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国步方蹇  内忧外患
作者:纷雨潇潇      更新:2019-04-03 16:55      字数:3792
    瓦剌人看到李有他们仓皇逃窜也并不久追,片刻之后,刚才的那个首领抬手到嘴边打了一个呼哨,拨转马头便带领着人马向着他们来时的方向奔去。

    李有看着瓦剌的人马就这样从自己眼前大摇大摆地逃脱,虽懊恼不已,但也对自己能捡回这条命来而感到庆幸。但是,丢失的财物没能追回,见到王大人以后又如何交代呢?

    本来,今天是上元佳节,又在正月里。李有也好,这些家丁也罢,远途而来本就舟车劳顿,好不容易到了大同城,多日的紧张情绪和身体的疲乏一下子都涌了上来。他们今晚也不过是吃饭时多饮了几杯酒,然后又去城门口看了看花灯,还有一些兄弟更是快活了一下,到花街柳巷去眠花宿柳了一番。府内就出了这样大的事情,这群盗贼不仅抢了府中的一些生活用品,更是将今天刚刚卸车的货物抢劫一空。他们着这些人难辞其咎是肯定的,别说回道府内会被王大人责打,就是杀了他们其中的某个人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李有和这一众家丁都垂头丧气,虽然逃过了瓦剌人的马刀,但自己的项上人头也不过就是暂时存放在自己的脖子上而已,而自己的这颗人头还能在自己脖子上长几个时辰,那就说不好了。

    李有带着一众家丁缓缓地向着大同城的方向走着。他们先是追赶盗贼,一口气追出了一百余里地。刚刚又被那些瓦剌人狂追了一阵,此时早已经都累得都脱了力。他们一个个都大口的穿着粗气,垂头丧气地思忖着回去以后如何向王大人交代此事。

    就在这时,李有和他带领的一众家丁看到迎面而来的一对人马,一看那穿着就知道是大明得并将。

    那队人马远远看到李有等人便停下马,其中一人向李有他们问道:“你等何人,从何处而来,可曾遇到一群劫匪从此路过?”

    “我等是大同城里王大人府内家人,正是去追赶劫匪而回。”李有答道。

    “噢,你们是‘王林’的家人,那群劫匪呢?被抢财物可曾追回?”

    那人问道。

    “我等与那群贼人一场恶战,眼看酒要将那群贼人击败,没想到他们接应的同伙及时赶到。奈何我等寡不敌众,被那些贼人逃之夭夭了。”李有将自己和同伙的行为,进行了一番英勇奋战、而终究寡不敌众的包装以后,告知了那位大明的将领。

    “他们已逃了多远?我等是否还能追得上那群贼人?”那大明的将领问道。

    “将士们还是不必追了,那群贼人现在必定已经逃回大漠去了,还是请将士们回禀朝廷,另择他日再出兵讨伐贼人才是。”李有答道。

    “那你等慢慢回城,我自会向都督大人禀报。”那人说完,带着一队人马调转马头向城内奔去。

    李有自从带着家丁一路追赶那群盗贼以来,一直到和盗贼首尾相邻,又与接应盗贼的后援谋面,再到被那群盗贼的接应他们的人一路追赶飞奔回城。此时,虽然天还没亮,却也有了此起彼伏的鸡鸣声预示着黎明即将来临。

    李有带着一众家丁,回到了位于大同城内中心地带的王府。这是有一座白墙灰瓦、雕梁画栋、九曲回廊、亭台水榭,错落有致的豪华府邸。此时,在这座豪华府邸内,丫鬟、仆人跪了一地。地上还有残留的茶渍和打碎的杯盘。那些仆人、丫鬟们正在迎接和承受着,来自他们主人那肆无忌惮的怒火和淫威。

    李有见此形势,知道自己也是罪责难逃,赶紧上前行礼下跪。他说:“大人,小人没能追回丢失的货物,请大人责罚。”

    “什么?没追回来?你不是把所有的家丁都带去追了吗?贼人负重而行,可你们快马轻骑,怎么会追不上?况且,郭大人还派了追兵援助你们,怎么会没把货物追回来?”这位王大人正是刚刚从“聚香阁”赶回来的那位,他姓王名林,正是这座府邸的主人。王林做梦也没想到,就在上元佳节,别人都兴高采烈观灯赏月的时候,他的家里却遭到了盗贼的抢掠。

    “一群没用的东西!

    都说养病千日,用兵一时。你们这么多人,怎么会连几个盗贼也对付不了?我养你们这些狗奴才有什么用!”说着,他一脚踹在了李有的肩头。

    “大人!小的带人一直追出了一百于里,和那群贼人一场血战,眼看就要将那贼首擒获,怎奈那群贼人的接应及时赶来。小人们实在是寡不敌众啊!朝廷的追兵也是在那众贼逃之夭夭以后才赶到的,他们不但没能帮小人擒获贼首,根本就连贼人的面都没有见到啊!”李有被王林踹了一个趔趄,又赶紧跪好了为自己辫白道。

    “你说贼人都跑远了朝廷的兵士才赶到?是,大人。不信您问问都督大人是派谁去追剿贼寇的,他看到我们时,那群贼寇早就跑远了。”李有回答道。

    “大人我觉得这件事定有蹊跷。”李富看着自己哥哥被王林踹了一脚,赶紧跪下来为哥哥辩解。

    “有什么蹊跷,你说。”王林问道。

    “您看,那群贼寇刚跑出城我兄长就带人追出去了,府内的小厮也马上就找您去禀报,怎么朝廷的兵士就没有追上那群贼人呢?况且,那群贼人为何不早不晚,偏偏在今天来王府抢掠,王府是什么地方,这大同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别说来抢劫,平时就连个苍蝇都不敢往府里面飞,那群贼人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不行?还有那些贼人为什么早不抢,晚不抢,偏偏昨晚来抢?难不成他们知道今天府内有一批货物刚到?那些贼人是不是早就在大同城埋伏下了?埋伏在了哪里?又有谁通知他们我们府内今天有货到?这些情况难道总都督大人和巡抚大人不应该都好好调查清楚吗?这些盗贼抢的可是王府,即使他们不看您的面子,那掌印大人的面子他们也不看吗?保护好王府难道不是他们的责任吗?难道他们不应该给大人您一个交代吗?”李福一下子抛出了一堆问题,不过是想转移视线,让王林把怒火转嫁到他人身上。

