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海淀黄庄,位于北京海淀区中关村一隅。这里是北京乃至全国各类著名教育培训机构的根据地,因此海淀黄庄也成为了暗示教育内卷的代名词。本书作者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工作十二年,清华经管的平台让她有机会深入了解了很多优秀的学生,感知了他们优秀背后的故事,也有幸参与见闻了很多顶级人士的经历,感悟到每一种成功的独到之处。同时二十年来她一直居住在海淀黄庄,当有了女儿以后,她成为一名标准的海淀黄庄妈妈,在无法躲避的教育内卷的大潮里,是选择跟随大众还是另辟蹊径,每个人都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
2018年,带着对教育的种种思考,她前往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进行交流访问。在将近2年的访学时间里,她阅读了大量的文献书籍,没有任何缺席的情况下旁听完1/3的博士课程,并经美国大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批通过独立完成了关于在美移民中家长身份认同与下一代传统语言能力的课题研究。
除了在教育学院学习,作者也深入美国社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她在当地中文学校担任授课老师,熟悉了很多孩子对待中文的学习情况。她也在女儿所就读的小学担任义工,除了日常工作以外,她还参与组织了学校的读书俱乐部,每周利用午餐时间带领孩子们一起读书。此外她也走进贫困社区,经过考核,成为一名志愿者,每周去到一位身患渐冻症但对东方文化非常有兴趣的老太太家里给她讲故事。
基于作者之前在大学的工作经历,加上在美国生活体验和观察,她对中美大学的种种环境差异,有了自己独到的感悟。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她也有了自己切实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她一直在思考研究和亲身实践的教育领域,她把所有这些在不同环境中的得到的理解与感悟融入进去,用观察实践和思考不断挖掘教育的内核。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教育要努力,努力考上名牌大学,努力找到好的工作,努力拥有美满的家庭,努力创造优越的生活。这些目标不断的一个个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生阶段里,似乎只有实现它,我们才是那个优秀的人。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这些目标大多都不是我们自己设定的,我们正在走的路只是在沿袭别人的路,因为这是一条最多人走的,已被设定过多次,看似最安全也最舒适的路。所以当我因为工作和求学接触了很多成功的人,可是我发现这些已经被我们认为是优秀的人本身似乎并没有那么快乐,后来我渐渐明白这种优秀是狭隘的,我们奋斗一生,努力追逐的只是别人设定好的目标,实现自我是一个伪命题,没有太多人能做到真正的认同自己。
反观当下的教育内卷,孩子本应自然成长的过程因为大人对于未来的担忧被徒增了太多压力,成年人为了缓解自身的焦虑,用不断内卷的学习和成绩来施压孩子,最后和孩子一起陷入内卷无法脱身。2021年,政府出台了双减政策,核心就是要减轻孩子的负担和家长的负担。减少了培训机构,减轻了家庭成本,但在长期内卷环境下形成的焦虑和压力,却很难随着双减马上消失。毕竟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时,而是一辈子。因此在这本书里,作者探讨的就是双减之后我们该怎么教孩子,家长如何先与压力焦虑和解,打造一个真正有效的教育环境。
作者用自己多年来在教育行业的实践经验,教育领域的学习研究,以及中美两国教育的亲身经历,告诉你:“打开认同教育的大门,就是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教育慢一步,让孩子自己先走一步,不要让教育变为成长中的负重。”
教育的起点是认同,教育的终点也是认同。只有当我们真正的认同了自己,认同了自己的位置,认同了自己的目标,才能拥有真实的快乐,才能与周遭达成和解,才能打造出一个真正有效的教育环境。一个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也许以后不一定会成为很多人的榜样,但他/她一定能够成为他/她想要的样子,真正的拥有更加真实的快乐人生。
本书很难用单一的图书类型来定义。首先,这是一本儿童画册,书中收录了作者女儿从1岁到7岁的美术作品。收录这些作品的原因不是因为画作拥有高超的技巧,也不是因为拥有多么创新的立意。但是这些画作是一个孩子从懵懂的婴孩到可以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对于自己对于世界的最好的认知表达。在这些画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孩子是如何面对环境的变化,以及如何在变化中理解周遭,接受自己。本书用孩子的画来作为一个叙述视角,是因为画画就是一个字还没有认全的孩子最好的表达方式。更是因为没有什么能比一个孩子用浑然天成的表达方式,讲述她自己独一无二的经历,来得更加真实透彻,毫无保留,充满力量。
我不敢说自己是一名教育专家,因为我知道一名专家的诞生依靠的不是书本知识,而是时间累积的实践经验。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吸收,好的教育永远离不开孩子的鼓励,在每一个阶段,做好一名观察者,认真的观察我们的孩子,观察他们的方式,理解他们的认知,最终诚恳的向他们学习。这就是我这几年和孩子一起长大过程中最大的感悟。
同时,这本书也讲述了作者从初入职场到职场中年的迷茫,出走异国学习再回来,从一名海淀黄庄妈妈的旁观者到参与者,这本书也是作者这些年生活的散文集。通过作者自身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了一个工作多年的中年人如何从生活迷茫到对自我的肯定,又是怎样努力的去探索未知到对变化的适应和总结。最后这本书还收录了作者在美国学习期间所采访的其他国家不同家庭的故事,虽然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但是作为一名家长的初衷却是相同的。
本书采用了三方视角:孩子的画,作者的经历,以及其他家庭的故事。共同讲述了同一个主题,也是作者通过十几年来身体力行,将中美教育对比结合后所得出的最真实的感悟。所以这本书就是作者的一本教育理念散文集,将认同教育融入具体生活后,对于孩子的成长和自我的认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孩子的画,作者的生活,以及其他家庭的故事。理解当下,看见自己,将认同教育融入生活,让孩子的成长和自我的认知一起开出最绚烂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