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作者:刘仁前      更新:2024-08-11 10:43      字数:13988
    “香河村的全体社员同志们请注意啦,现在播送一个紧急通知,现在播送一个紧急通知,接上级通知,过一会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有重要消息播送,过一会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有重要消息播送。请各生产队统一组织,集中收听。现在把通知再播送一遍……”

    大队部的大喇叭里香元支书的口气异常严肃,村民们奔走相告,“不得了了,不得了了,恐怕要出大事情了。”“哪块出事,出什呢事唦?”有木冲子问。“走,到场上牛舍去,集中开会,马上就晓得了。”香河村的七个生产队,队部多半在本队的土场上,跟牛舍靠在一块。也均在屋子里头挂了个广播,有到事情,各队队长就会把社员集中起来,开会,传达大队、公社等上级指示精神。

    这会子,“祥大少”正忙着召集一队的社员呢。“各家快点儿,到场上集中开会,上头的广播马上就要有了,不许哪家迟到、不来,迟到、不来都是要扣工分的。”“祥大少”后头跟着阿根伙,也忙咯飞起来了,脚后跟打到屁股头子了呢。不一会儿,大队部的大喇叭里传来哀婉低回而又深沉的哀乐,一个充满磁性的语调悲伤的男性声音在香河村子上空响起——

    现在播送《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极其悲痛地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宣告:

    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敬爱的伟大领袖、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毛泽东同志,在患病后经过多方精心治疗,终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零时十分在北京逝世。……

    “毛主席咯,你老人家不能死啊——我来怎儿办啊,呜呜……”

    “毛主席咯,我来天天为你烧香磕头,求菩萨保佑你长命百岁一,你老人家怎儿就走了呢?”

    “呜呜,毛主席去世了,毛主席去世了,这怎儿可能呢?呜呜呜……”

    整个香河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龙巷上,差不多哭成一条声了,村民们哭天抹泪的,有的从家里头找来白布,为毛主席戴起孝来;有的在田里做农活呢,急咯把手上的农具一撂,直往生产队场上赸 ;有的瘫在巷头上,不肯去牛舍了,说毛主席都不在了,我还在为 你“祥大少”扣我二分工啊。毛主席曾经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现在这些众多的英雄,都显得有些个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香元也是眼泪沽沽的,在指挥人为毛主席他老人家搭灵堂呢。划差船子的蔡和尚跟其他几个男将动手扎花圈呢,蔡和尚眼泪滴滴的,问,“支书,上头可得弄儿错得咯?”“屁话,这样子天大的事情,怎儿可能弄儿错得唦。”香元在望柳安然书写挽联,向也不朝蔡和尚向,接着又来了句,“我倒是巴不得 他是弄儿错得咯呢。”

    毛主席的灵堂搭咯在大队部正屋最正中的大会议室里头。正对大门的一面墙壁上,一幅毛主席巨幅画像,上方挂了黑纱,再上方一幅横幅,一直顶到两山墙,两头顶两头了,白纸黑字,“沉痛悼念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是柳老先生的笔迹,老先生的字,有板有眼,蛮有骨子的,板扎得很。两旁边的对联也是老先生手书,白纸黑字,上联是:“化悲痛为力量”,下联是:“继承主席遗志”。下面摆了一排花圈,因为是自己动手的,望起来不怎儿好看,但蛮大的,代表了香河村广大干部群众对毛主席的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这样子说,好像还不够全面。因为这灵堂里的小白花,大部分均是村小的小学生动手做的。

    谭校长亲自召开香河村小学全体师生大会,非常沉痛地宣布,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做不少于十朵小白花,寄托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深切哀思。谭校长一面布置,一面掏出手帕子擦拭自己的眼角。同学们望上去,谭校长对毛主席感情深着呢。

    谭校长布置好了之后,汪老师拿来白纸,先折叠给同学们看,然后用剪刀剪,再打开,一个小白花的花瓣子就成了,四五个花瓣子一重,中间用细洋丝一穿,理一理,把花瓣子理匀称了,一朵小白花就好了。汪老师示范完了之后,谭校长又一次强调,同学们要认真地做,马虎不得,这可是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态度问题。

    搭完灵堂外的门楼子,天色已经蛮晚的,香元跟几个男将打了个招呼,各人家去吃吧,今儿的夜工算是对毛主席的怀念,村上就不安排夜顿子了,也不记公用工了。等人都散了,香元还不曾马上回家吃夜饭,而是接着用大喇叭播送通知,明天一早从一队开始,依次到大队部毛主席灵堂来,悼念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

    “全体社员都站好了,悼念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举行了,个别人站好了,不要动。”香元站得靠毛主席像最近,肩膀上戴着黑膀套子,黑膀套子上还有朵白布做的花。这是水妹子亲自跟她爸爸做的,说是你是香河村最高领导,主持举行悼念仪式不得少,那些人均望着你呢,要正规一点,让人家望出来你是非常非常重视这件事情的。

    “才过了几天,对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态度问题,不允许有嘻皮笑脸的。”香元阴沉着脸。社员就是这个样子,做什呢事情三分钟热度,热度一过热情就减。每天早上、晚上都要来毛主席的灵堂悼念一回,有的社员就如意大调的了,香元怎儿可能有好脸色把他来呢?

