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最后通牒
作者:谭天      更新:2024-02-19 12:05      字数:2690
    我俩一个星期都在学校闲逛,在大教室里聊天。学校的人少得可怜,她宿舍也只剩下她和冰冰两个人了。

    非典不但没有过去,而且愈演愈烈,传言也日益增多增强起来。如某大学某教授猝死课堂,某宿舍全体患病无人生还等等之类的屡见不鲜。

    我校外出的学生更加少了,偶有两个胆大妄为者也是捂上两层口罩,喷的身上的酒精味道足以使人醉倒的程度才敢上车,上车后便拼命地挤向窗口,大开车窗,把脸对向窗外,连买票都不敢回过头来,生怕一不小心,葬送了青春年华。

    当我们看到学校通知的时候,才更加认识的问题的严重性。学校通知我们马上回家,如有特殊情况不回者也不准出校门,学校食堂商店全部关闭。回家者限三日内离开。

    这不是赶我们回家吗?就是不想回,在学校也得饿死啊!我想起了文文的话,这次学校应该是怕担责任,只要我们出了学校,死活就和学校无关了。我气愤地把通知从墙上扯了下来,撕成碎片。远远一个保安挥舞着警棍呼喊着冲了过来,安航拉起我就跑。

    跑到安航宿舍。

    她小声问我:“怎么办啊?”

    我想了想,无奈地说:“还能怎么办,回家呗!”

    我们相视而笑,笑中透着苦涩,透着惆怅,透着危险重重。所有人都知道,现在最危险的地方就是车上,更何况我和安航都是长途火车,被传染的几率是很高的,学校在这个时候把我们赶回家,无疑是让我们铤而走险。安航并没有像我似的气愤,我想她毕竟比我多呆一年,早已将这些看透,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妈的!一群不是人的东西!诅咒你们统统得非典死掉,可无奈的是好人不长寿,祸害他妈的活千年!呜!天没天理,人没人性!

    第二天,我们便都订了车票,是同一天的,我比她晚两个小时。

    当天晚上,我给庞浩打了电话,他说不能送我了,告诉我路上小心点。收拾东西的时候安航给我打电话问我要不要拿冬天的衣服,非典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过去啊!我愣了,然后和她说:“你家在海南,冬天也不冷,带那么多干吗啊?”

    她说到:“我知道,我说你呢!”

    我恍然说:“我不用,非典不会那么久的,放心吧!”挂了电话,我继续收拾,不经意地把毛衣也塞到了包里,不由地担心起来,漫无目的的遥遥无期,我真不知道这灰色时光还要过多久。天知道。

    “走吧!路上小心,别在火车上买东西吃。一定要戴口罩啊!四个小时换一次!别和人聊天,无聊就自己看书好了……”我对安航喋喋不休,火车已经开始轰鸣了。

    “行了行了,你怎么比我妈还唠叨啊!”安航笑说。“再说这些话也应该是我和你说才对啊!你才经常没事就乱买东西吃,瞎和人聊天呢!”

    “都一样,都一样,这不是你先走吗,我就先和你说了!”我掩饰着内心的担心和不安:“去吧,车快开了,路上一定要小心啊!”

    “好了,我知道了,你就放心吧!”安航上了车,我转身要走,忽然听到她叫我:“你也小心点啊!给我打电话!”

    我冲她挥了挥手:“知道了!学姐!”

    她笑了,笑容里闪动着让人留恋的东西。我心里酸酸的,想哭。安航揉着眼睛渐渐远去了。

    火车上的气氛并没有想象中的压抑,隔壁座位的一家三口在火车还没有启动的时候便开始吃喝起来,塞满食物的嘴里含糊不清的嬉笑着说着什么自认为有趣的事。同整个车厢的静寂和白色的口罩相比之下,他们显得格格不入,但更像旅游的轻松心情使我们难耐的压抑心情也缓解了几分。