    王林也的确被李福的这一堆问题问的有点晕,他也觉得李福此话的确道理。他看了看李福,又看了看李有,转身坐在了一把红木质地的太师椅上面。

    这时,李福是时候的端过来一杯茶给王林,说道:“大人喝口茶,消消气。您一宿没睡,先回房补个觉,等您睡醒了,在去找郭大人说说此事。让郭大人和都督大人和巡抚大人交涉去,我就不信他们敢把您和郭大人的话不当回事。”

    “好吧,你们先下去,我先去躺一会儿,这事儿没完,你们好好摸摸自己的脑袋长没长结实。下次再敢出事,我一定二罪并罚,没用的东西!”王林一边嘟囔着一边向后面的卧室走去。

    李福赶紧向自己的哥哥李有使了个眼色,然后他紧跟着王林进卧室伺候去了。

    李有站起身来,掸了掸自己身上的土,走出了那间豪华的客堂,朝着他们这些家丁住的房子走去。李有来到院子里,虽然连续的降雪已经偃旗息鼓,胆呼啸的风声和刚才的一番惊吓让李有此时没有半点睡意。他抬头看看天空,昨晚漫天的乌云已被北风驱散,那青灰色的天空中一轮冷冷的圆月也似被冰冻一般,与满目的积雪相互呼应着北国边塞的凛凛寒意。

    这座边关小城,像是被冰封了一样,沉寂在一片青灰色的寂静之中。当东方的太阳划破那灰蒙蒙的天空,放射出缕缕阳光的时候,小城似乎才在这缕缕阳光的照射下变得生动起来。昨夜的一切喧嚣和烦扰都好似被冰冻在黑夜的记忆里,了无痕迹。留下的只有这灰蒙蒙的天空,笼罩着世间的一切。

    刮了一夜的大风此时已经小了很多,各家各户的烟囱里又冒出了屡屡炊烟,街道上也开始有人清理积雪了。街道两旁的各商户们,也有人各自忙碌着。虽然正月还没过完,但上元佳节一过,商户们也该为长假后的营业开始做准备了。

    在大同城里的都督佥事府内,都督佥事大人一夜未眠。都督佥事大人姓郭名登,他仪表雄伟,美髯过腹、文韬武略、智勇双全。他与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广宁伯刘安共同镇守大同。

    此时,参将张巡刚刚向郭大人讲述了昨夜追赶盗贼与王林的家丁们碰面以后,李有所向他讲述的一切情况。这些年,瓦剌对大明边境的搅扰时有发生,像这样的搅扰也不足为奇。但是以前的搅扰或是单人独骑、临时起意,或是三五成群、小打小闹,像这一次人数如此众多,抢夺财务的数量也是罕有。而那些盗贼不仅是有备而来,还有人马的接应,不得不让郭大人心中疑窦丛生。

    况且,从王府丢失的财物看来,那王林肯定是又从京城乃至于江南贩运来大宗的货物。可是,现在离朝廷允许的与瓦剌互市期限还差几个月的时间,他这时候贩运来如此大宗的货物,必是做的黑市买卖。长此以往,必成祸端。

    另外,从种种迹象表明,瓦剌虽然表面上早已对大明称臣,但瓦剌的野心勃勃从未真正熄灭,也从未向大明真心臣服。

    尤其是两年前,也就是明英宗正统十一年,瓦刺部落因粮食缺乏,派使臣来大同借粮,并要求与大同的守备太监郭敬见面,商谈具体事宜。明英宗得知此事后根本就不予理睬,更是命令郭敬不要见瓦刺的使臣,拒绝了瓦刺的借粮要求,更是引起瓦刺的不满。

    从此后,瓦剌便经常惊扰大明边境的子民,令百姓们苦不堪言、怨声载道。郭登大人刚到大同时,大同能作战的士兵也只有数百人,马匹也只有一百多匹。郭大人一到大同,马上就与广宁伯刘安、守备太监郭靖和巡抚河南、山西两省的兵部右侍郎于谦于大人,商议招募新兵、屯垦戍边等事宜。于谦于大人,更是对募兵戍边等事宜有着独到的见解。

    郭大人命自己身边的仆从给自己打来一盆凉水洗漱,虽然一夜未眠,但他此时却毫无睡意。郭大人和张巡一起用了些早餐,决定今天要到大同周边的守备要塞去视察一番。今天去视察的目的也很明了,一是视察一下驻扎将士们的防御情况,二是看一看今年屯垦的准备情况,三是提醒边塞的驻扎兵士,注意瓦剌的一举一动,切不可掉以轻心。

    郭大人带领着一名随身的护卫,以及张巡和他的一个贴身兵士走出了郭府。当来到大门外,郭大人心里突然想到,是否应该去邀于大人一起前往戍边驻地去看一看。于大人本就对招募新兵有着独到的见解,更是对垦荒屯田和水利兴建有着丰富的经验。可时,现在时间尚早,于大人会不会还没有起床呢?

    正在踌躇之时,不远处却传来一阵马蹄声和一个洪亮的声音。那声音喊道:“郭大人起得好早,还好我没有迟来一步,否则,我今日之行,岂不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