    “悼念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悼念仪式现在开始。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难过三分钟。”香元说过“三鞠躬”之后,心想还有个程序让大家低头等下子,叫什呢“三分钟”的,想来想去,就是想不起来了,前头还说过几回的,嘴边上的话就是想不起来了。人的记性变化起来就是快,原本记得熟得没得命的事情,稍微打个岔,就想不起来了,说想不起来,就真的想不起来,说不定你不要想它了,就又从头脑子里头冒出来了。实在没得办法,又不能隔的时辰太长,于是,香元灵机一动,来了个“难过三分钟”。你怎儿说,毛主席逝世你不难过?借个胆把你你也不敢说你不难过。既然“难过”,那就对了,那个什呢“三分钟”,说到底也就是“难过三分钟”的意思。

    要是只有社员在场倒没得事了,这一趟偏偏有村小的学生和汪老师。香元的“难过三分钟”一出嘴,细学生“哄”地笑起来,这下子问题就来得严重了。在悼念毛主席的悼念仪式上,弄得哄堂大笑,是什呢性质的问题?“不许笑,放严肃些个。”香元晓得是自己说错了,学生才笑的。“爷爷,爷爷,不是难过三分钟,是默哀三分钟。”一个细小的神气大六国的 先把香元的毛病挑了出来。“细小的懂什呢唦,难过三分钟,默哀三分钟,一个样子的。”香元脸上有些个挂不住了,先冲了那多嘴的细小伙下子。可怜那个细小伙,被香元一冲憋咳卵子儿似的,不敢再吱声了。

    事情既然出来了,你香元堵得了人家细小的嘴,哪块堵得了香河村那么多张嘴唦?!香河村有人把人民来信直接写到县里头去了,说香元作为一个受毛泽东思想教育多年的支部书记,对于毛主席应该怀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可事实恰恰相反,他香元对毛主席怀有很大的不满,居然在举行毛主席悼念仪式的时候,人不知鬼不觉的,通过极其阴险的手段,让香河村小学的学生哄笑起来,这是企图破坏我们革命下一代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感情,这是别有用心的,用心是极其险恶的。

    公社李主任跳上跳下,想帮香元的忙,可这种事情,高压线啊,哪个敢硬顶?最后,李主任也没得办法,只好把香元的支书拿掉了。“你爸爸在香河村干的时间也不短了,就调到公社吧,眼下不能把职务把他,你告诉他,让他先来,有事情把他做。我晓得他能做事,放心好了,我心里有数。”李主任亲自到香元家门上一趟,擦黑儿进的门,只在水妹房间里坐了一会子,跟水妹说了香元的事,这种时候他不适宜直接跟香元说什呢。李主任来香元家的时候,香元被外孙子拽着到“二侉子”家店里头买圆珠笔了。上初一了,张卫东用笔讲究了呢。巧罐子连忙三去找香元,跟水妹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李主任留下来吃个夜饭再走。巧罐子前脚出门,李主任就进了水妹的房门了。

    等到香元跟巧罐子搀着外孙子进家,李主任人已经走了。香元跟巧罐子都有点儿怪水妹不曾把人留下来,香元问,“怎儿连个夜饭不曾吃,他人就又走了的?”那口气有点怪,不像是问公社领导,倒像是在问家里什呢人。“事情都跟我说了。他说这当儿不方便跟你见面,我也就不曾留他。他还说,这阵子家里婆娘病势越来越重了,怕是不得远去了。”水妹随手理了理自己的头发,脸上望不出什呢表情。

    李主任家属是个痨病鬼子,瘫咯床上若干年了,李主任早就近不了她的身了。所以,公社里头也有人过耳传言的,说是李主任一直在物色,将来再找个填房呢。水妹望出来老子对自己不曾把李主任留下来吃顿饭有些个不满意,香元接下来的事,全要靠人家帮忙呢。水妹随后又补了句,“是我叫蔡和尚划差船子送他走的。”香元也不急于向水妹问李主任来谈的结果,只是拽了细外孙子往桌子边上坐,说了句,“不管他,我家吃夜饭。”

    老谭第二次走马上任,干大队代支书了。这个职位曾经是他做梦都想要的,几经反复,他已经兴叹了。这世上有些事,说怪还真是怪呢,老谭拚儿命的想的时候,上头不把他当,他以为没得望想了,一点儿念头都没得了,上头却又把这个“支书”送上门来,送把他当了。在旁人望起来,当上支书,成了香河村的“一号人物”了,应当心潮澎湃,得意洋洋才对头呢。可老谭不曾这个样子,倒不是他刻意装的,不让自己心潮澎湃,得意洋洋,不是的,他自己晓得是他澎湃、得意不起来了。

    可上头用人哪管得了这么许多唦?一个公社一把手要盘多少人头啊,你有你的情况,他有他的想法,况且公社的形势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县里头对公社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哪能只考虑一个人的情况呢,当然要全局考虑,通盘考虑啦,所以下面的人不知上面人的苦,经常不满,说些牢骚怪话,有些个素质不好的,动不动就说组织部门用人没得规矩,组织部长用人没得章程,说什呢跟吴麻子的糖担子没得两样,挑(走)到哪块响(想)到哪块。

