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从乡村去京城逐梦
作者:成丕立      更新:2025-04-10 09:23      字数:3523
    诗日:乡旱民忧请愿勤,渠成岁稔谢官恩。

    寒窗励志京城去,待看鳌头榜有君。

    在这片乡土之上,生活着一群勤劳质朴的百姓。这里山水环绕、田畴交错,然而气候却变幻无常,时而骄阳似火,大地干裂,庄稼在烈日下苦苦挣扎;时而暴雨倾盆,洪水肆虐,淹没无数农田屋舍。百姓们年复一年为生计辛勤劳作,却始终难摆脱贫困饥饿的阴影。

    这天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怪才先生便踏上了前往县衙的道路。他迈着坚定的步伐,穿过荒芜的田野,越过干涸的沟渠。一路上,看到乡亲们绝望的眼神和消瘦的面容,他更加坚定了请愿的决心。

    县衙位于县城中心,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建筑。红墙绿瓦、飞檐斗拱,门前威严的石狮矗立两旁,仿佛诉说着这里的权势与威严。衙役们手持长枪、一脸严肃地站在门口,拦住了怪才先生的去路。他不慌不忙地拱手作揖道:“烦请您去通传一声,说怪才先生有事要见县太爷。”

    衙役上前打量他一番,见他虽是一介书生,却有着不凡气质,便进去通报了。县令坐在大堂上,正为干旱之事愁眉不展。他深知这场干旱已严重影响了百姓生活,若不及时解决,很可能引发民变。听到衙役通报有个叫怪才先生的人求见,心中不免疑惑。他挥挥手说:“你把他带进来,本县看他又来干什么吧。”

    怪才先生走进大堂,向县太爷行礼说道:“大人,今年是大旱之年,百姓生活困苦,农田颗粒无收。还望大人再拨些银两,兴修水利,以解百姓之困。”

    县太爷皱了皱眉头,心中不悦。他心想,“去年虽没有拨足五千两,但已经拨银三千两,耗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兴修水利,仍没有解决旱灾问题。”但看到怪才先生那锐利的眼神和坚定的神情,又不好直接拒绝,便说:“此事本县会考虑的,你先回去吧。”

    怪才先生见县太爷没有明确答复,心中着急,但也不好强求。他再次行礼道:“大人,还望您能早日做出决定,救救这方百姓啊!”

    说完便退了出去。回到家中,怪才先生依然牵挂着乡亲们。他四处打听消息,了解到县太爷犹豫不决是担心工程耗费大,且不一定能成功。于是,他带着一份详细的兴修水利工程计划书,再次来到县衙。他向县太爷详细介绍工程规模、预算、施工方案及预期效果,说道:“大人,兴修水利不仅能解决当下的干旱,还能为农业发展打下基础。只要合理规划、精心施工,一定能成功。且可募捐、集资解决一部分……”

    县太爷听后心中动摇,仔细看了计划书,觉得怪才先生考虑周全、方案可行,但还是担心地说:“此事关系重大,还需考虑考虑。”

    怪才先生见县太爷犹豫,便说:“大人,如今百姓困苦,若不及时兴修水利,他们将面临饥饿和死亡威胁。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能造福百姓、提升大人政绩。还望大人以百姓为重,早日作出决定。”

    县太爷被他的话触动。心想,“自己身为一县之主,应为百姓谋福祉,若因犹豫耽误时机,将成千古罪人。”于是,咬咬牙说:“好吧,本县答应你,拨些银子兴修水利。但你要保证做好工程……”

    怪才先生心中大喜,连忙跪地谢恩:“请大人放心!”

    怪才先生回到家便着手准备。他四处奔走,找来专业技术人员,带着他们实地勘查。他们翻山越岭、涉水过河,对每一处地形、每一条河流都详细测量分析。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

    施工过程中,怪才先生亲自带领乡亲们日夜奋战。他不怕吃苦受累,与大家一起挖土、砌墙、修渠。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是他去解决。他双手磨出血泡,肩膀被扁担压得红肿,却从未喊过苦和累。在他的带动下,乡亲们积极性高涨,齐心协力努力建设工程。

    然而,工程并非一帆风顺。一次,突如其来的暴雨冲垮了刚修好的一段水渠,大家十分沮丧绝望。怪才先生没有气馁,鼓励大家:“不要灰心,这是暂时困难。我们要总结经验,重新规划,定能修好。”

    于是,他带领大家重新开始,加班加点工作。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终于修好了水渠。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一条长达二十几里的水渠修建完成。清澈的水流顺着水渠缓缓流入田间,乡亲们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纷纷跑到怪才先生面前,拉着他的手感激地说:“怪才先生,多亏有你,要不是你,我们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怪才先生看着乡亲们感激的笑脸,欣慰地说:“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水渠修好后,不仅解决了干旱季节水田的缺水问题,还灌溉了旱土上新造的田和山上的梯田。农作物得到充足水分滋养,茁壮成长。秋收季节,田野一片金黄,稻谷飘香。乡亲们获得大丰收,家家户户堆满粮食。他们纷纷拿着土特产去感谢怪才先生,特别是佃户,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水田,还是旱涝保收。十里八乡的佃户秋收后,拿出家里最好最值钱的农作物,排着队来到怪才先生家。他们诚恳地说:“自从您为我们去县衙请愿,不仅保障了租田灌溉的水,还造了自己的田,今年大丰收,全家衣食无忧。送些土特产略表心意,请您笑纳!”

