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截然不同
作者:雪原      更新:2023-11-19 09:20      字数:3432
    赵煦会让自己的护卫将军潘意来寻找自己的亲妹妹——徐国长公主赵惠,当然是有着他极其慎重和深层次考量的,首先,潘意是大宋皇朝的名将之后,他的祖上潘美是大宋皇朝的开国名将,其次是潘意对大宋赵氏的耿耿忠心,当然,他对现任皇帝宋哲宗赵煦,那更是披肝沥胆、全心全意。

    潘意的祖上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的关系素来笃厚,宋皇朝建立之初,他就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信任和重用。而之后的潘美也没让宋太祖赵匡胤失望,在诸多的战役中他屡建奇功。

    宋太祖赵匡胤论功行赏,对潘美的待遇十分优厚,陈桥兵变以后,陕州主将袁彦极为凶悍,他不知好歹,居然信任奸佞小人,嗜好杀人越货、贪污敛财,进而还大肆穷兵黩武,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宋太祖怕他拥兵自重,旁生反骨,便令潘美为钦差大臣,监视他的军队动向并伺机杀了陕州主将。

    潘美是一个人骑着快马前去陕州军营宣谕的,他立劝主将袁彦:“赵氏为皇乃天命所为,袁公理应克守臣职,又岂能心存异心,图谋不轨?”

    袁彦听后惭愧不已,于是,他答应潘美,要入朝觐见太祖皇帝,赔礼道歉。

    袁彦一进皇宫,便来了个负荆请罪,宋太祖见他能知错能改,甚是欢喜,不但没有责罚袁彦,还奖励他许多金银财宝。

    宋太祖随即又极为愉悦地对自己身边的爱将潘美说道:“爱卿不但不杀袁彦,还让他来晋见皇帝,消除了朕和他袁彦的所有误会,潘爱卿实乃我大宋皇朝的第一良臣。”  

    雍熙三年,宋太宗赵光义下诏命潘美及曹彬、崔彦进等武臣率领宋王军开始北伐,潘美率兵单独攻下燕云十六州的寰州、朔州、云州、应州。

    而此时恰逢曹彬的部队出师不利,宋太宗便赶紧下诏各路军马赶紧撤军,并命令潘美等人在撤军的时候,保护寰、朔、云、应四州的百姓迁徙内地。当潘美与副帅杨业引兵护云、朔、寰、应四州的百姓南徙至朔州狼牙村时,辽国萧太后率领的十万辽兵,再次攻陷了寰州。副帅杨业对潘美等人说道:“现在辽军的兵力、士气都很旺盛,我们不能和他们交战,朝廷只是让我们护送这几个州的百姓南迁,只需带领部队从大路开拔,先派人秘密告诉云州、朔州的守将,等到大军离开代州的那天,再命令云州的部队先行出发。末将的部队就驻扎在应州,契丹人必然出来抵抗,你们就下令让朔州百姓速速出城,而王军直接进入石碣谷,且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谷口,命骑兵在中路支援,那么三州的百姓,就能够万无一失南迁了。”

    北伐的监军王侁首先反驳副帅杨业的建议,他说:“带领好几万精兵却如此畏惧怯懦。你们只需直奔雁门北川,大张旗鼓地迎敌杀伐,哪有退却怯战的道理。”

    杨业驳斥道:“不行,如此一定失败。”

    王侁说:“杨帅一直号称‘无敌将军’,现在看到敌人却犹豫不前,难道杨帅是有投敌的心思?”

    杨业连忙解释道:“我不是怕死,只是时机对我们不利,白白让士卒死伤却立不了寸功。现在您责怪我为何不死,我应当死在大家的前面。”

    杨业将要出发时,他哭着对主帅潘美说:“这次行动一定对我们不利。末将是太原的降将,按理应当处死。皇上不但没有杀我,还恩宠我,让我做了将帅,交给我兵权。不是我放过敌人不去攻击,只是想等待时机,准备立点军功,以此报效大宋皇朝。现在大家责怪我躲避敌人,我应当率先死命杀敌,才能矫正杨家的名声。”话毕,他便指着陈家谷口说:“各路军马在这里摆开步兵、弓箭,支援左右两翼的兵力,等我转战到这里,就用步兵夹击敌人救援你们,否则,都会被辽人杀死。”潘美于是和王侁率领部下的兵马在谷口布阵。

    从寅时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不停地朝远方眺望,不见人影,还以为辽军被打败撤走,二人都打算在宋太宗的面前争功夺利,于是,立即率兵离开谷口。当潘美知道辽军未败,打算回救杨业时,队伍已经无法控制,因此,他只好沿着交河,向西南行军二十多里。不久杨业战死金沙滩,潘美闻讯,只好带兵后退。