    真的假的,老谭长这么大岁数,一直蹲在香河村,不曾进过什呢大门楼子 ,也不曾见过什呢大菩萨 ,上头的事情也就不得而知了。他只是从自己的事情上,有些感触。既是这个样子的想法,走上代支书位置的老谭也就显得无所谓了。香元交接的那一天,老谭不曾多说什呢,只说做人要凭良心呢,香元支书把个香河村这几年弄得这个样子不容易,有人放阴箭,算不得人呢。组织上要我代,我不能不代,希望早点儿有个正式的年轻人来接班。

    对谭支书的表态,公社来的组织科长不大高兴,想想日后事情还要老谭干呢,也就不便多说什呢不好听的话了。只是大概散地说了两句,“四化”是干部的方向,组织上是会通盘考虑香河村的班子问题的,当然支书人选最为重要。老谭不能有临时观念,哪个领导也不曾说就不把你转正,关键要拿出点工作成绩出来,才对得起组织的信任,特别是公社李主任的信任。

    组织科长的话,谭支书听了也不怎儿舒服,心里说,你哪晓得我老谭的难处唦,有人还造我的谣呢,说我谭某人把香元弄下来的,好让自己当。我拿亲娘老子赌咒,现在的人色坏呢。再一想,可人家毕竟是公社来的,又是代表李主任来的。他再多说就有点儿像唱对台戏了,场面上也不好看呢。最后只好点点头,表示对科长的说是当回事的,不会混日子,当临时官的。事情交接得差不多了,蔡和尚跑得来喊了,中饭好了,请公社领导吃饭。中饭安排在谭校长家里头办的,杨阿桂做咸做得不丑,谭校长主动向门上叔子推荐的。谭校长就是谭校长,老谭原本只是个并不紧门的本家,一下子变得跟他的亲叔子似的了。他晓得,自己这个校长的工资还在村上拿呢。

    谭校长家里头,难得有这么热嘈,难板有公社跟村里的干部一块在他家吃饭呢。席间,老谭便以大队支书的身份把在座的一个一个地敬了下子。敬到老支书,老谭的杯子特地倒得满满的,说,他这个支书肯定当不到香元的份儿上,过不多时,也就跟香元打帮了。他说“打帮”就是一起退下来的意思。他哪块晓得,李主任已经把香元安排进公社了呢。而且,跟香元划差船子的蔡和尚,也要跟着到公社听差,他谭支书还得重新物色划差船子的呢。

    谭支书上任头一件大事,便是防震抗震。

    香河村各家各户都从家里搬了出来,在村子重新调整的新庄基上搭防震棚子。村子里明确规定,不许要大木头,只好用树棒子做柱子,芦柴帘子做墙,做屋顶,在帘子上盖穰草,搪望的泥还不能厚。说到底,这也不是村里的主意,是县防震抗震办公室的要求。不曾要几天工夫,新庄基上搭满了高高低低的防震棚子,有麦秸草的,有穰草的,谭支书自己四处转转,望望,还是蛮满意的,他感觉自己的号召力在增强,心里头蛮开心的。他不晓得,哪个不怕死唦。

    住在防震棚子里头,村民们弄得人心惶惶的,不晓得哪天,地震就来了,大家伙儿说不定就不在了。毛主席一辈子说了若干句正确无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但“人定胜天”这话看起来是说错了。天多大下来了,人才多大唦,怎儿好跟个天比胜负呢?天什呢时候怕过人的唦,哪块有这个样子的人,能把天打败了?地震一来,是个什呢样子哪个说得清唦?以前,上了岁数的人,听说楚县有个地方发生过河啸,原本风平浪静的河面上,突如其来裂开来一条大缝,水一下子被吸进地里去了,紧接着整个地就摇摇晃晃的,人站在地上路都走不起来了,脚下的地像在筛糠一样,你想走都走不向前。再接下来,就说不清会发生怎样的状况了。听老人说起来蛮怕人的。说是现在的乌金荡,现在望起来一片水,过去曾经是一个城市,有人从荡底下挖出来不少人们居家过日子所需的生活日用品。尤其是金属制品,尽管锈迹斑斑,但工艺、造型、质地都没得话说,蛮精致的。懂得这方面学问的人说了,乌金荡就是早先地震所致。

    于是,大队部的大喇叭里整天都在播送防震抗震知识,田里拿棒子都打不到人,村民们想得开了,家中的鸡鸭鹅挨排排儿,一只一只地杀,养猪的杀了到年底才能出圈的猪子,鲜猪肉一斤都不卖,全部留把自己吃。整个村子,吃咯玩咯,过年都没得这样子大手大脚的呢。家中的细小的顶开心了,饭桌子上天天都有荤,这种日子哪块来的唦。有存心想跟杀猪子的人家买几斤肉的话,总要磕头作揖的,求人家匀点儿把自己。要是匀不到,便会气得骂坏话,尽头一吃咯。

    学校并不曾因为防震就不上学,香河村小还时不时的放放假,柳成荫他们几个在严吴初中读书的,一天假都不曾放过,都是早出晚归,上课在大防震棚子里,中午在学校食堂代伙。

    日子过得真快呢,一晃几年过去了。柳安然还记得送喜子开模儿上一年级的情景呢,好像就在昨咯,哪晓得喜子倒又上了中学,读初一了呢。严吴初中在香河村的南边,有十来里路,柳安然想送孙子去,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而他交代几句,就让柳春雨送喜子到严吴初中来了。

    进入初中的喜子,跟家里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从他进严吴中学头一天起,家里再不许有人喊他小名喜子,要叫柳成荫;第二,他脚上的脚镯必须除掉,不能再戴了,哪有个中学生还戴这种东西的,要被旁的学生笑话呢。好在他的细鸭尾子在十岁那年就剃掉了。要不然,还不被人家笑翻了天?

