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摩卡咖啡店(2)
作者:mengna      更新:2021-08-09 16:43      字数:2832
    窗口的夜色渐渐浓起来时街灯闪亮起来。她啜了一口后轻轻地放在电脑旁,生怕再像当年那样由于不小心而撞翻了咖啡杯。

    “尊敬的女士,我能坐在这儿吗?”有人彬彬有礼地近前来问,声音里充满男人曾经刚毅又温柔的磁性。但这磁性里却满是沧桑的气息,却仍然掩盖不住惊喜的声浪,哪怕还有些老者的颓丧。

    苗虞本想找个清静的地方,不愿意与人同桌。这人冒冒失失地来请求,她虽不愿意与他搭讪,却又不好失礼一口拒绝,也不愿意撒谎说这里已经有人了。只得微微抬头在暗光下看了一眼站在她面前的问话人。这一看,眼里突然像有股波涛汹涌起来,淹没了她的视线,让她觉得自己真的老眼昏花了。她实在不能确定,是否该如此惊慌?

    他那张依稀还有一股子男人魅力的脸,一双比摩卡咖啡更有韵味的,既深邃又略带悲伤的眼睛,像月光下青蓝色的大海,缓流中若显平静时却掩不住急流下的奔腾;他宽阔的肩背已经有些弯曲,但仍然看得出是屈服在一件褪色的褐色T-恤里。一条洗旧了的橄榄色长裤将两条已经不太健美的长腿笼罩着,看上去只是一副支架把整个身体硬撑在那里;只是那一头灰白的头发还倔强地夹杂着几根曾经如摩卡咖啡一般橄榄色褐色的旧根——这是他年轻时的影子。好像要将摩卡咖啡孕育的所有神秘都魔幻般地藏在他这几根卷曲的头发里一样。

    “老啦,岁月不饶人啊。”她心里为他年华老去而感叹着。面对眼前的人,她只能用诗句形容她的心情:“梦见你当年的双眼,那柔美的光芒与青幽的晕影;”她低下头,掩饰内心的慌乱,却掩饰不了眉宇间的忧伤还有惊喜,更无法控制脸上轻微的痉挛。“他不也是一面镜子嘛?我也老啦。不也一头银丝,两眼昏花了吗?”

    这人静静地看着她,看着她,好像要看出一条河流来,让她渐渐听到流年似水那极其疼痛的声音。

    “请。”她鼓起勇气,却又几乎是情不自禁地点头说。

    他感激地点头说谢谢。当他坐下时,她好像听到椅子发出更加疼痛的声音。

    “这一天终于来了。”大概过了一个世纪,他突然像幽灵般地说,脸上泛着光彩。

    她宁愿他在自说自话,希望他真是幽灵。她装模作样地敲字,但字与文却南辕北辙。

    “我相信我的记忆还是清晰的,虽然我的视力已经下降了。我想,犹如你的记忆一样,应该是清晰的。”他悠悠地说。

    她不得不把自己的视线强行地从Notebook上打个结,誓欲再试着面对这个人,竭力使自己的视线里织满疑问的细纱。她希望彼此都认错了。无论是否自欺欺人。

    “我叫摩卡,自由作家。还记得意大利吗?”他伸出一只手试探,这手在颤抖。

    她的心也在颤抖,像触电一样不自觉地弹动着她的身体。她当然记得。只是这记忆已经被她封存了许久许久。

    在意大利某地咖啡店里她的确邂逅过一名潇洒的男子,他曾自我介绍说:“我叫摩卡,自由作家。”那是她第二天又去那家意大利咖啡店时,碰巧又遇上头一天见到的他。

    “什么人才是自由的作家?”她曾好奇地问。

    “能够和时间、空间、宇宙讲话的人就是自由作家。”他笑,笑得很有感染力。

    如果说这算是命运捉弄时的一种邂逅,那么,那就是他们的邂逅。

    之后,他们之间谈了些什么?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成为朋友。这个过程在时间的流浪里,该有多么不可思议。

    这些年,她一直没有忘,回顾过千百次,那些场景一幕幕如同电影总在她眼前浮现。虽没有东方人那种含蓄得动情的波澜,更没有缠绵悱恻的淋漓情景,却人到真处,每次告别,也有一缕愁绪飞扬。每每看那窗外不堪的秋叶飞冷,禁不住也伤怀,有今宵对酒,明朝知何处的悲叹。

