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成定局覆水难收
作者:雪原      更新:2023-01-03 10:17      字数:1868
    时间一晃就过去六年,高士槐带着吴来、陈忠以及国丈李荣保和养女的私生子——李松,走上了离京返乡之路。

    临行前,皇后孝贤纯偷偷地送给了高士槐三位宫女,其目的是要她们带大士槐身边的三个苦命的孩子。

    和珅帮士槐请到了北京城里最好的建筑师傅,并让刘全带着家奴全程护送。

    “完了,完了,这下子全玩完了,高士槐就要回乡了,他的身上不仅藏有皇后赠送的护身符,还享受着和珅管家刘全的一路保护。”听说高士槐就要回到家乡柳溪,银山县令黄正卿吓得全身颤抖,双腿丝软,险些就要摔倒地上。

    高师爷见此,急忙询问:“老爷又是如何得知这一消息的?人家太监皆是老死宫里,高士槐可好,他年纪轻轻,缘何能够返乡探亲?依俊树分析,定是老爷的消息有误,纯粹是自己要吓倒自己。”

    “错不了,错不了的,滨海巡抚刘铭是令妃娘娘的表哥,各地知府、县令皆是令妃娘娘的亲信,只要京城出了什么状况,消息便能准确无误地传到全省各个地方,高士槐不但要返乡探亲,而且还要长住柳溪。”

    “老爷是令妃娘娘的人,你怕他太监高士槐做甚?”师爷故意安慰道。

    黄正卿依然哆嗦不止,连忙向师爷询计问策。

    高桥俊树表面上是万分担忧,内心里却是喜悦无比,心想:眼下不正是完成山口将军下达给自己任务的最佳时机了么?高士槐既是皇后身边的红人,又是和珅的死党,还跟县令有着不共戴天的夺妻之恨,只要有人起诉控告,只要有人喊冤叫屈,黄正卿就没有不倒台的道理……

    “师爷有何顾虑?本县有话问你。”

    高桥俊树从无尽的遐想中醒悟了过来,他慌忙支吾道:“高某正在想辙呢,依俊树分析,老爷必须放下身段,主动认错,保住自己的乌纱要紧。”

    “怎样认错?认错能有用吗?当初是本县和钦差吴书来、员外杨天云合谋让他做了太监,吴书来是皇宫中的首领太监,他都逃不出饮鸩逝亡的可悲下场,正卿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且霸占了士槐的心爱之人,若士槐有仇必报,本县又如何能够脱逃出高公公的打击报复?”

    “黄大人和吴书来所处的环境完全不同,二者也没有什么可比性。吴书来是首领太监,他牵扯到的是后宫之争,与士槐对他的仇恨没有多大的联系,再说,高士槐只是吴书来身边的一个跟班小太监,根本没有忒大的权利去毒死皇宫里的首领太监。只要老爷让出了四太太,能诚心忏悔自己的过错,待高士槐回到了银山,见到了自己的心爱之人,或许能够饶恕大人。”

    黄正卿依照高桥俊树的意思,写好了一份休书,备好了一份厚礼,他带上杨美馨,在东方还刚微微泛白之时,便敲开杨府的朱红大门。

    杨天云十分惊讶,今日太阳打从西边出来,高高在上的黄县令,咋会带上美馨,屈尊前来杨府,他这个葫芦里究竟装的是啥东西?”

    游子民领着县令走进了客厅,黄正卿扶着岳父、岳母来到了保壁正堂的上位中央端坐着。

    突然间,黄县令“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他一边用右手去袖裳里掏出休书,一边伤心得如泣如诉:“岳父、岳母大人在上,请受不孝女婿一拜……”

    杨天云、张传红的脑里一片空白,夫妻俩糊理糊涂、莫名其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而黄正卿掏出了休书后,又是捶胸顿足且一阵大哭。

    杨天云接过休书,他从头到尾地看了一遍,尔后愤怒地站立起来,手指女婿,大声质问:“美馨可有红杏出墙?美馨可有悖逆之处?”

    黄正卿的头摇得似如拨浪鼓,他内心十分愧疚地回答道:“爱妻聪明贤惠、知书达理,一切皆是正卿的错误,与美馨没有丝毫的关系。”

    杨天云是个急性子,哪里受得了如此恶气?他脑袋似乎快要崩裂,一阵眩晕倒在了地上。大家摁眉心,灌生姜,好不容易才让杨员外苏醒了过来。

    杨府的管家游子民,深知其中必有原因,黄县令一心一意地想着小姐,爱着小姐,若不是关乎着县令的性命,他绝对不舍休了美馨。游子民将心中的想法告诉了身体虚弱的杨天云。

    杨天云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弄得差点儿丢了性命,张传红也是晕头转向、唉声叹气。游子民叫来小姐,急想询问清楚,谁知美馨只知哭泣,根本不懂其中缘由。

    “想必高师爷一定清楚黄县令为何要休了美馨的真正原因。”游子民把高师爷叫到了员外的书房,将一包沉淀淀的银子,放到了俊树的手心里。

    “见外了不是?”高桥俊树将银子还给了游子民。

    杨天云以为高师爷嫌银子的分量不够重,急忙叫子民又拿来了三根金条。

    师爷摆了摆手,急忙说道:“你们就别忙乎了,不是谁都惟利是图、见钱眼开,再不问话,怕是老爷传唤俊树。”

    杨天云先是抱拳感谢了一番,随后百般不解地询问道:“休书上又没写我女儿的半条缺点,县令为何要休美馨?”

    “四太太行得正、坐得端,谁也挑不出她的半点毛病。老爷要休四太太,实是无奈之举,不是四太太有什么问题,而是高士槐就要回乡来。”

    游子民一听,激动得差点儿叫出声。而杨天云听此,却吓得半饷说不出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