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怪才先生佳偶天成
作者:成丕立      更新:2025-04-01 08:53      字数:3323
    诗日:褴褛孤郎遇雅翁,塾堂破卷韵华浓。

    乡闱折桂声名显,佳偶天成耀族风。

    老者在出身书香门第的,其家族的老祖宗曾官至兵部侍郎,家族往昔荣耀令人钦羡。老者有个乖巧伶俐的孙女,名叫黄知徽,他期望孙女能智慧通达,继承家族的传统荣耀,光大祖训。老者领着一个少年和孙女领回到家后,只见他衣衫破旧不堪,补丁摞着补丁,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汗臭味,显然历经了不少苦难。老者满眼怜惜,轻声吩咐孙女:“囡囡,快去给先生拿几件干净的衣裳来。”

    待孙女离开后,老者转身看着怪才先生,和蔼地说道:“从明日起,你每日清晨起来就把牛赶到山上去。回来吃过早饭,便陪我孙女去私塾读书。傍晚再把牛赶回来,之后咱们一起吃饭。晚上,你就帮囡囡辅导一下功课。觉得这样安排你的日程,可行吗?”

    怪才先生心中暗自思忖:“往昔在山上随师傅修练时,师傅虽从未让我做过这些琐事,但要求我天没亮就得起床去练武,一天仅仅能休息两三个时辰,其余时间都得在那简陋的茅草屋里埋头苦读。如今这般安排,着实比以往轻松了许多。况且,留在此处,我不仅有了安身之所,或许还能有机会寻得师傅的踪迹。”于是,他微微点头说:“我答应留下来,帮你们家做这些事。”

    不多时,少女手捧叠得整整齐齐的干净衣服走了过来。怪才先生接过衣服,匆匆走进屋内。待他换好衣服,精神抖擞地走出来时,老者眼前一亮,笑着说道:“我带你去牛棚看看,再去山上找找牛,然后带你去私塾拜见一下先生,这样你日后做事也能方便些。”

    两人来到村庄后面的后龙山,登上山巅,老者遥指山下那一大片肥沃的田地,眼神中闪过一丝落寞与怅惘,缓缓说道:“十几年前,这片田都是我们家的产业。那时,我儿子不幸跌伤了脑袋,为了给他治病,我不得不忍痛卖掉了这数百亩田地。可最终,他还是成了个痴傻之人。唉,世事难料啊!不过你放心,我家如今还有十几亩良田,只要咱们勤劳耕种,一家人的衣食还是不成问题的。”

    次日清晨,天色尚未破晓,怪才先生便一骨碌爬起身来,熟练地将牛赶到了山上。待牛在山坡上悠然自得地啃食青草时,他便寻了一块平坦之地,开始专心致志地练习武术。只见他身姿矫健,拳脚虎虎生风,一招一式尽显功底。直到早餐时分,他才匆匆赶回家中。

    用过早餐后,他便陪着黄知徽一同前往私塾。下午,送黄知徽到私塾后,他又回到家中取了一把锋利的柴刀,径直上山砍柴去了。待砍好满满一担柴后,他便赶着牛,迈着坚实的步伐回到了家中。

    村里的人瞧见他这般勤劳,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待他走远后,便窃窃私语:“这小子可真是个榆木疙瘩!黄老爷招他来,只让他陪孙女读书。他倒好,又是放牛又是砍柴的,真是个死脑筋!”

    然而,怪才先生对这些闲言碎语充耳不闻。在私塾陪读时,有一次,夫子领读课文完毕,他突然高高举起手,请求发言。夫子满心疑惑地走到他的座位旁,却惊得瞪大了眼睛——只见他竟然已将课文的那一页撕了下来。夫子顿时怒发冲冠,吹胡子瞪眼地骂道:“你不过是个陪读的学生罢了,老夫好心送你一本书,你不好好珍惜也就罢了,为何要做出这等荒唐之事,把书撕掉呢?你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不识好歹的家伙!”

    面对夫子的责骂,怪才先生不仅没有丝毫生气的迹象,反而嘴角微微上扬,脸上露出一抹从容的微笑,静静地看着夫子。夫子见状,愈发恼怒,提高音量大声吼道:“你莫不是脑子有问题吧?老夫这般责骂你,你居然还笑得出来……”

    怪才先生依旧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道:“在下虽没有三国时期张松那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神奇本领,但为了能够增强自己的记忆力,便想出了这个法子,把课文撕掉来加深印象。”

    夫子听了,心中不禁暗暗一惊,暗自思忖道:“一个从未进过书房的孩子,竟然知晓三国时期的张松,看来这孩子的身世绝不简单,或许他的师傅是个见过大世面的人物。”想到这里,夫子顿时来了兴致,决定考考他。于是,他的语气缓和了许多,说道:“孩子,既然你是为了增强记忆才撕掉课文,那你且背诵给我听听吧。”

