人的佣工,现在是城里人头痛的一件大事。能够和平共处,就十分不错了。建国相信好人有好报,这最后一位佣工确实不错。佣工姓付,比建国小十岁。他儿子在江州工作,本来接他来是养老的,可他耐不住寂寞,非得找点事情做做,也帮儿子减轻经济负担。
建国称呼他付师傅,私下里却以兄弟相称。听付师傅的口音,估计是江阳人。建国和他一交流,居然正是与文建国当年下放的团结公社比邻乡镇人氏。山不转,水转。付师傅大概知道团结公社付圩村,还有一个付家村的情况,因为同是“付”姓,因为那个付家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居然还吞并了付圩村,还有那个闻名遐迩的“东方拂晓,霞光万丈”的广告语。
建国笑笑,就此打住。他可不想让自己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主角。建国已经对付师傅产生了一种自然的亲近。
主人对佣人有了亲近感,佣人对主人就容易上感情了。既然建国以兄弟相称,那么服侍老爷子就是服侍父亲了。将心比心,付师傅对这份差事就更加上心。偶尔遇到老爷子有不满意的时候,他不管自己是对是错,先赔礼道歉,哄得老爷子开心。再有不协调的时候,他跟建国私下沟通,让建国劝劝老爷子。建国一手托两家,其他病人及家属都羡慕老爷子好福气,两个儿子多孝顺,尤其是小的,没日没夜地哄老爷子开心。建国也不解释。
后来付师傅的孙子上幼儿园,建国出面托人帮助“择园”。付师傅对老爷子对建国兄感恩戴德,对史静和怀华也都毕恭毕敬的。不光是服侍老爷子了,文宅大院里的重活脏活,他都抢着做。
建国将父亲抱到床上,发现父亲的裤子又尿湿了。他老人家坚持不穿尿不湿,那鼓鼓隆隆的,很不舒服。后来他勉强同意用上了尿不湿垫子。建国只有依他。已经是人生的最后一站,一切随他了。
建国拿了干净裤子想为父亲换下,可刚刚把父亲的屁股微微抬起,父亲却摇手,好像是说,不要了;又像是在跟他道别,“挥手自兹去”了。建国看到他瘦骨嶙峋的手臂刚刚抬起,就突然落下。他意识到父亲真就走了,赶紧给父亲换上干净短裤,抽出尿不湿垫子,再手忙脚乱地将挂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的西装为父亲穿上。
西装是父亲与母亲结婚时,母亲亲自为他订做的。这件西装比建国的年龄整整大了一个年头,现在父亲穿上的西装,显然是不合身的。母亲曾经特地关照过建国,以后要让你爸爸穿这一身西装来见我。建国看看这式样,摸摸这质地,他能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露出会心地一笑,有点苦涩,有点无奈。母亲在天堂等着穿西装的父亲呢。
文巽善的生命体征果真就慢慢地平静地消失了,享年100岁。建国看看挂钟,凌晨零点59分。
建国也是七十岁的人了,身体还算硬朗。但没日没夜地与垂死的老人相伴,虽然没有多少体力活,时间一长,体力精力也已经极大地透支。此刻父亲永远地睡着了,建国没有丝毫遗憾。
更深夜半的,他没有打扰付师傅,因为他也不想折腾了。他所有的牵挂,好像也随着他的父亲一并去了。他和衣倒在父亲身边,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父亲一生几乎不苟言笑,只是到了建国母亲为他做九十寿辰的那天晚宴以后,仿佛被哪位神仙点中了某个穴位,突然打开了话匣子,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好像要把九十年的故事匆匆讲完。后来,他常常一个人悄悄地把玩那枚纪念章,会露出满意的微笑,笑得像个孩子。最近三年,他开始口齿不清,逻辑紊乱,说话就更少了。他偶尔说话,咿啊呀哈的,只有建国一人听得懂,还有一半是连蒙带猜的。
文建国,一介书生——这是他给自己的定位。“百无一用是书生”,那是作者的解嘲、是愤懑,是呼号,是一种感情歇斯底里的发泄。他想,拿来为我所用,正好,真好!
他又想到了那句名言,那句青年时代常常用来激励自己的名言,“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古稀笔记》完稿后,又能做什么?建国似乎又面临了一个转折点。先忙出版,这是应该的,可这也是建国最头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