    家里全体成员对柳成荫所提第一条均表示没得意见,细的大了,到了该派叫大名的岁数了。对第二条,柳成荫想除脚镯,他妈妈不太肯,说是戴在你脚上,又不碍事,再戴个年把除下来也不迟。杨雪花心里想的,当初戴脚镯是为了小伙好养,有个脚镯拴得紧些个呢。这些年下来,望着小伙脚上的脚镯倒习惯了,心里头好像踏实些个呢。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子的,现在要除下来,做妈妈的心里头倒舍不得呢。

    可有句话怎儿说法的,儿大不由伢。喜子动了这个心思了,你做妈妈的想阻拦,到哪块阻拦得了呢。这不,他白天没工夫,晚上悄悄地拿把老虎钳子,把个银脚镯子扒了开来,原本蛮好的东西,硬是被喜子扒得歪歪扭扭的,不像样子了。杨雪花哭笑不得,只好把扒下来的镯子用红布包好放到柜子里去了。杨雪花的心思,再不像样子了,也不能撂,是她家小伙小时候的东西,照老辈人的规矩礼,是要传把她家孙子的。为什呢就不是孙女儿呢?在乡里人的脑子里头,无端地觉得自己的小伙下一代也该派养小伙,从来不曾考虑过养丫头。因而,乡里人考虑后代的事情,丫头是不纳入自己考虑之中的。叫做,把出门的姑娘,泼出门的水,随她跟婆家去了,不管她。对小伙就不一样了,要供他上学,为他砌房子、娶媳妇,还要关心他是不是养了小伙。

    喜子这个样子一弄,在他们几个伙伴当中的影响力太大了。他等于起了个示范作用。摸鱼儿也是自作主张把鼻环拿掉了,并且一再跟爷爷声明,不许他再喊小名了。谭驼子拍拍细孙子的脑巴子说:“在家里头喊喊,碍什呢事唦。”“坚决不行。”摸鱼儿晓得家里头爸爸、妈妈都能较快的改口,爷爷是个老顽固不化分子,不狭住他,就别想他改了。张邋遢跟家里在这方面矛盾不大。偶尔有人喊他“张邋遢”,家里头还要跟人家说理由呢,家里人平日里也不曾喊过“张邋遢”,至于那根本不显眼的耳环,戴与不戴也就无所谓了。一帮人当中还有陆根水家丫头陆小英,“二侉子”家姑娘王月香,都吵着不许喊小名了呢。

    严吴中学,正正规规的只有两进房子,临着一条小河的是学校食堂跟教师宿舍,还有几间学生宿舍。房子蛮差的,土坯墙,半草半瓦的屋顶。食堂是通长一大间,并没得打饭打菜的窗口,直接在灶台上进行。放倒是放了几张桌子,几张凳子的,但一般没得人坐在上头吃,学生饭菜一打进教室,老师则把饭菜端回自己宿舍里头去。教师宿舍是每人一小间,曾经实行过男教师两人一间,女教师一人一间,不曾有多长时间,男教师集体找校长谈心,现在是什么年代了,男女都平等了,学校还搞性别歧视?男老师的意思,校长自然懂的,女的都平等了,反而把男的降到女的下面去了,这就造成新的不平等,怎么能不改呢?结果以男教师取得合法权益而划上了句号。学生宿舍是上下床铺,靠墙壁两边放架子,中间人行道,好走人。冬天人行道上会多样东西,什呢唦?粪桶,把学生夜里头小便用的。因而,一进学生宿舍就有股骚气味,蛮难闻的。

    里边一进是教室,一共八间。严吴中学的人不承认,“八间”在那一带是阴间的意思,哪个呆(尸从)才承认呢。所以,他们只承认教室这一排是四大间,每一大间正好作一个教室。严吴中学只有初中,没得高中。双轨,两个初一班,两个初二班。柳成荫跟陆小英被分在一起,在初一(1),谭赛虎、张卫东、王月香,在初一(2)。

    他们香河村一块上初一的就只有五个人,均不属寄宿生,只是中午在学校食堂里头代个伙,把自带的饭盒子交把烧饭的,放到大甑子 上蒸,有时候在食堂买个分把钱菜汤,多数时候饭盒子里头放米时就放了咸菜之类,蒸好了一拿就走,到各自教室里吃去。

    因为是早出晚归,这到了晚上,喜子他们就猴子耷神 的了,夏、秋两季捉田鸡,张“丫子” ;冬天逮麻雀子。

    说到逮田鸡,喜子跟摸鱼儿顶来神了。咦,不是说不许喊小名了吗?这些年喊下来了,哪块是说改就改得了的。最多是在学校不喊,一出校门,他来自个儿也改不了口呢。

    田鸡是乡里人对青蛙的一种俗称。想来是生存在水田里的缘故,又称水鸡子。这青蛙,满身斑纹,长有四肢,前肢短且小,后肢长且壮,走路一蹦一跳的,蹲在水塘边、秧田里,叫起来“咕咕咕”的怎么也想不出跟“鸡”有什么联系,怎儿沾上了“鸡”字,到真是怪。