    怪才先生收到土特产后,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虽是自己去请愿,但县令不拨银两也无济于事,丰收应归功于县令。”于是,他挑选一些好的和值钱的土特产装进箩筐,挑着去感谢县令。

    半晌午,阳光明媚,怪才先生挑着箩筐来到衙门前。他抬头看看威严的县衙大门,深吸一口气,满面笑容地对衙役说:“大哥,请问县太爷在衙门吗?麻烦您去通报一声,说我怪才先生来感谢县太爷。”

    衙役看了看他和箩筐,点头走进了衙门。

    县太爷正在后堂休息,听到通报,脸色阴沉下来。他哭丧着脸骂道:“这个狗日的秀才,真不要脸,丢尽读书人的脸……”

    但自己毕竟是一县之主,不好直接拒绝,便边整衣帽边向外走,嘴里喃喃自语:“烦死了……”

    县太爷走出县衙,看到怪才先生站在石狮旁,加快脚步走过去。他双手抓住怪才先生的手,皮笑肉不笑地说:“先生,好久不见。上年答应您拨兴建水利的银子都已如数拨出,又来让本县解决什么?”

    怪才先生看着县太爷虚伪的笑容,心中不悦,还是礼貌地说:“大人,我代表老百姓来感谢您。看看这土特产,合您的口味吗?”

    说后,怪才先生心想,“上次请愿给县太爷留下坏印象,自己成了无赖。要改变看法,必须用功读书,参加秋考,考中功名,获得官职,让家人过上好日子,造福百姓,也能改变县太爷的印象。”想到此,他清了清嗓子说:“大人,受百姓委托送了这次,不会再打扰了。”

    县太爷听后疑惑,笑着问:“先生有何计划?参加科考吗?”

    怪才先生点头道:“正是,准备下年去京城参加秋试。”

    县太爷听后暗自高兴。心想:“百姓胆小而老实,怪才先生不在家,就没人敢聚众闹事。他去参加秋试,这个县就安宁了,我也能为所欲为。”于是,笑嘻嘻地大声说:“先生是非凡之人,参加秋试定能中状元。小李子,去取二十块银元来,本县要鼓励支持先生去。”

    不一会儿,衙役捧来银元。县太爷把银元放在怪才先生手上,见他再三推辞。县令说:“先生在家读书,家庭少了劳力,家人生活怎么办?这是本县的一点心意,请收下吧。”

    怪才先生想到妻子怀着孕,岳父母又不能自主劳动,自己读书会给家庭带来困难,犹豫一会后收下银元,笑着说:“感谢大人!”

    眨眼到了第二年秋考,县太爷担心怪才先生不去。他知道怪才先生在家会帮百姓请愿,还可能为自家困难而来要钱要物。于是,他派衙役去请怪才先生赴宴,提醒他参加秋试。衙役传达邀请时,怪才先生觉得县太爷平时对自己并不友好,这次邀请必有目的,但又不好拒绝。于是整理衣衫,跟着衙役来到县衙。县太爷得知怪才先生到了,匆匆迎接。他笑着说:“先生要去秋试了,本县特设宴预祝高中状元!”

    怪才先生满脸羞愧地说:“这两年为完成兴建水利任务,荒废了学业。在家只读几个月书,很难金榜题名。我准备明年再去……”

    县太爷心中一紧。心想:“你在家一天,我就不安一天。必须让你去参加秋试,我才能过清闲日子。”于是使劲吹嘘怪才先生:“从乡试看,先生学业扎实、脑子聪慧,去考定能高中。科举机会难得,错过今年又要等二年,先生别轻易放弃呀。”

    县太爷边吹嘘,边想着送走怪才先生的办法。见怪才先生酒足饭饱,他掏出布袋,双手捧着说:“这是为您准备的盘缠,请笑纳!”

    怪才先生看着布袋,心中感动。他知道县太爷为让自己参加秋试下了功夫,咬咬牙说:“感谢大人鼓励鞭策!我明天就动身……”

    第二天清晨,怪才先生早早起床。他轻手轻脚走进厨房煮饭菜,灶膛里的火映照着他坚毅的脸庞。他一边做饭,一边想着科举考试,知道路途遥远、困难重重,但为了家人、乡亲、理想,他不能退缩。

    煮好饭菜,怪才先生准备了一袋干粮,把县令给的银两放进包袱。他来到妻子床边,看着熟睡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心中满是不舍。他轻轻摸着妻子的头发说:“娘子,我去参加科举,父母和爷爷就交给你照顾了。你帮我照顾好他们,等着我回来。”

    妻子被他的声音惊醒,看着他,眼中满是担忧和不舍,说:“相公,你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家里。你在外面注意身体,早点回来。”

    怪才先生点头说:“娘子放心,考中了就回来接你……”

    怪才先生依依不舍地背上行囊,告别家人向京城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