    她在心里叹了一声:此去经年,过去的一切都是人为虚设的美景。纵然曾经有千般情怀,万般夙愿,而今又与何人说?说过的话,传递过的情愫,不过也是风吹过。

    然而此刻,她的记忆却断断续续,曾经和现在,已经混淆。一切都不听她的使唤,思维开了小差,脑子和眼神也一片混乱。

    唯一让她现在记得的是,那之后的一个星期里,他们每天在同一家咖啡店里相见,交谈的密度只能是一杯咖啡。哦,对了,他们的主题也只有一个:如何写作。

    他说:“从第一个字开始,那就是——心。用心写作。”

    其实,他不止说了这些,还说了很多很多。

    他的汉语是跟随一位本国的汉学家学习的。之后,他作为文化使者的成员之一访问过中国。他喜欢中国文化。尤其喜欢孔子。他还想去西安和西藏。

    她当时想,也许这两个地名外国人用中文特别容易记住吧?但她并没有这么扫他的兴。

    他也谈到他的家,他的梦想,还有他的书。

    他说他是一位快乐的单身汉。他喜欢东方女性,尤其喜欢中国女性。

    她没敢问为什么。但愿他是因为中国女性较之其他女性更加能够勤俭持家以及更加温柔体贴的缘故。

    离开意大利的前一天,她没去赴约。因为,她无法回答摩卡先生的问题:“什么时候我们再见?”

    她不愿意伤害他,哪怕只是一句大实话:“没有人知道将来。”

    他的失望写在脸上,他握着她的手不肯放,如果不是她执意抽出来。他送到门口时忧伤地看着她说:“请记住,我会天天来这家咖啡店。”

    她抿嘴一笑,不予作答,也不需要她回答什么。她只顺手从桌上拿起小记事本,写了两个字MoKa(摩卡)送给他,作为道别的礼物。

    “也许有一天又会遇上你。那算不算我在等你?”他固执地对她离去的背影说。

    她走了两步,慢慢回头,微笑着,答非所问:“用‘心’写作。我记住了。”说完,她捋了捋额前的刘海,让一头乌黑的长发飘逸在风中。其实,在她心里,还有一句话,她一直没和他说:“就像用心去爱一个人一样。”    

    第二年,她又去了意大利。她借故到了曾经邂逅摩卡的那个城市,当然也去了那家咖啡店——那家他说天天要来的咖啡店。

    咖啡依旧,人却陌生。又是一个星期过去了,她每天一个人兴匆匆地去,却怏怏地回。

    第三年,还是这样。

    第四年,第五年……好多年过去了,她已经不想再去了。她老了,他当然更老了。    

    一杯咖啡的时间早已过了,就像人生中最好的年华一晃而过一样。咖啡可以再续,而人生却难再回头。她站起身,收起Notebook时,眼里充满泪光,把刚要伸出的手又缩回。

    “您真的不记得我了吗?”眼前的摩卡失望地想挽留。

    “先生,我想您肯定是认错人了。对不起,再见。”

    “好,好。我想您是对的,我恐怕是真认错人了。那么,对不起,打扰了。尊敬的女士,谢谢您光临,再见。”

    她迟疑了一下:“难道这家咖啡店是他的?”她摇摇头大步走出了咖啡店,而摩卡一直送她到门口,像当年一样。

    “您流泪了?”

    “人老了,就爱这样。”她说。

    苗虞知道,她不会再来摩卡咖啡店,她却会再流泪。

    “是啊,人老了,就爱流泪。”摩卡叹口气说。

    她也一样,在孤独中常流泪。但她已经习惯了孤独,在孤独里她找到了平静。

    她心里吟诵着伊.勃朗宁夫人的诗句来:“舍下我,走吧。可是我觉得,从此,我就一直徘徊在你的身影里。在那孤独的生命的边缘,从今再不能掌握自己的心灵,或是坦然地把这手伸向日光,象从前那样,而能约束自己不感到你的指尖碰上我的掌心。劫运教天悬地殊隔离了我们,却留下了你那颗心,在我的心房里搏动着双重声响………”

    不远处,她看到了丈夫的车开了过来,苗虞拉开车门坐了进去。反光镜里,她看到孤独、寂寞的摩卡,那一剪摩卡咖啡店门前的快要枯萎的影子。

    那影子越来越长,越来越瘦。像她自己的,也像无数有缘无分却永远牵挂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