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安全感是徒劳的
作者:
齐薇霖 更新:2018-02-12 16:53 字数:2054
我曾经在一本叫「What to Do, When It’s Your Turn」(当机会来临,你会做什么)的书里,看到作者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拿着一张五美金的纸币来到公交车站,一一询问在那里等车的人,问他们愿不愿意以一美金交换这张纸币,就是说每次交换,对方可以获利四美金,然而结果是,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他交换,甚至没有人愿意多花一分钟想一想,便直接拒绝了。
结论是,当你被人拒绝的时候,未必因为你不能创造价值,而是你创造价值的方式不符合对方的期待。反之,就算你不能创造价值,只要符合了对方的价值信仰体系,他们也对你会深信不疑。
那么重点来了,我们的价值信仰体系是什么?中国人极度重视安全感,不喜欢追逐不明确的利益,这种习惯也导致了我们的民族整体创造性一般,创造力在价值体系中的排名偏低。
前阵子看到一条令我震惊的新闻。河北唐山市地方政府为人民办了一件好事,把地方的各个收费站取消了,却让收费站的员工们不满意了。在人社局已经按照《劳动法》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况下,要求政府为他们解决工作。而且其中一位女职员还大义凌然地说:“我今年36岁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站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如此自信的将建构安全感的责任推给他人,并认为是理所当然,实在令人膛目结舌。但让我最震惊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听说收费站的收费员这种工作,虽然薪资不高,却十分抢手。有很多人,为了这样一份工作,甘愿花上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疏通关系,走后门来获取这样一个位置。这样深思起来,那位姐姐的话,她言语背后的愤恨,似乎又没那么无理取闹了。如果这种潜规则是真的,那么这位姐姐的潜台词就是:姐姐我一个月才拿2-3千,你们一次性收了我xx万元了,本金都没赚回来,就说我被辞退了,这不是诈骗么?!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猜测,但这种例子在各行各业都不少。我曾经工作过的一个大公司,有个同组的同事,就是靠父亲给领导花钱进来的。这个人就算出现多少工作失误,都不会被批评,日子过得特别好。不过,好光景没超过5年,他父亲贿赂的领导就被拿下了,那个部门也没了,此人从此失业,也不知道行贿的钱赚回来没有。
中国人既然如此注重安全感,难道没有考虑到一份工作并不能维持一生一世吗?这又回到文章开头的例子——只要符合人们的价值信仰体系,他们便会忽视一切风险,选择深信不疑,直至信仰崩塌。
我在香港生活已经满十年了,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香港人不喜欢像内地同胞那样,花钱买所谓的“稳定工作”,这门生意至少在劳工领域是绝对没有市场的。大家宁愿去做那些所谓低等的、不稳定的工作,也必须按劳取酬,赚到钱是第一位的。并且,香港经历过金融危机、大萧条这样的年代,使人们普遍具备较高的风险意识,绝不会轻易相信所谓的“稳定工作”。事实也的确如此,拿我为例,我曾经认为是“最稳定”的一份工作,做的时间反而是最短的,而让我最没有安全感,觉得可能随时会失去的工作,却是做的时间最长,到现在仍然在每个月发工资的。后来想想这也正常。那些我认为是“安全”的时候,一定有很多人跟我一样是这样想的,导致竞争无限加剧,生存环境恶化。而那些所谓的“差工作”,也因为少有人争着做,员工反而会得到雇主的珍惜。
因此,我相信——追求安全感是徒劳的,你的安全感会欺骗你。
人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经历了100年,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之间只有50年,缩短了一半。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前,如果一个人足够幸运,那么他的知识和工作经验,足以使他度过平稳的30年,直至退休。在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每个人的一生中,至少要经历两次重大机遇,亦或者是危险。任何一次的跟不上时代,都会感受历史车轮的狠狠碾压,毫不留情。这是最坏的时代,因为你对未来的投资,获利期变得越来越短,越来越难收回成本;这也是最好的时代,学习从没有像今天一样方便。在我很小的时候,要学习一种技能是很难的,非常难找到老师,即使找到了,老师也非常难教你。给老师做牛做马很多年,还没学到东西,一点不奇怪。但如今,学习的渠道是前所未有的发达。比如,我在学习Photoshop软件的时候,每遇到不会的地方,就在搜索网站上输入我的问题,百分之百都有答案,跟着一步步做,很快便上手了。另外还有很多付费网上课程,可供更深入学习。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时代,仍然有人认为考上大学就是高人一等,甚至是会飞黄腾达的经历。如果在大学里,你只想饮酒作乐的话,那这将是你一生中最昂贵的派对。如果大学教育的定位,还仅限于是提供一张文凭的话,那么教育就是下一个破裂的泡沫。
眼看着“稳定工作”这个泡沫已经破裂了。人工智能时代,马上或者已经来临了。前阵子,BBC发布了一篇文章火了,其中详细分析了未来365职业的淘汰率。其中,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等重复性高的工作,很容易被一套程序轻松替代,而那些需要情绪反射和独立创意的工作,例如艺术家、公关、编辑,则被认为是很难被机器取代的工作。
既然安全感的保质期变得越来越短,不如将这种虚妄的追求抛弃吧。安全感是徒劳的,并且永远都不够用。人生的意义恰恰是与自己的不安共处,并将之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