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赵谷雨遭到质疑
作者:
青蚨 更新:2017-08-28 15:08 字数:3320
西华村年轻干部选拔报名结束后,按照组织程序,要进行理论考试,考试的科目和考公务员的差不多,时事政治,公共基础知识,哲学基础,应用文写作,不过西华村的考试也算是一种发明,把这些科目都放在一张大试卷里综合考了。
杨波刚刚参加完公务员考试,所以稍加复习就可以应试,赵谷雨和杨波住一屋,借杨波的书恶补了一个星期就参加考试了。好在不考数学,而这些科目赵谷雨并不差,加上他平时就注重学习,应用文也是他的强项,所以考试他并没觉得有多难。
笔试成绩很快就公布了,杨波考第一名,赵谷雨第十名,唐晓丹名列十六。村委取前二十名送市委党校进修,并对这二十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公示。与公务员考试不同的是,村里的选拔没有面试和体检的环节,毕竟,仅仅是选拔村干部后备人选,不是真正的选拔干部。当然,选拔公告上也说明的很清楚,是选拔一批优秀的人员充实到集团及集团下属企业的各个管理层。
赵谷雨表面若无其事,跟平常上班没什么两样,其实内心是不平静的,在等待公示的这一个星期里,他的心情比等高考分数还要焦急。
一个星期结束后,村里并没有及时公布公示结果,他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注意一楼大厅前的公示栏,连续一个星期都没有动静。
其实,赵谷雨不知道,已经有人就赵谷雨的学历问题,向村党委提出质疑,村里没有及时公布的原因,是因为这事情要请吴根义最后定夺,而吴根义出差了。
对赵谷雨学历提出质疑的是钢铁厂副总经理赵峰的儿子赵美奎,就是本村人,在钢铁厂工作,名列二十一,只要把赵谷雨挤下,赵美奎就可以进入前二十。
吴根义回来了,集团(村)组织委员就后备干部选拔的事情请示他的时候,他要求拿会议上讨论,他说有异议是正常的,但要集体决定,西华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
会议安排在星期日的下午,吴根义有个习惯,不是很紧急的会议,一般都安排在周日开,还带点晚,这样,有些决定在周一的早上就公布执行,不给那些已经形成决议的人和事活动的空间。
村委会和西华集团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村委主要干部都是集团董事会董事,这次村人才工作会议,吴根义要求不是村委会成员的其他董事也参加了。组织委员说明了这次考试以及公示的情况,提出公示期间唯一有异议的就是赵谷雨。请大家发表看法。
赵谷雨虽然来西华时间不长,但大家都熟悉,或者说都知道这个人,报纸上经常有文章,已经是西华的名人了。有人提出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应该破格选拔,有人提出应该严肃对待,不符合招考要求的应该一刀切,有人提出应该按成绩说话,小赵既然在这么多人中能够考到第十名,说明是有水平的,应该录用。大家各抒己见,一圈转下来,又到吴根义这了,吴根义清了清喉咙,说在场的各位是原始大专学历的请举手。有三四个人举手,都是担任企业一把手的董事。吴根义看了一下接着说,原始本科以上学历的请举手,只有钢厂的董事长举手,是早年集团外聘来的,后来成了西华集团的董事。吴根义说,请放下,看来大家大多数是高中以下嘛,我本人就是个**期间的初中生,不是我不想读,是那时候没条件读。我谈点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小赵这孩子跟我无亲无故,苏北来的,跟我们在坐的都没有关系,他从一个保洁工干起,工作上不挑不拣,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干的十分出色,到集团来上班时间不长,但成绩是有目共睹的,集团办公室年年招大学生,但能在办公室把一般材料弄好的,能在办公室干下去的有几个?不要小看弄材料,也是大学问,我们搞经济,技术人才很重要,写文章也是一门技术,大家不要小看这笔头子,看起来是挑灯草走路,轻巧活,看人家文章都能评论几句,看花容易绣花难,真正让你拿笔,你笔头有千斤重。我们不单要低头拉车的人,大力发展经济,我们还要有抬头看天,找准方向的人,我看了他在集团报上发表的论文《论西华的可持续发展》,很有水平,文章阐述了西华的成绩,还指出了薄弱之处,指出的西华经济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走在前列,精神文明要紧紧跟上,指出“衣食丰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并提出具体措施,不能让农民小富即安,染上不良习气,比如成立文化中心,教育中心,活动中心,幼有所教,中有所学,老有所乐,建立学习型组织,把大家动起来,学起来,倡导文明,树立新风,开展“学、教、评、练”活动,让西华成为一个人人讲文明,户户争先进,团结上进,邻里互助,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大家庭。这就是一个方向,一个正确的方向。这孩子年龄虽然不大,没没上过什么本科研究生,但理论水平很好。我们平常说,看能力不看学历,看水平不看文凭,说起来都容易,做起来怎么就难了?我的意见是既然人家考上了,就让他上。在用人上我有个人看法,是才就用,小才大用,偏才正用,大才我们这里也谈不上,我这初中生当书记,就是小才大用嘛。
