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毈”
作者:刘仁前      更新:2015-12-15 15:07      字数:1108
    “咯毈”是一种野生鸟。“咯毈”又是这种鸟的叫声。看来,这鸟,似因叫声而得其名的。

    “咯毈”颇高大的,腿脚特长,脚爪张得很开,身子则簇成一团,有些过。似乎比例失调。不过,“咯毈”头戴一顶小红帽,迈步有板有眼,颇具绅士风范。绿绿的稻田间,万绿丛中,偶露一点红,缓缓移动,不时有叫声传出:“(咯)毈——”,“(咯)毈——”,必是“咯毈”无疑了。

    “咯毈”叫起来颇特别 。“咯”、“毈”二字并非平均用力,“咯”,音轻,且短促。“毈”,音重,且长远。猛一听,似乎这样:“毈——”。然,乡里人大多听得耳熟了,听得颇清爽:“(咯)毈——”,“(咯)毈——”。

    “咯毈”在家乡田野上出现,其时必是夏季。成片的稻田里,秧行已密,满眼绿色。家乡人插秧苗时,就准备“咯毈”的到来。秧田间,三三两两,栽下了整把整把的秧苗,在稀疏的秧行中,老远望去,很是显眼,那便是乡民们为“咯毈”栽下的“咯毈窝”。多少年了,每年栽秧,乡民们均这般做。怕是习惯罢了。其实,“咯毈”多是自己做窝。到一定时候,便在窝里下蛋,孵小“咯毈”。农家妇女下田薅秧草时,时常能从“咯毈窝”里拿到一两只小“咯毈”蛋,亦或是小“咯毈”。

    “咯毈”蛋满是斑点,蛋体甚小。乡里人很是看重,获得一只,总要煮给自己的宝贝儿子、孙子吃。说是能治百病的,消灾避难,灵验得很。孩提时,倒是吃的,味道是不坏。不过,模样更可爱。挺小巧的。“咯毈”蛋,不用特地煮,煮饭时,放在烫灌水里带,便能带熟。熟“咯毈”蛋,在乡里孩子手里,多半不轻易下肚的,总要在手上盘弄些时辰,或是令小伙伴眼馋,再独自吞下肚去。颇得意。

    若是逮到一只小“咯毈”那比拿到蛋还要兴奋。小“咯毈”,长腿,乌嘴,青眼,黑绒毛,浑身黑笃笃的。捧在掌心,软乎乎的,样子很可爱。小“咯毈”,多跟家中小鸡一起喂养,叫起来“叽叽叽”的,与小鸡差不多。小“咯毈”想养大极难。尽管设法找小虫子喂它,用不了几日,不是让哪只馋猫捉了去,便是自个儿死去了。野生的,毕竟是野生的,家养自然难矣。

    家乡不大,乡风倒颇有差异。据说,圩南一带,之于“咯毈”,是不逮,不杀的。而西北乡一带,则“张”“ 咯毈”食用。张“咯毈”,其法极简便。一根竹扫帚条子,修去枝杈,在其细小的一端拴上根长长的麻线,麻线一头留个活绳扣。在稻田间田埂上,择好一处地方,将竹扫帚条子较粗的一端隐插在稻田里,细小的一端略略插入田埂中,不宜过深,使竹扫帚条子弯曲适宜。将麻线理好,活绳扣放在田埂上,有“咯毈”从田埂上走过,一脚踩进活绳扣,再抬腿时,一拽动麻线,活绳扣自然收紧,拴住“咯毈”的腿,“咯毈”只有待擒了。

    “咯毈”一样需水烫拔毛,与水咸菜红烧起来,那味道,真是没法说。圩南人,自然不会有此口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