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争吵要储备粮
作者:成丕立      更新:2022-01-28 05:06      字数:3768
    赵大海听着赵大树在向乡党委政府和工作队领导汇报,瞪大眼睛呆呆盯住赵大树。听见他讲的全是实话,还有很多话是自己没有听过的,也没有想过的事,只坐在一旁认真听,不敢去插嘴。特别是赵大树批评寨子上的人,为了寻宝石而耽误农业生产,更没有回来抗旱,导致了粮荒之年。盘主任听到这些话,他再也坐不住了,先是瞪眼睛想制止赵大树说实话。又看见赵大树根本不看自己的眼神,只顾自己一股劲地说,他坐在一旁摇头晃脑,唉声叹气。他听到赵大树说:“宝石埋在地下,我们没有仪器探测,用肉眼去寻找,简直是碰运气……”

    盘主任听到这里,再也听不下去了,大声说:“大树,今天有县里、乡里的领导在这里,你说什么寻宝石的事嘛?还有你说没仪器探测,寻宝石就是碰运气,难道我们没有找到过宝石吗?你这是指责村干部,往自己脸上贴金!”

    “我们是县委政府派来建整扶贫的工作队,要与老百姓同吃同住,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你们不说出问题来,我们怎么帮你们解决呀?再说,我们要这住久了,还有什么事我们了解不到呢?实话说,你们为了寻宝石,田土上遭旱灾无人问津,现在挨饿了还不让人说出来,饿死人了谁负责?”李副局长说。

    “寨子里遭受百年一遇的干旱,导致颗粒无收,但这是天灾,不能怪村干部。现在大家生活艰难,挖野菜充饥,恳请您们给予解决!”赵大海说。

    “李局长是粮食局的副局长,他回去向领导汇报情况,争取拨救济粮来解决饥荒,是工作队理所当然的事。但你们不许赵大树说,村干部自己也不说,我们又怎么晓得你们挨饿呢?他是帮老百姓,也是帮村干部!”黄主任说。

    乡党委书记和乡长听了这番话,立即面红耳赤,觉得自己对不起老百姓。一会儿,大家同时转过头去,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李副局长。赵大树继续说:“我家的田不到三亩,却打了近三十担谷子回来,地上还收十几担的高粱和玉米,挖回来的红薯有六十多担。假如我去年还跟你们去寻宝石,而不是带领全家人早起摸黑,天天去田间地头干活,我家能有这么多收获吗?也许比你们更早断炊。我在这表态:无论拨多少救济粮来,我不要一粒谷子,你们给最需要的人!”

    乡党委书记、乡长和两位工作队员同时拍手称赞,响亮的掌声响起一阵又一阵。乡党委书记站起来说:“我们乡里太落后了,请工作队的同志长期住下来,深入山乡指导,为我们培养更多有文化知识、有科学技术的人才出来。”

    “我认为赵大树就是一位有文化、有科学技术、有理想、有思想觉悟的青年人才。假如村干部都能像他这样,脱贫致富有何愁?!”李副局长说。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赵书记,我建议您安排我们住他家!便于我们互相学习,互相探讨脱贫致富路,让你们早日解决温饱问题。”黄主任说。

    几天后,李副局长与黄主任背着行囊回来,直接入住赵大树家里。赵大海听说工作组来了,他也风尘仆仆赶来。三人在赵大树家吃饭时,李副局长说:“赵书记,请您与大树带我们去看看去年的灾情,我回去好向领导汇报。”

    “现在去看灾情,已没多大的意义了。如果是去各家各户看谷仓,也许更能了解去年的灾情。现在的寨子上,家家户户都已弹尽粮绝,再不给我们拨救济粮来,也许会饿死人。真出现了饿死人,我再没脸当这书记!”赵大海说。

    “赵伯伯,寨子上的田还没有犁,土还没有几户去挖,现在依然能看出去年的灾情。再说,让他们去现场看看,更能指导我们春耕生产。比如搞些基础设施建设,或是如何改良土壤,种植一些什么品种比较好等等。”赵大树说。

    路上,他们看见山溪里的水还是人尿般大小,山溪里到处都是河卵石。梯田上还树立着干枯的禾苗,土上也是干死的高粱和玉米。山冲里的荒坡上,被人挖的翻转过来新鲜土,山上大多数的树都被人剐了皮。赵大树向他们介绍说:“田上的禾苗刚抽穗,就被干旱枯死了,高粱、玉米和红薯也全部是干死的。那些新鲜地挖野花充饥时挖的,这些树是因为太饿了,剐回去作食物充饥……”

    赵大树带着他们来到自己种的土时,看见土已经翻转了过来,到了清明就可以种庄稼。离家近的土上已种上了蔬菜,出现了一片绿油油的景色。黄主任看到每块土上都架了一路竹子,问道:“大树,这竹子放在这用来做什么?”