    车开了两个小时后,他们吃完了东西,车厢里安静下来。越来越闷热的空气使得有人摘下了口罩,但始终没有人打破这沉静。直到检查体温的乘务医生到来,气氛才缓和下来,她的大方幽默使我们放松了紧绷的神经,从开始有人跃跃欲试的和旁边的人搭讪,发展到整个车厢沸腾起来仅仅用了几分钟而已。才知道大家都已经耐不住寂寞了,只是无人敢先出头罢了,没办法谁叫咱都是中国人呐。

    夜深了,车厢里的人都昏昏欲睡,歪歪斜斜的靠在座位上。大多数人仍旧捂着闷热的口罩,偶有几个胖子的口罩挂在一只耳朵上随火车的轻微颤动摇摆着。我给安航发着短信,都把手机调到了震动,生怕吵了大家的好梦。

    正当我也朦朦胧胧的时候,忽然车厢里乱作一团,嘈杂声使我顿时清醒,才发现整个车厢的人都站了起来,向着车厢一头张望。我成了这场突变中反应最慢的人,连忙问身边的人出了什么事,他声音很轻但很有威慑力——咱车厢发现一个非典!我只听到“嗡”的一声,耳朵变失聪了,然后大脑像被海浪冲洗过的沙滩,干干净净,一片灰白。

    我环顾身边的乘友,脸上都写着两个字——惊慌!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整个车厢的人都要被隔离。

    乘务员走了进来,提高嗓音喊到:“大家别慌!不是非典!是心脏病!”

    如同狂热的球迷,在屏住呼吸,看着敌人前锋带球冲进我方禁区,起脚射门,却被我方守门员扑住。众人长吁一口气,轻松愉快的纷纷坐回去,在虚惊一场后继续胆战心惊的观看比赛。我后悔当初为何要买这张门票,痛苦的和时间挣扎。我甚至听到有人在小声祈祷,我没有像往常的不屑与窃笑,而是有了种莫名的感激。

    凌晨,零下十五度。

    我到达了哈尔滨,原本答应要来接我的朋友,一个都没有出现,陆续打电话告诉我一个理由:封校了,出不来。其实我从车站里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可以看出这里并没有疫情,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戴口罩。

    我到了长途汽车站准备换车回家,原本热情拉客的司机和乘务员见我都显出了冷漠和避让,瞬间的迷惑使我马上意识到是口罩暴露了我的身份。我走到一个挂着通往我家牌子的车旁边,问什么时候发车,乘务员上下打量了我一下,眼睛定格在我手里的口罩上,问道:“从哪来啊?”

    “北京。”

    “北京的不拉!”干脆的口气,接着向我挥挥手,要我走开点。我刚想说他不能拒载时,他已经从我眼前蒸发了。我忍下火,发火不是聪明之举,对待这群家伙要有点手段才好。

    于是我把口罩摘下来塞进口袋里,向另一辆车走去,乘务员从车上下来,依旧的上下打量一番,然后问道:“从哪来啊?”

    “沈阳。”

    “上车吧。”

    嘿嘿!傻瓜!真是好骗,跟我斗!哼哼!

    “什么时候发车啊?”

    “马上就开了。”我上车等了一个小时后,车才启动。我对这种车的时间概念早已习惯,无论什么时候乘客询问发车时间,回答一律是:马上!

    路上经过了无数次的停车检查,我为了避免麻烦,就在体检表上的出发地一栏统统填的是:沈阳。

    安全到家,父母对我的归来很是惊喜。母亲把我身上的衣服换下来马上拿去洗了。我与父母聊了会儿天,便补充睡眠去了。本以为回家可以睡个安稳觉了,结果刚刚睡着就被叫醒,是小区的特派卫生员和人民医院的一个大夫,来为我检查身体,并给我一张体检卡,让我每天要打电话汇报体温。

    我问电话费谁给报销?

    俩人没理我便匆匆离开了。

    我为医院的动作迅速感到惊诧,想起一句话:不论多么先进的通讯设备,也比不上某些民族的口头传递速度快。深刻体会到了它的现实意义,绝无夸张成分。

    航航,你还好吗?我怎么这么快就开始想你了呢?还真是没出息啊,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