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北上辽国
作者:雪原      更新:2023-07-27 17:14      字数:2221
    恰在凝公入葬后的第三天,监察御史黄履和外甥李夔便快马加鞭地从汴京城赶到了福建邵武和平。

    见是堂弟安中(黄履,字安中),院长连忙大声招呼。

    “我说御史大人,您就先在小的家里住上几天,待凝公入葬七天过后,再去打搅也不算迟。”

    黄其中料想黄履必有极其重要之事通知上官均,故而操着一口地地道道的和平话,恳求堂弟黄安中。

    “忠孝难以两全,此次安中是奉宰相之命,向上官均宣读皇上亲拟的圣旨和转交皇上和太后的书信,因形势紧迫,不能耽搁。”

    黄其中是个文化人,孰轻孰重,他心里清楚。

    于是,他不但没有留下堂弟,还答应黄履一同劝导上官均。

    王安石为何要力荐黄履南下宣旨?其一,黄履是邵武人,是和平书院走出来的官员,且与时任和平书院院长是堂亲关系,说话自然有分量。

    其二,因福建一些保守士绅纷纷上奏反对变法,要求终止新法,尤其是东越(现在的福州)闹得最凶。

    黄履是福建人,派他处理此事,其作用最大,效果也最佳。

    “小妹还是跟二哥回京吧,你一个姑娘家留在和平成何体统?”听小妹说要留在和平书院深造学习,苏辙用力摇头,极力反对。

    “二老爷,依灵素看,小姐心意已决,难以撼摇。

    不如暂时由着她的性子,留在和平书院,久而久之,小姐定然悔悟,返回京地。”

    从凝公入葬一事,苏辙便深知灵素不是一般的道童,将小妹托付此人,自己应当放心。

    再说,苦口婆心地劝说,不但不能让小妹回心转意,还会促使她走向极端,做出傻事。

    于是,苏辙面对灵素深深叹语:“我不能再拖延了,须立即返京复命,若不是遇到凝公棺椁返乡安葬,哪有延迟的理由?”

    “二老爷尽管放心,灵素会始终随在小姐的身旁,直至小姐安全返京。”

    待上官均胸前抱着“斋饭”和兄弟们从父亲的墓地返回时,钦差苏辙、参知政事王珪、中书检正章惇等官员在御林军的簇拥下,已匆忙离开官坊墟。

    苏辙、王珪、章惇刚刚走出官坊墟的水口地,御史黄履和他外甥李夔便跟着院长黄其中来到了官坊墟的上官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西夏集三十万重兵屯军榆林,准备与辽合攻大宋,欲使敌寇阴谋粉碎,特擢榜眼上官均为礼部侍郎,代表宋廷出使辽朝。望爱卿不负众望,即刻北上,钦此。”

    “皇恩浩荡,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儿子一动不动,一声不响,高氏领着家人跪地呼喊后,起身接过圣旨。

    黄履随即拿出了太后写给高氏的书信,并要高氏敦促儿子立刻北上。随后,他又把神宗的密信偷偷递给了上官均。

    高氏极其认真地看着姐姐写给自己的亲笔书信。姐姐在信中不但向她赔礼道歉,还大力夸奖妹夫为约束外戚的行为所做的贡献,并表达了自己对上官凝去世的悲痛之情。希妹妹能从失去丈夫的痛苦中尽快地解脱出来,冀妹妹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姐姐。

    高氏的心里十分明了,因为宋廷没有与夏朝相匹配的人选,为了江山社稷,姐姐才会应允皇上给彦衡高官的封许,让他放弃大孝,出使辽国。

    她深知北上辽国的危险所在,辽朝与宋廷累积怨恨,若是辽帝有意联夏,彦衡便无返宋的可能。

    “母亲,皇上乃帝王之尊,怎能出尔反尔,朝令夕改?” 高氏一个巴掌甩了过去,打得上官均跌跌撞撞、踉踉跄跄。

    见母亲伤心难受,上官均愧疚万分。他急忙跪地,应诺北上。

    淑萍心疼丈夫,她挺着已妊娠八月的大肚,下跪求情。

    而梅英却不好言语,只能求助舅舅帮彦衡说情。

    “大人,您看都这般状况,还是赶紧劝劝夫人。”

    知府刘鄂希望黄履出面,帮上官均说话。

    黄履走到高氏身前,轻声叹曰:“夫人,侍郎大人马上就要离开家乡北上辽国,作为母亲,肯定对即将远行千里的儿子有许许多多的离别话语,又岂能让他一直跪地?”

    “彦衡啊!彦衡,要母亲怎么说你才好?今天若不是因为黄大人南下宣旨,你的那番态度,不说你是犯上作乱,也可说你是大逆不道,此行为不但让你自己遭累受罪,还会殃及家人、宗亲。”

    “夫人见外了,我们都是家里人。 ”黄履连忙说道。

    明天就要北上辽国,上官均与兄彦明、弟彦珍促膝长谈,希望二人在父亲的坟前常燃香烛,多烧纸钱,照顾好年岁已高的母亲和有孕在身的淑萍。

    彦明、彦珍含泪点头。

    晚上,上官均与张淑萍温存一番之后,待妻子熟睡,便拿出了皇帝给自己的书信。

    神宗在信中命令上官均不但要粉碎西夏太后联辽伐宋的阴谋,还要力争取消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宰相向敏中与辽太后萧燕燕在河南澶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第二天一早,林灵素便来到了官坊墟的上官府,求见上官均。

    见是老爷坟地的遴选人,管家便叫醒了上官均。

    “道人不是离开了和平,为何一早前来敲门?”

    林灵素不但将自己的身份如是说来,还向上官均透露了苏轸假冒士兵的秘密。

    上官均想:让他随在身边,定能起到作用,可苏轸作为一个女子,怎能北上辽国,出生入死?

    “别再想了,苏家小姐一门心思地爱着大人,难道大人就忍心对她弃之不顾,把她留在和平?”

    “相公,这位道人说得在理,与其挂肚牵肠,不如带她出使辽国,或许还能帮助夫君。” 张淑萍突然走近彦衡,建言献策。

    原来,当管家在大声叫唤二少爷时,张淑萍也被吵醒了过来,见丈夫匆匆起身,速速出门,她随即下床,蹑手蹑脚地走到屋檐外的樟树底下,静静地听着道人和丈夫的话语。

    见是上官均的夫人,林灵素连忙行了个礼,并夸她蕙质兰心,善解人意,张淑萍瞬间面红耳赤,羞羞答答地走进房间。

    高氏闻讯过来,林灵素毫不掩饰地告诉她自己要与上官大人一同北上,出使辽国,并要带上苏轸小姐。

    此时黄履也走进了上官府邸,见上官均身边有个本事不小的苏轼书童一路陪护,便十分放心地点了点头。

    黄履不但将车夫和战车皆送给了上官均,还将一部传奇书籍赠予他,随后黄履便带着外甥李夔南下东越,遵照王安石的指示,解决新法推行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