    怪才先生闻言,从容不迫地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便开始声情并茂地背诵起来。夫子手持课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只见他一字不差,宛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夫子又从课文中随机抽读了一句,让他接下一句,怪才先生不假思索,对答如流,没有丝毫的停顿。

    夫子见难不住他,便默默地走上讲台,赞许地说道:“孩子,你且解释这篇课文的意思,再给同学分享分享你的学习经验吧。”

    怪才先生微微颔首,随后便侃侃而谈起来。他对课文的解释与夫子的解读几乎不差上下,甚至比夫子的讲解还要更加详尽透彻。夫子听得频频点头,心中对他的才华暗自称赞不已。

    下课后,夫子热情地将怪才先生请到自己的书房,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珍藏的四书五经、千字文、史记等书籍全部搬了出来,真诚地说道:“从此以后,你不用再坐在课堂上听课了,就在这书房安心看书吧。要是有看不懂的地方,等我下课回来,我来帮你讲解。”

    怪才先生思索片刻,诚恳地说:“先生,不如您把书借给我,让我在家自学吧。这样我可以自由安排时间,深入钻研学问。”

    此后,怪才先生依旧每日按时送黄知徽去私塾,自己却不再进入课堂听课,而是回到家中自学。自从见到怪才先生,老者便认定他是个可造之材,心中暗暗盘算着要将他招为孙女婿,让他成为黄氏家族的传承人,为家族光宗耀祖。而怪才先生也没有辜负老者的期望,他不仅做事勤劳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都一丝不苟,而且在学习上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很快便成为了黄氏家族的佼佼者。

    一天傍晚,夫子急匆匆地赶到老者家中。他满脸笑容地将学费退还给老者,接着还兴奋地对怪才先生说道:“今年,县衙要举行乡试,我已将你推荐上去了。只要你能考中秀才,那可是黄氏家族的无上荣耀,也是我私塾的一大光彩啊!”

    老者见夫子到来,喜出望外,连忙唤来孙女和怪才先生,与夫子吟诗作对,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庭院。随后,老者又吩咐家人杀鸡宰鸭,热情地留夫子在家吃饭。席间,老者满怀期待地说:“只要您能多多教导我孙女和孙女婿,我花多少钱都心甘情愿。无论是孙女还是女婿,只要有一人能够出人头地,那是我黄某的福气啊!”

    时光荏苒,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怪才先生不仅读完了夫子借给他的所有书籍,且在乡试中一举夺魁,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老者家中张灯结彩,大摆宴席,宴请前来庆贺的亲朋好友。夫子也带着精心准备的礼品前来道喜,当着众人的面,他毫不吝啬地称赞道:“怪才先生虽是我私塾中的记名学子,但他的才华早已超越了众多学子。此次考中秀才,便是他卓越才华的最好证明……”

    怪才先生成为黄氏家族的秀才后,原本门可罗雀的老者家,一时间变得热闹非凡。亲朋好友纷纷登门拜访,本村的女子们也对怪才先生心生爱慕,有的亲自上门与他交流读书心得,有的则请媒婆前来提亲。这下可把老者愁坏了,他对着媒婆们大声嚷道:“俗话说:‘六十年的亲戚,千百年的叔侄’。你们明知道这孩子是我收留的孙女婿,还要上门来提亲,这不是存心拆我的台吗?”

    怪才先生十六岁那年,已然长成了一位身材健壮、高大英俊的青年才俊。方圆十里的姑娘们,都听闻他在乡试中夺魁的消息,却不知他早已与黄知徽有了婚约,纷纷请媒婆到老者家提亲。老者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波媒婆,烦得他焦头烂额。无奈之下,他只好来到黄氏族长家中,忧心忡忡地说:“我收养这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决定招他为上门女婿。如今,我孙女已十五岁,他也十六岁了,两人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特别是他考中秀才之后,媒婆们就像潮水一般涌来,让我实在是招架不住。所以,我特来请您为两个孩子主持婚礼……”

    族长这些年来一直关注着怪才先生的成长,深知他不仅聪慧过人,而且勤劳善良,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村里能有这样一位优秀的才子,他自然十分乐意成全这对年轻人。族长微笑着说:“您真是独具慧眼啊!收养了一个这样优秀的孩子。虽说他是个孤儿,没家也没背景,要入赘到您家,但您也不能亏待他。结婚之后,您就把家主之位交给他吧,让他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管理好这个家。”

    老者连忙点头,笑着说道:“我正有此意。把家主之位交给他,既能调动他的积极性,让他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又能让我自己清闲一些,我何乐而不为呢?”

    族长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那你去选个黄道吉日,把孩子们的婚事办得热热闹闹的。我一定为你主持婚礼,还会为你们家送上一份丰厚的大礼。”说罢,族长站起来,微笑着与老者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