    当宋太宗知道杨业的死因后,他痛心疾首,悲不自胜,随即下令王侁流于金州,潘美连降三级,至此,潘家的声望也因此跌至谷底。

    潘美这一生,对大宋皇朝来说绝对是忠心耿耿的,且战功赫赫,在灭南汉、南唐和北汉等战役中,潘美都是主要功臣。

    在军事上,潘美是绝对的名将,伐辽一战,在其他部队几乎没有战果的情况下,连败辽军,连克云、朔、寰、应四州,他的军事能力绝对是强悍至极。

    在政治上,潘美的能力也是绝对不俗,北宋初创时,全国各地时有叛乱,每每遇到叛乱,潘美都会前往平叛,而且恩威并济,安定民心,以此来稳固北宋的统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潘家又有了重新的认识,而且潘美的后代也是个个争气,潘美的曾孙潘意便是众多优秀后人的其中之一。

    且言,在怎样对待唃厮啰国的立场上,王厚元帅和陈琼先锋的态度完全不同,王厚主张立即发兵荡平青唐城,随后大兵压境,逼迫西夏小梁氏坐下来与宋廷媾和、谈判,直至归还被西夏大梁氏夺走的横断诸脉。

    而陈琼则是根据唃厮啰国赞普瞎征的面貌特征和他所处的周边环境,做出了和平解决唃厮啰国的大胆决定。

    对先锋陈琼的这一决定,元帅王厚不敢苟同。他反诘道:“瞎征的父亲是谁?他就是对汉人最为仇恨的唃厮啰国前赞普阿里骨,俗彦:‘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师,必有其弟’,阿里骨恨透了我们汉人,那么,他的儿子又能够比他好多少?”

    “王元帅,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形势对唃厮啰国极为不利,作为唃厮啰国的赞普,他首先必须为自己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来思量、考虑,跟西夏梁氏都结盟了这么多年,唃厮啰国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被西夏小梁氏欺负个半死……”

    “这都是你陈琼的一面之词,本帅不敢轻易下赌,万一瞎征与其父阿里骨的想法一个样,甚至还更加仇视汉人,那么,我们二十万的大宋精锐,就不但失去了攻伐青唐城的最佳机会,而且还给了唃厮啰国人准备迎战的足够时间,倘若西夏的军队再次进入青唐城协助同盟国唃厮啰,我们大宋王军就没有胜算的可能性。”

    “元帅大可放心,您就信我陈琼一回,赞普瞎征的思想理念和他的父亲思想理念截然不同,在西征的路上,下官就对唃厮啰国诸多民族的特点做过反反复复的分析、研判,其中瞎征与其妹瞎玲对我们汉人比较亲善,而羌人首领姜猛,他最瞧不起的就是汉人,总认为,羌族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最古老,也是最为成功的一个民族,说他悠久古老,那是因为现在中国的一小半民族和历史上的许多民族都是羌族的一个分支(部落),也许很少有人相信汉族的主体组成民族就是羌族。说他成功,那是因为羌族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一大半的帝王诸侯,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炎帝,黄帝,尧,大禹,夏朝皇帝,周朝皇帝等等都是羌人的后裔,尽管姜猛在羌人中的威信很高,号召力也很大,但他却始终做不了唃厮啰国的赞普,其原因,既有西夏王朝的压力山大,也有唃厮啰国民众厌战的愤懑情绪,当然,这跟唃厮啰是唃厮啰国的缔造者也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陈琼的一番释解,王厚元帅只能点头赞同,因为自己在西征之前,就答应皇帝赵煦要按照陈琼的战略方案来实现西征的全部目标——既将唃厮啰国降服,使其归属大宋皇朝,又逼迫西夏小梁氏还我大宋的横断诸脉,再说,我王厚不相信陈琼能行吗?皇上赵煦重视他,宰相章惇信任他,父亲生前和周侗师伯都极力推荐和赞扬过他,他陈琼一定是有常人无法超越的非凡能力……

    王厚和陈琼的一番对话,让一旁的监军童贯插不上半句话,他想:自己对军事一无所知,之前在仁寿宫聚精会神地默读兵书《孙子兵法》,那只是做给主人向太后看的,也就是背熟了数个兵诡、兵道的单词、几个句子而已,其目的为的是改变自己太监的苦命,没想,还真就成功了,居然当上了宋皇朝二十万大军的监军,由一个很不起眼的太监,成为皇上和太后的钦差大臣,虽说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官品,但已为自己的前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只要此次西征能够圆满完成皇上的既定目标,那我童贯就是宋朝廷的大功臣,日后便可光宗耀祖,辉煌腾达,即便是总管太监李宪,那也得高看我童贯一眼……

    “监军都考虑啥?您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厚元帅的询问,打断了监军童贯的美好遐想,他的眼珠子骨碌一转,随即就有了自己的主意,于是,面对着王厚元帅,深深叹语:“《孙子兵法·谋攻》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就是王军先锋陈琼的现今策略吗?皇上跟太后的目的并不是要完全消灭唃厮啰国,而是要唃厮啰国从此跟西夏小梁氏一刀两段,使其与我大宋联盟。”

    听了童贯的此话后,元帅王厚暗自忖度:这监军童贯还的确是厉害,他一下就能说出先锋陈琼的策略与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如同一辙,果然不同于其他太监,看来是我王厚自己太急功近利,重犯父亲当年大肆杀伐外族人的错误,而老赞普阿里骨生前也并不完全是仇视汉人,他将女儿瞎玲送入昆仑道观,拜道人葛宏彬为师学习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