    夏日的夜晚,稻田里,田鸡“咕咕咕”,“咕咕咕”,叫声此起彼伏,一浪高似一浪,村民们的房屋淹没在蛙声里了呢。田鸡叫喊时,下巴鼓鼓的,一鼓一缩,挺有节奏。有一种田鸡,叫喊起来,嘴边多出两个气囊,一收一张,气囊鼓起,似小气球一般,看上去蛮有趣的。田鸡堪称捕虫能手,它逮虫子的本事真是没得话说。田鸡逮虫子,全凭跳跃的功夫。如若是有目标出现,那田鸡两只后腿一蹬便跃出老高,老远,长舌一伸,那秧叶上的虫子,便入得它的口中,成了它的食物了。

    正是这种缘故,香河一带种田的对田鸡心存感激。家中细的逮了一两只田鸡,拴了线绳玩耍时便会被骂得不得了:“细猴子,田鸡玩不得的,田鸡能吃百虫,护庄稼呢,还不快放了。”细小的纵然一百个不情愿,也只得解开线绳,望着田鸡跳入水中,无可奈何。

    田鸡的种种好处,种田人自然记得,公家也了解得蛮清楚的。每年都发下话来:“保护青蛙,消灭害虫。”但是,收效总不太理想。这不,喜子跟摸鱼儿举了烧得旺旺的火把,提着蛇皮袋子,正在稻田间,边走边望,捉田鸡呢。捉田鸡,或叉戳,或手逮,一夜捉个大半蛇皮袋子,是少不了的。捉来的田鸡活生生,割了头,剥了皮,去了内脏,用线绳十只一扎,十只一扎,扎好。第二天一大早,拿到街上去卖。这种事情,喜子不问,摸鱼儿也不问。捉来的田鸡,两个二一添着五,一人一半,约约数,不那么顶真的,天天都弄呢,要那样子顶真做什呢唦,你多他少的,没得必要。偶尔,喜子、摸鱼儿也有跟学校食堂说好了的,卖给烧饭的,烧饭的加工加工,再卖把老师。十个先生九个馋,在乡里人眼睛里头,除了做媒的,就数教书先生好吃咯。这样一来,就能从食堂烧饭的那儿换些个菜票子,这主意还是摸鱼儿想出来的呢,他到底是摸鱼鬼子家的,平日里卖鱼卖虾的,有做生意的脑子。

    有了菜票子,就能从学校食堂打个把好咸,也就是百页烧肉之类。每到这样子的时候,喜子均会通知村子上一块来的几个,中饭各人把饭盒子捧到初一(1),来一个共产主义。让张大头(张卫东到了严吴中学之后,因为没得人晓得他绰号叫张邋遢,班上的细女生们发现他头比旁人大得多,就都喊他张大头)、陆小英跟王月香,摸鱼儿自然少不了,因为多半是他通知初一(2)。这样子做,喜子心里是有考虑的,大家都是卵子拖塘灰,穿开裆裤子就在一块玩的伙伴,哪能吃独食呢?

    喜子跟摸鱼儿捉的田鸡家里吃不了的,再说多多少少能卖两个钱呢,杨雪花、杨阿桂也就均舍不得吃了。两个人打帮拿到楚县城里头去卖。现在从香河村到楚县城很少自个儿划船去了,除非有正经事(卖粮啊,卖肉猪啊之类),多半跟帮船 ,大早天还不曾亮呢,“祥大少”在龙巷上喊“起得咯——烧早饭啦——”没多晚 ,开帮船的哨子就在村子上空响起来了:“㘗㘗——㘗㘗——”只要听到哨子声,村民们便晓得帮船要开了,要乘帮船的赶紧起来,到水桩码头去上船。

    在楚县城卖田鸡,自然不敢进农贸市场,那是要挨罚的。杨雪花、杨阿桂,这两个杨家庄出来的,嫁到香河村因为两个小伙的原因,倒是常在一块打帮了。卖田鸡也不是一回两回了,精得很,多半在小巷间窜溜,适时吆喝几声:“水鸡子卖呀——”于是,有居民买上一两扎子,剥进些蒜头子,白烧。汤白。味鲜。尤其是那两条大腿的肉,蒜瓣子似的,蛮好吃的。这些田鸡,既是他人所宰杀,买下吃了,倒也心安理得。只是,田鸡的命,不免有些苦了。

    逮田鸡是有风险的,被生产队干部发现了,是要挨罚的,大人捉田鸡扣工分,细的捉田鸡也扣工分。有人会问,这细的又不做农活,像喜子、摸鱼儿他俩上学呢,哪块来的工分把你扣唦?这就是你死脑筋了,“祥大少”这些队长们有的是办法。喜子没得工分不错,柳春雨、杨雪花不是有么?扣他家娘老子的。摸鱼儿也是如此。于是,一到夏天的晚上,“祥大少”便带了阿根伙,打了长长的手电筒,在稻田里要像个巡逻队儿似的,巡上好几趟呢。

