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大凉山,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
作者:白云      更新:2019-09-10 16:46      字数:3358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东南郊的泸山北坡,1985年8月建成开馆。走进博物馆的大门,矗立着的一座巨大《绳索》雕塑格外引人注目,雕塑前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四句话:一根粗大的绳索,一段曲折的历史,一个觉醒的过程,一个崛起的时代。艺术家的设计和四句注释寓意深刻,发人深思。这根粗壮的巨大《绳索》雕塑,其实就是一部大凉山彝族人民的血泪史、耻辱史。现在的大凉山彝族同胞,他们虽然在民族一栏上填写的是彝族,但有很大一部分人的祖先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彝族。大凉山的彝族奴隶主自古以来就有抓汉族人当奴隶的习俗,下山看到一个汉族人,一棍子打晕,装进麻袋里弄上山,就是他们的私有财产了。1918年,大凉山彝族奴隶主发生全面叛乱战争,四出屠杀抢掠。战火北越大渡河,南逾金沙江,西抵雪山,东至乌蒙。除了死亡者之外,光抢入大凉山当奴隶的就有近十万人,川滇康三省大震。20世纪50年代,中央政府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调查发现,大凉山的奴隶45%是抢来的汉族人。但因为他们的生活习俗已经和彝族人没有什么两样,所以被识别为彝族人。大凉山彝族奴隶主习惯抢劫掠夺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隶的行为,祸害千年。

    “人畜混居”是大凉山彝族地区的一大“景观”。通过研究表明,人和动物都有共同的生物学属性,都可以被同一种微生物感染致病,医学上把人与动物都能患的一类病称为人畜共患病。像猪链球菌病,就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人畜共患病,人们到现在都还不清楚它是如何从猪身上传播到人身上的。人畜共居患病还有很多,像鼠疫、黄热病、禽流感、布氏杆菌病、口蹄疫、疯牛病、乙脑、森林脑炎、结核病、血吸虫、狂犬病等。其中数十种病曾经引起大规模或严重的传播。早在古代,人与动物共患病的现象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人与人之间可以患一种相同的病,人类与动物之间也会患同一种疾病。这个世界不只是人类的,也是其他生物的,人与动物、植物、微生物是在共享同一个星球和同一个环境。所以,人类不仅要注意自身的疾病,而且还要关注动物的健康和疾病,因为动物也常常会把疾病传染给人类。

    大凉山彝族地区“人畜混居”现象严重,老百姓的生存状况让外界难以理解。媒体报道了大凉山彝族同胞“人畜混居”现象之后,很多人、尤其是一些爱卫生的城里人,更是觉得大凉山彝族同胞是在作践自己。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社会早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时代,怎么人还和畜生一起同吃同住,让人觉得可悲可笑。但是,这些没有真正去过大凉山深入生活、了解过大凉山彝族同胞历史的人,你们又哪里真正明白、彝族同胞造成现在这种“人畜混居”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呢?翻开大凉山彝族同胞不堪回首的历史,你会发现“人畜混居”不是彝族同胞在作践自己,而是因为那个可恶的奴隶制社会。作为奴隶,他们自从被父母生下来以后就注定了悲剧命运的开始,因为奴隶的孩子也只能祖祖辈辈当奴隶。在奴隶制社会,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就像牲口一样被奴隶主仍意买卖宰杀,他们只是一个会说话的牲口;每天只能像牲口一样为奴隶主无偿的干活,晚上也只能和牲口一样住在牲口圈和草棚;跟他们最亲近的也只有牲口,他们与牲口同呼吸同命运;久而久之,他们便对牲口产生了很深的感情。

