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衙门前鸣鼓喊冤
作者:雪原      更新:2023-01-03 10:19      字数:1764
    高士槐一行在江宁知府黄汉的陪同下,在刘全以及和府家奴们的护送下,大家顺利地进入到了银山县的风水口处。

    黄正卿领着县衙一班人,慌忙跪地相迎,士槐见此,下轿谢礼。

    “高公公莫动,这小小的银山县令,哪能惊动公公的贵体?由我刘全出面,已是足矣。”见高公公欲下轿子,刘全急忙拦住了士槐。

    “高公公一路上车舟劳顿,甚是辛苦,本县略备些薄礼,以示地主之谊,日后若有不周到之处,还望公公批评指正。”黄正卿一边跪着说话,一边偷偷地窥视轿子。

    瞧瞧黄县令的这副窘相,刘全笑了笑,骄傲地说道:“别偷看了,公公就在轿内,咱们从京城一路南下,除去各省巡抚的大礼有出来相迎之外,高公公还没为谁下过了轿子,倘若不信,可问问知府。”

    “信,谁说不信呢?”黄正卿吓得手足发麻、冷汗涔涔。

    黄正卿领着银山县衙的一班成员在前面引路,高士槐一行在刘全及和府家奴的保护下紧随其后。

    多日的颠簸,让高士槐筋疲力竭、昏昏沉沉,他好想合眼瞌睡一会儿,可脑里却总是浮现出过去的情景……

    士槐十五岁的那年,为了家中生计,担柴来到银山县的集市上去叫卖,等到太阳都晒到了头顶,还是没人光顾、无人问津。此时,集市边上的房楼里探出了一位姑娘的靓丽身影,她对着满头大汗的高士槐,大声地叫喊道:“喂,卖柴的小伙别再等了,把柴火挑进杨府里来。小姐杨美馨从绣花楼上走了下来,她不但要留士槐吃饭,还要父亲招士槐为婿。

    看高士槐一表人才、相貌堂堂,尤其是女儿特别喜欢,杨员外二话不说,便把他留在了府里,准备择日成亲。

    士槐见小姐貌如仙女、美如冠玉,便答应入赘杨家是为女婿。

    一个有情,一个有意,二人很快吃上了冷饭,怀上了孩子。

    天有不测风云,钦差吴书来带着皇上选妃的圣旨来到了银山县,所有未婚的女子皆在参选之列,否则,是为抗旨不尊。

    杨美馨乃银山县大户的女孩,尽管杨员外好话说尽,也难逃皇上选妃的命运。

    为了美馨和她肚里的孩子,高士槐不畏权势、据理力争,钦差吴书来看了看士槐的身板,放浪地笑道:“也不是说没有一点儿办法,此次皇上选妃与招纳皇宫太监是同时进行,只要杨家有人出头,愿意阉割进宫,是为太监,本钦差就不再为难杨家小姐。”

    “为了美馨,士槐愿意。”高士槐没有选择。

    想到这,高士槐万分悲痛地自语道:“美馨现在咋样?孩子状况如何?”

    临近县衙门口,一值班衙役匆匆忙忙地跑到黄正卿身旁,大声地叫喊道:“黄大人,不好了,衙门口挤满了状告和喊冤的民众,足足有上百人呀!”

    黄正卿吓得脸色铁青,慌忙命令廖捕头,快速驱赶闹事的刁民。

    “现在咋办?要是让轿里的高公公知道了此事,本县的乌纱定然不保。”黄正卿吓得六神无主,连忙询问身旁的师爷。

    “还能咋办?衙役大声嚷嚷,想必公公、知府早已听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升堂审理。”高桥俊树表面上无可奈何,内心里却快乐无比。

    黄正卿哀叹道:这些刁民,早不告,迟不告,偏偏要在这关键时刻齐聚衙门、鸣鼓喊冤,像似有人蓄谋已久。”

    “或许是吧。”师爷一听,内心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

    廖捕头三步并作二步地跑到了县衙的大门口,他明里驱散告状的民众,暗里却让大家用力地敲鼓。还时不时地怂恿百姓去拦轿状告。

    “咋回事?银山县的治安咋就如此糟糕?”江宁知府连忙下轿,询问一旁的银山县令。

    黄正卿躬身答道:“定是刁民故意起哄,目的是破坏银山的声誉。”

    “银山是士槐的家乡,没有想到,此次回来,看见的竟然是如此坏透的景象?”高士槐对着身边的刘全、黄汉,极其不满地责备道。

    黄汉心怵,连忙征询刘全的意见。

    刘全轻声细语地建议道:“公公的安全最为重要,依刘全看,就别进县衙门了,先找个客栈歇歇,待事态平静之后,再另作打算。”

    黄知府心想:眼下红花会十分猖獗,但愿状告之人不是冲着高士槐而来,万一公公出事,黄汉丢官事小,还会连累巡抚大人。想此,他连忙命令轿子转头。

    当轿子正要离开之际,十几个手捧着讼状的民众,拦住了轿子的去路。

    刘全站立在轿子前面,他对着和府的家奴,大声地喊道:“尔等要全力保护公公的安全。”

    高士槐急想从轿子里下来,黄汉慌忙劝阻道:“公公千万别下轿,若是出现岔子,下官担待不起。”

    “银山是士槐的家乡,到了自己的家乡,还能出什么大事?再说,士槐只是个回乡居住的闲散之人,大可不必如此紧张。”

    知府一听,“扑通”跪地,“公公就别为难下官了,刘巡抚一再嘱咐,要全力保护好高公公的安全,若是公公有什么闪失,黄汉定然难逃咎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