最后一句话把大家说的哈哈大笑。
吴根义喝了点茶润润喉,放下茶杯摆摆手,示意大家静一静,接着说,这二十个人,将要送市委党校进行培训,这是我们培养村里和集团的后备干部,最后确定人数已经不少了,中途要是谁调走了,跳槽了,原则上是不替补,宁缺勿滥,是才总有出头的时候,出头了我们就用,那时候也不迟。下面进行表决,大家同意这二十个人送去培训的请举手。
在座的都举手。
吴根义说,请放下,请不同意的举手。
会场里无一人举手,十分的安静。吴根义说,大家有不同意见可以说出来,虽然是少数服从多数,但有意见可以提,我的意见不一定都对,我希望大家开诚布公,坦荡做事。
赵谷雨不知道会议上就他的问题吴根义发表了这么多的看法,他依然在等消息,他有点忐忑,对自己能否闯过这一关没有十足的信心。他常常会想自己来江南的这一段历程,也跟杨波在宿舍里聊过,他们深切地感受到“北漂”这个词里的漂字的含义,就是始终没能融入带这个城市里面去,始终浮在上面。杨波好在还有个文凭,他觉得自己和余柏生赤手空拳来江南,可以说是“裸奔”来的,来到这个城关村,举目无亲,既非“官二代”,也非“富二代”不能跟人家一样“拼爹”、“拼钱”,只能“拼命”,但什么也没有,只能“裸拼”。城关,城关,进城犹如闯关,赵谷雨想。
杨波面试的事情就在下周,心里也很忐忑。自己对做公务员倒是无所谓的,但女友的父母很在乎。因为女方父母是经商的,女方父亲跟杨波说的很清楚,想跟他女儿谈可以,家是农村的也没关系,钱也不是问题,前提是必须考上公务员。这辈子做生意,到任何一个部门都是给人家送笑脸,递香烟,还怕人家不接受,所以,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一定要有个公务员。
杨波报考公务员的事情,麻纺公司只有赵谷雨知道,杨波在公司没有跟任何人提及。他报考的是江南市南崇区政府办的秘书,计划招收3人,入围9人,杨波的笔试成绩位列第三。杨波看了上两年的面试题目,跟赵谷雨探讨一些题目的看法,以及今年可能会触及的题目。赵谷雨每天读报,就把当年发生的一些有关农业、民生的重大事件想了想,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两人探讨的不是题目本身,而是对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角度,杨波知道,题目是无法估测的,关键看分析的思路和角度。
吃过晚饭后,他和杨波两人各自在宿舍看书,这两个爱学习的年轻人,晚上宿舍里总是静悄悄的,他们最多在饭后聊一会,就各自进自己的房间开始各自的学习。赵谷雨刚刚开始写作,摆桌上的手机响了,是他家里打来的。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赵谷雨全身。因为一般都是都是赵谷雨主动打电话回家,父母很少打电话来的,长长的一串号码,无规律的排列着,尽管他写在纸上了,但他还是怕父母打错了,所以一般都是他主动打电话回去,父母也从来没打过电话过来,不是十分要紧的事情,他们是不会打的。果然,电话里是母亲的声音,母亲的声音压的很低,说谷雨,你回来吧,你爸的病犯了。
话虽然不多,赵谷雨听出了话里的分量,因为母亲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说明父亲的病已经十分危急了。
赵谷雨放下电话恨不得能有翅膀马上飞回家,他当即写了请假条,请杨波天亮交到集团办公室,并一定说明家父病重的情况,来不及当面请假,请领导谅解。
他后悔自己不会开车,否则借唐晓丹的车可以连夜回去,他也想到立即请唐晓丹送他回去,但很快自己就否定了,他想到的是唐晓丹的安全,晚上,毕竟有两百多公里的夜路。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焦躁不安。他想了很多,他想到了“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他后悔没能留在父亲身边。至于自己能否上名单去市委党校参加培训的事情,此时他已经置之脑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