    1956年,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大凉山地区实行了翻天覆地的民主改革,一举推翻了压在彝族人民头上几千年的黑暗奴隶制。百万奴隶“一步跨千年”,直接从奴隶制社会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从此以后,大凉山的广大彝族同胞逐步走上了自由、平等、自给自足的道路。但是,由于大凉山经济基础薄弱,交通闭塞、土地贫瘠,教育落后,老百姓的生活并不富裕,而且居住的都是土坯房子。在一个大屋子里,一边是人煮饭吃饭睡觉的地方,另外一边用木栏隔断一下就是猪、牛、羊居住的地方。不管是以前的奴隶制社会还是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老百姓对于牲口的感情都没有变,他们觉得跟牲口同居一室并没有什么不好。以前他们和牲口一样都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现在他们做了国家的主人,牲口就是他们的私人财产。很多土地贫瘠的地方,牲口就成了老百姓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们把牲口当成了自己手中的宝。如果把牲口单独拴在一个地方,他们更害怕牲口丢失,这对于生活贫困的老百姓来说等于是要了他们的命。至于“人畜混居”会带来那么多的疾病危害,本来老百姓文化就低,而且很多人还是文盲,他们哪里会考虑到那么多。“人畜混居”是千百年来彝族同胞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习惯,现在习惯已经成了自然,没有人愿意去改变,也很难改变。

    其实别说大凉山彝族同胞这种“人畜混居”现象,给身体带来很大危害的不卫生、不健康习惯难以改掉;就是很多有文化知识的人,他们的很多不健康习惯也是很难改掉的。比如说,人人都知道吸烟对身体有害,烟里面有大量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如果严重的话会有导致心脏病,甚至是癌症。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烟草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据报道,中国吸烟人数约有3 亿多,居世界第一,而且有大量不吸烟的人群遭受二手烟的危害。从权利上来说,有大量人不喜欢吸烟而遭受侵权被动吸烟的现象,成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所承受的大问题。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损害他人健康,对室内环境、公共安全及社会文明都有着极大的伤害。如果说你吸烟危害的是你自己的身体健康,有钱你任性没人管得着。可你在公共场所吸烟危害的不仅仅是你自己,而是一些无辜的老百姓,还会对公共安全和社会文明都有着极大的伤害。吸烟的人都知道这些利害关系,但很多的人还是习惯在公共场所吸烟。因为他们的习惯已经成了自然,觉得只要自己方便、舒服哪管别人的痛苦。

    习惯成自然。当再不文明、再不健康、再不符合逻辑的事情成为了生活中的习惯,不自然就成了自然。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就非常理解解放已经这么多年了,大凉山彝族同胞为什么还不能改掉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人畜混居”习俗。“人畜混居”最多伤害的是彝族同胞自己的身体健康,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车站码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衣着光鲜的人根本不顾忌他人的感受,任性地一支接一支地抽烟,让无数人成为了他们的受害者。但就是这其中的很多人还对大凉山彝族同胞不讲卫生、“人畜混居”现象大肆评论、甚至指责他人不文明。要想公道,打过颠倒。拿把镜子照照自己,你文明了吗?你给很多人带来了伤害知道吗?

    其实,笔者并不是认为大凉山彝族同胞不讲卫生、“人畜混居”现象有理。而是觉得所有人都应该真正去理解大凉山彝族同胞、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大凉山彝族同胞是个从奴隶制社会“一步跨千年”直接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这个步伐跨得太猛太大;让大凉山彝族同胞一时还没有缓过来气,陈规陋习和现代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发生发碰撞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精准扶贫就是决不让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大凉山彝族同胞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环境的制约,已经掉在了队伍的后面。但是,我们的国家并没有放弃这个曾经遭受了多灾多难的民族,而是给予了他们重点帮扶。针对大凉山彝族同胞的实际情况,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开始给他们开小灶,制作营养餐,让他们从小孩到大人都补身体、补脑子,然后逐步引导他们在奔小康的路上前进。

    “一村一幼”计划是四川省创新实施的重大教育扶贫工程,是民族地区少年儿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化解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语言障碍、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奠基工程。“一村一幼”计划的实施,从源头上打破了“贫困积累循环效应”。2015年8月,四川省在大小凉山彝族地区率先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以建制村为单位,一个村设立一个幼儿教学点,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多村一幼”或“一村多幼”,组织开展以双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前教育。2016年,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率督导组赴大凉山州蹲点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时指出:“一村一幼”是四川省从大小凉山彝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创新之举和长远之计,有利于从根本上阻断民族地区贫困代际传递,要继续抓实抓好、充分发挥作用。

    大凉山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虽然只有三个组。但因为村民居住分散,而且组与组之间相距太远,在四川省安监局的帮扶下,于2016年建起了“一村两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