    不是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么?“祥大少”们巡逻之后,喜子、摸鱼儿他们也灵活机动了。把捉田鸡的一套家伙先藏在稻田里头,那他们在稻田里做什呢唦?张“丫子”。

    张“丫子”,在喜子、摸鱼儿他们不算什呢难事。从小跟在父辈后头,望也望咯会了。这不,傍晚时分,喜子背着头二十个“丫子”正在稻田边上“张”呢。只见他先理好一臂膀长的田埂,之后,将丫筒子淹水摁下去,用淤泥在丫筒两端围成喇叭形,“丫子”带小帽的一端稍稍翘出水面,这样一来,一个“丫子”便“张”好了。再继续朝前跑,“张”第二个。还不曾“张”下去一半呢,抬头一看,摸鱼儿在前头,挑着“丫子”正朝他这块来呢。只见他十来只“丫子”分成了两半,用竹杆挑在肩头。“喜子,你今儿来得蛮早的嘛。”“不早,我也才‘张’儿四五个呢。这条田岸你就让把我吧,省得明儿早上收‘丫子’时,又弄儿乱了。”“好吧,好吧,今儿我让你下子,下回你也要让我啊。”“张丫子”多半是做记号的,这样子自个儿“丫子”才有数,因为有的时候,从外形上望不出哪个是哪个的,要是一条田岸上“张”上了两个人的“丫子”那想不弄儿错了,也难。除非两个人的“丫子”不同,当中有一个是竹篾子的,好区分。

    常“张丫子”的都晓得,“张丫子”的时候,丫筒两端,不宜淹水过深,深了没得长鱼进去。但一定得淹入水中,若有筒口露出水面,弄不好会有水蛇进去,那便是张蛇的了。丫帽的一端翘起亦需适宜,过翘与不翘均不理想。

    “丫子”张到的多为长鱼,也有泥鳅。长鱼,无鳞,形体特长,多钻淤泥生存,也有洞居的。长鱼正儿八经的名字叫“黄鳝”。然而,乡里人从来不曾这个样子叫过。倒不是那黄鳝的“鳝”字,认得的人不多,即便读了几年大学,回得楚县乡下,从乡亲宴请的餐桌上见到黄鳝,也会呼之曰:长鱼。其中缘由,三言两语,想叙说清爽,难。

    香河一带,见到的野生鱼中,形体长的,怕难超过长鱼了。乡里人称黄鳝为长鱼,倒是名副其实,大实话一句。乡里人自然晓得长鱼的特性的。长鱼,可以是“丫子”张,也可以徒手逮。张长鱼,在喜子、摸鱼儿他们的嘴里便成了“张丫子”。“张丫子”的秘诀是大人教给的:“冬张凸壁,夏张凹。”

    “丫子”张长鱼,靠的是丫筒两端“丫须”上的倒刺,长鱼顺刺而入,逆刺难出,因而,入得丫筒的长鱼,想往外溜,则相当不易。

    逮长鱼,也是喜子、摸鱼儿他们常干的事。夏天的夜晚,三五个人打帮,喜子有时候被英子缠得不得过身,也会带上她,让她帮着提提铅桶之类,他则点了醮满柴油的火把,跟摸鱼儿一起在秧田的田岸上慢慢望,红红的火把下,偶尔望见水田里头浑身黄霜霜的长鱼,头伸出水,仰身朝天。这当儿,如若英子想抢手快,便会被喜子拽到旁边田埂上去,“你哪块‘锁’得住唦。”转身跟摸鱼儿说一句,“摸鱼儿,是你动手,还是我动手?”摸鱼儿便会接过喜子手中的火把,“你来。”只见喜子悄悄蹲下身去,伸出中指,插入水中,贴近长鱼时,猛用劲一“锁”,长鱼便“锁”住了。夜间,长鱼似睡非睡,体内乏力,多沿田埂缓行,一旦受惊则猛窜,想逮,就难了。其实,摸鱼儿“锁”长鱼的功夫,在香河村这帮子伙伴当中,是顶厉害的,所以喜子才先问下子他,如若摸鱼儿想动手,喜子自然不会跟他争的。像他们三五个人,一夜下来,逮个五六斤长鱼,向来是不算个事的。但,也有转了一夜田岸,几乎一点儿收获都没得的。总不能空桶而归,再说又有英子在场,多多少少也要弄点儿把她拿家去唦。于是,干起那顺手牵羊的好事,——倒“丫子”。将别人张好的“丫子”,一一倒过,再张下。那张“丫子”的,只得自认倒霉了。因为,半夜起过身的“丫子”,再进长鱼的,少得很。这当中,兄弟晚上逮长鱼,夜里倒了哥哥张的“丫子”,这种事,也不是不曾有过。

    虽说张长鱼,也能张到泥鳅。但真正张泥鳅,用的是“卡”,不是用张长鱼的“丫子”。“卡”用芦苇作杆,蚯蚓作诱饵。“卡”,多半是张在水田、漕沟里。晚间张下去,第二日清晨去取,每杆卡上都有一条“上了当”的大泥鳅,活蹦乱跳,肥肥胖胖。

    五月里是端阳,

    黄鳝泥鳅一样长;

