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我和别人一个样(一)
作者:
笨笨的姥爷 更新:2020-06-12 10:53 字数:2235
李子媛精心设计的第一节作文课,既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又激发起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她的从教,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文建国写作笔记摘录
李老师翻开李斌的作文,“我和别人一个样?”在题目上他就用上了问号。第一句开门见山,又是一句疑问句,“我和别人一个样吗?”
她往下看:
——我想和别人一个样,我和我班上不少同学一个样,可是我和那些城里的孩子又有太多的不一样。
我想有一个(李老师在“个”字上画了一个红圈)自行车,我想缴校服费的时候,爸爸妈妈能够爽快点,我想偶尔吃一次肯德鸡(“鸡”字上又是一个红圈),我想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我想被老师少批评一点,我想……,我想……。
李老师眼睛有点儿湿润,心情突然就沉重起来,刚才的不愉快已经没有了踪影。六七句排比,一句盖住一句,一句比一句沉重,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就是这些个小事却枝枝蔓蔓层层级级地缠绕得她喘不过气来。没有想到平时惯于调皮捣蛋的一个小不点,整天嘻嘻哈哈的样子,心底里竟也有这许多坑坑洼洼的破事。
其实李斌想和别人一个样的要求并不高,但他并不高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就和别人不一样了。一样,不一样;不一样,一样?
“你先回教室去吧。”她没有抬头,说话的语速很慢,眼睛盯着作文本,装着继续看作文的样子,其实她在压抑着感情。她此刻被学生的作文感动着,又不愿意在学生面前失态。她更多地是想起了自己的少年和弟弟李尤的少年的“一样”“不一样”。
如果说,李斌的“一样”“不一样”具有普遍性,那么李子媛和李尤的“一样”“不一样”就具有了典型性。如果说,李斌的“一样”“不一样”可以拿来调侃,甚至可以拿来讽刺,而李子媛和李尤的“一样”“不一样”却令人难以启齿,令人悲痛欲绝。她有点后悔,自己怎么想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出了这么一个作文题目,给自己增添了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还自以为是地认为,出了一个很漂亮很得体的作文题目。
李子媛办公桌子的玻璃台板下压着两张用精致的信笺自题的座右铭,一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爱满天下”;二是她从《教育诗》第三部译者的后记上摘录下来的,“教育学和诗意的融合”。这是她愿意努力的教育方向,也是她想刻意营造的教育氛围。
“这些孩子,平时一个个神气活现的,可写起作文来却判若两人,不但流露出真情实感,而且还有点深沉。”李斌离开办公室以后,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想的是自行车、肯德基、书桌,想的是父母和老师能够多给点好脸色,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么!除此以外,你还要他们想什么?
李斌想的,与李子媛和李尤想的不同,那是生活环境的区别。李子媛在童年、少年时期不知道自己与他人的“不一样”,她健康成长着。当自己知道与别人不一样的时候,自己已经高中毕业,考取了大学;当李尤知道了自己与他人的“不一样”时,他尚且幼小的心灵,终究无法承受生命的羞辱之重了。这个傍晚,李子媛就是自寻烦恼地在“一样”“不一样”上打转转。
第二次作文课,李老师首先讲评了陈来娣的作文。
陈来娣的作文就像她这个人一样,可以让人挑剔的地方不多。她表现的主题当然是“!”。好好培养,是棵不可多得的好苗子。同学们都像她这样,就不要烦神了。哪能呢,她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李军的作文,反映的是“?”,他怀疑自己能够和别人一个样,毕竟没有“天时地利人和”。虽然有些伤感,信心不足,还有三处用词也不准确,但可以判断他的作文是发自内心的独白,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一个憨厚的小伙子,对未来世界充满着太多疑问,有点令人伤感。
金芝萍的作文倒是有点意思。词藻华丽,思想时髦,情感充沛,字里行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给其他同学以启迪。
李老师感觉她写得不够真实——虽然我强调了真实,就像她给人的印象,既不像是农村的孩子,也不像是城市的孩子。
用世俗的眼光来评价,这篇作文可以说还是不错的。如今成年人的文章充斥着假大空,看来金芝萍同学说话作文像她平时的衣着一样,倾向于成人化了。
李老师记得大一写作课上,老师曾经说过,小说,就是编造的故事,在英语里“fiction(小说)”就有想象的、虚构的,甚至是杜撰的乃至捏造的意思。可见老外在给小说下定义的时候,就已经把这层意思说得白了不能再白了。
中小学生的作文在某种方面也可以说是为今后可能的文学创作打下基础,即使作文不真实,这种不真实,也是他们人生真实的写照。她为自己在“真实”与“不真实”之间的关系上相扯,感到好笑。归根结底,学生的作文,还是应该强调真实,因为这不是文学创作。
她主要讲评了以上三位同学作文的长处,毕竟才是初一的学生,以鼓励为主。
潘兰花的作文写得结结绉绉的,但她表现出了真情实感。她在文章的最后发出了呼唤:“爸爸不要丢下我们母女俩,让我有一个父爱如山的父亲,让我成为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的人”。读之令人动容。
她的作文不宜点评,李老师准备单独与她交流。虽然李子媛不愿介入学生的家庭矛盾,但她不愿意让其家庭,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要做好她父母双方的工作,可能性微乎其微,只有让潘兰花正确对待了。
李老师最后讲评李斌同学的作文。
她说,李斌同学是最后一个交的,而且他在交作文的时候还玩了一个噱头,先让课代表把空白的B本交给我,再赶紧用A本换回去。
李老师说得轻描淡写,不痛不痒,看似平淡,却点中了李斌穴位;看似批评,却又要讲评——好的才讲评呢。
李老师把全班同学的情绪调动出来了,本来有点沉闷的教室,也有了些许活跃。事关李斌同学,大家都愿意看看他怎么出洋相。
下面请李斌同学先自己朗读一下。
“诶!”教室里一片感叹,声调是上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