    八月里是中秋,

    黄鳝是黄鳝,泥鳅是泥鳅。

    这首乡间俚谣,香河一带的人都能哼唱。泥鳅,与黄鳝相比,形体短且胖,多呈黄色,偶有灰色花纹的,也没得鳞,小嘴,有短须。泥鳅,身滑,喜动,难捉,多借淤泥藏身,倒也不枉用了一个“泥”字。早年间,楚县多沤田,泥鳅极多。楚县民间流传着一种“泥鳅钻被单”的作法。先将活泥鳅洗净,放到清水里养至数日,使其吐净体内污物,然后放至配好佐料的豆腐锅里,豆腐需整块的,养汤为宜。之后,温火慢煨,渐加大火势,待汤热了,泥鳅自觉难忍,便钻进此时还凉阴的豆腐内去了,终至汤沸,泥鳅便藏身豆腐再也出不来了。端出享用,其嫩,其鲜,其活,其美,妙不可言。这道菜,虽上不得正儿八经的宴席,可不比一道“大烧马鞍桥”差,且只有入得乡间才能一饱口福呢。

    在稻田里边,不论是逮田鸡,还张”丫子”、张卡,均有可能碰到一种野生的鸟儿,当地人叫“咯毈”。“咯毈”又是这种鸟的叫声。看来,这鸟,似因叫声而得其名的。

    又到了傍晚“张丫子”的时候,喜子照例背后背了“丫子”,在稻田岸上走着,忽然,听得一声鸣叫:“毈——”喜子停下来,四下里望了望,心想有“咯毈”送上门来,不“张”白不“张”。他随身带着“张咯毈”篾子弓呢。说不定还能找到“咯毈”窝,拿到两个“咯毈”蛋呢。喜子正想着呢,“咯毈”又“毈——”“毈——”地叫了两声。喜子望见了,就在前头的秧田里,一只“咯毈”头戴一顶小红帽,在缓缓移动。再细望,“咯毈”个头蛮高大的,腿脚特长,脚爪张得很开,身子则簇成一团,有些过。似乎比例失调。“咯毈”好像并不曾发现他的存在,迈步依然有板有眼,颇具绅士风范。在绿绿的稻田间,万绿丛中,露出头顶上那一点红,不时叫喊一两声:“(咯)毈——”,“(咯)毈——”

    “咯毈”叫起来蛮特别的,“咯毈”二字并非平均用力,“咯”,音轻,且短促,“毈”,音重,且长远。猛一听,似乎这样:“毈——”。然而,喜子听得耳熟了,听得蛮清爽呢。“(咯)毈——”,“(咯)毈——”,“(咯)毈——”。

    “咯毈”在香河一带田野上出现,其时必是夏季。成片的稻田里,秧行已密,满眼绿色。乡里人栽秧苗时,就准备有“咯毈”飞来。秧田间,三三两两,栽下了整把整把的秧棵子,在稀稀的秧行中,老远望去,很是显眼,那便是栽秧时为“咯毈”栽下的“咯毈窝”。多少年了,每年栽秧,乡里人均这般做,怕是习惯罢了。其实,“咯毈”多是自己做窝,到一定时候,便在窝中下蛋,孵小“咯毈”。这不,喜子尽管没能把刚才发现的“咯毈”张到手,但“咯毈”飞起的时候,喜子发现了“咯毈窝”。窝里还有两只“咯毈”蛋呢。

    “咯毈”蛋,满是斑点,蛋体蛮小的。“咯毈”蛋在乡里人眼里蛮精贵的,获得一只,总是煮给自家宝贝的儿子、孙子吃。说是能治百病的,消灾避难,灵验得很呢。“咯毈”蛋,不用特地煮,煮饭时,放在烫罐水里带,便能带熟。得到“咯毈”蛋的细的,多半不轻易下肚的,总要把“咯毈”蛋捧在手上盘弄些时辰,或是令小伙伴眼馋了,再独自吞下肚去,蛮得意的。若是逮到一只小“咯毈”,那比拿到蛋还要兴奋。小“咯毈”,长腿,乌嘴,青眼,黑绒毛,浑身黑笃笃的。捧在掌心,软乎乎的,样子挺可爱。小“咯毈”多跟家中小鸡一起喂养,叫起来“叽叽叽”的,与小鸡差不多。小“咯毈”想养大极难。尽管设法找小虫喂它,用不了几日,不是让哪只馋猫捉了去,便是自个儿死去了。野生的,毕竟是野生,家养自然难免一死。

    香河一带算不得大,乡风到蛮有差异的。据说,楚县圩南一带,之于“咯毈”,是不逮,不杀的。而西北乡一带,则“张”了“咯毈”食用。张“咯毈”,其法子也是蛮简便的。一根竹扫帚条子,修去枝叶,在其细小的一端拴上根长长的麻线,麻线一头留个活绳扣。去稻田间田岸上,择好一处地方,将竹扫帚条子较粗的一端隐插在稻田里,细小的一端略略插入田埂中,不宜过深,使竹扫帚条子弯曲适宜。将麻线理好,活绳扣放在田埂上,有“咯毈”从田埂上走过,若一脚踩进活绳扣,再抬腿时,自然会拽动麻线,活绳扣一下子收紧,拴住“咯毈”的腿,“咯毈”只有待擒了。

    在喜子、摸鱼儿他们印像里,“咯毈”已经不是经常望得到的了,比先前少得多了呢。因而,喜子拿了两只“咯毈”蛋,也还是蛮高兴的,小心的把“咯毈”蛋包好,带回家去。

    一到冬天,喜子、摸鱼儿他俩几乎天天晚上都要去逮麻雀儿。香河一带,顶容易望得见,顶多的鸟雀,便是麻雀儿。

    麻雀儿,小个头,黑眼敛,灰羽毛,相貌平常。未成年时,嘴角呈乳黄色。清晨,喜子家门前的苦楝树上便有麻雀儿,在枝头跳来跳去的,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叫声虽不大悦耳,尚属欢快。但有时候麻雀儿,让柳安然觉得蛮烦的。柳安然毕竟上了岁数,要安静,对叽叽喳喳的麻雀儿没得好印像,碰上身体不适,更是反感。这当儿,做媳妇的只好出来,站在前院两只手直舞,嘴里喊道:“嘘——,嘘——”把讨厌的麻雀儿赶走。

    麻雀儿的窝,随气候的不同而迁徙。夏季,麻雀儿居高树丛间为多;冬季,则移到农家房檐之下,或是土场草堆之上。因而,喜子、摸鱼儿他们逮麻雀儿,夏夜多用弹弓——用铁丝或树枝丫做成个架子,拴上十来根橡皮筋,一个弹弓便做成了。手电筒往树上一照,发现目标,举弓便打。这就要望各人的“准气”了,“准气”好便能命中目标,“准气”不好,那只能是碰运气,多半会让细麻雀儿羽毛都不曾掉一根,轻松离开,留下“叽叽喳喳”的叫声,似乎在嘲笑,打弹弓的技艺不行呢。

    摸鱼儿谭赛虎,取鱼摸虾是高手,打弹弓就经常让麻雀儿嘲笑了,十有八九飞靶。张大头张卫东打弹弓的技术也吓不煞人,碰运气的成分占大多数。在他们这帮细猴子当中,望来望去,就数喜子柳成荫水平高些个了。如若在树丛中发现有麻雀儿,喜子便会让摸鱼儿用电筒照着,关照道:“摸鱼儿,电筒不能晃啊。”电筒一晃,麻雀就会发觉了。不晃,用电筒光不仅让喜子好看到麻雀儿,还能镇住它,麻雀儿被突如其来的一束光弄懵掉了。这时候,只见喜子左手将弹弓高举过头顶,右手循着眼睛瞄准的角度,用力拉开皮筋,捏紧手中的弹子儿,稍作调整,一眼望过去,让弹子儿跟弹弓、麻雀儿成一线,之后稳稳地将弹子儿射出。“扑笃”一声,刚才还蛮安逸地蹲在树枝上的麻雀儿,这会子应声落地,掉在了几个细猴子跟前了。

    冬天的晚上捉麻雀儿,多半用鸟袋。——一只小袋子,铁丝做成圆形袋口,绑在一根长竹子的端头,折成弯状。袋内装些穰草。这时候,喜子、摸鱼儿、张大头,偶尔也会有英子、香香,三五个人打帮而行,打电筒,拿鸟袋子,专门在人家屋檐下、山墙上寻找,发现有穰草稀稀朗朗从屋檐或山墙上挂下来,穰草中隐隐约约似有洞口,那笃定是麻雀儿的窝了,这时候,只要将手电筒对着洞口一照,再将鸟袋子的口对准洞口,往上一顶,窝里麻雀儿受了惊吓,便会往外溜,一溜,正好落入袋中。这时,拿袋则较关键,需贴近墙壁,慢慢下移,否则麻雀儿会飞掉。要是矮的屋檐,则可用人打高肩直捣麻雀儿的窝。麻雀儿是个“雀盲眼儿”,白天还可以,天一黑便不辨方向了。夜晚逮麻雀儿,就是欺负它夜间眼睛不行,容易捉。如若是前些天刚下了雪,地上、房上、树上,净是白茫茫的,白得逼人眼,那更是逮麻雀儿的大好时机呢。

    在香河村的村民中间,传说每年的年三十,便望不到麻雀儿了。说,麻雀儿是灶王爷的一匹马,年三十,灶王爷得上天言好事去,麻雀儿便是送灶王爷上天去了。到了年三十,平时叽叽喳喳的麻雀儿一下子无影无踪了,真的不易见到。不过,是否送灶王爷去了,那就无从查考了。看起来,尘世间并不曾因为麻雀儿送灶王爷上天说过好话,而对它尊敬起来。一度,曾将其定为“四害”中的一害,号召群起而灭之。乡村,刚落种的秧池边上,时常看到有别了彩布条子的绳子,或是“草把人”,用以对付麻雀儿,看护秧池的。一拽绳子,布条子便抖动起来,吓得麻雀儿不敢再往秧池上落。多亏有人发了善心,论证麻雀儿多以昆虫为食,方使麻雀儿摆脱万民齐打的困境。

    说起来,麻雀儿并非十全十美,那倒是一定的。不过,用麻雀儿做菜,品位则蛮高的。香河一带流传着,“一只麻雀儿头喝三杯酒”,不免夸张,但说明麻雀儿是相当不错的。油炸麻雀儿,既酥,又香,野味十足。

    喜子他们一个屋檐,一个屋檐的逮,一个舍子转下来,便会有几十只麻雀儿进了他们的网兜儿,也不枉他们开了个大夜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