    “年大旱时,我就是靠这竹子获得丰收的。”赵大树微笑说。

    “竹子与你丰收有什么关系?”李副局长问。

    赵大树拿着一根竹子放在李副局长手上,笑着说:“您看看,这些竹子我都已凿通了,从这里到山溪放了一路这样的竹子。干旱之时,我就用这些竹子,把山溪里的水引来,每天早晚浇灌一次庄稼,旱灾再严重也干死庄稼。”

    “那样说来,不是干旱失收,而是山民懒了点。这山上的树林郁郁葱葱,怎么会出现山溪断流呢?山溪里有水流,又怎么会干死庄稼?你会把溪里的水引来,每天早晚浇灌庄稼,他们为什么不跟着你这样做呢?”李副局长说。

    “这里的山民大多数都很勤劳,游手好闲的人只是个别的。去年是百年一遇的旱灾,加上他们都去寻宝石了,哪里还有心思管庄稼?”赵大海说。

    “假如全寨子的人都在家里,那么我的庄稼就会受灾。”赵大树说。

    回到家里已是傍晚,李副局长说:“赵书记,我们去看看谷仓吧!”

    “城里人爬了一天的山了,你们难道还不累?休息一会,我带你们去看看大树家的地窖。寨子里其他人的谷仓,我们还是明天去看吧!”赵大海说。

    赵大树带着他们上楼去,打开谷仓给他们看,里面空空如也。李副局长惊讶问:“大树,你不是获得了丰收吗?怎么谷仓里没一粒谷子?”

    “他们家在集体时,人多劳少,年年超支,怎么能分到多少谷子?他曾经家里没吃的而辍学。我年年都借粮食给他家,他家才能勉强支撑过来。欠粮还没还清,他爹爹又跌死了,通过打会借粮食才安葬他父亲……”赵大海说。

    他们跟随下楼来,沿房屋旁边的小路上山去。李副局长感到疑惑,问道:“你们山区这么贫穷,怎么敢把粮食放到山上呢?”

    赵大海爬上陡去,拿开山壁的杉树皮,侃侃说:“大树的智慧、勤劳和丰收,在这里就能体现出来。请你们进去看看,地窖里放了多少红薯。”

    李副局长和黄主任跟着赵大海进去,摁亮手电筒一看,两人都惊呆了。地窖有他们家的房子般大,里面的红薯和生姜堆砌成两座山一样,比他们还要高。李副局长问道:“他们这地窖里,有近百担生姜和红薯?”

    赵大海也感到很是惊讶,问道:“大树,你究竟种了多少亩地?今年挖了多少担红薯呀?这里的红薯和生姜,相当于原来一个队一年的收成呀!”

    “种的地也不是很多,大约百把多亩吧!”赵大树微笑说。

    “一人能种这么多地吗?不睡觉也做不来,你是怎么做到的?”

    “哪里是一人呀?我有母亲和弟弟妹妹,一家人每天早出晚归,把全部时间都花在田间地头了。一份忙碌才有一份收获,不然我怎么还债?”

    他们再次站在门前的坪子上,这才看到门上、走廊上、墙壁上,到处挂了满了高粱和玉米。赵大海说:“他们家就这些杂粮,也够吃三年了……”

    第二天,李副局长回县城一周时间,才争取了八千斤储备粮,这么大的数量也只能每户买一担谷子。他回到驻村,召集村支两委干部开会,让村干部去摸排统计,计划第二晚上再开会,讨论储备粮分配的方案。开讨论会时,盘主任站出来说:“我的片区十七户人,六十三口,需要购买储备粮三十五担。”

    李副局长立即盘算起来。这个寨子共有五个片区,将近八十户人,每户分两担谷子,需要一百六十担,而我只争取到了八十担谷子,怎么分呢?村秘书接着说:“我那个片区有十三户,五十九口,最少也要分给我三十五担。”

    “同志们,可能是我没有摸清情况,我只争取了八十担储备粮。现在补充说明一下:‘一是这次争取来的是储备粮,不是不要钱的救济粮,每百斤要出十八块五角钱;二是总共只有八十担,能给一个村争取到这么多排价粮,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有杂粮吃的暂时不考虑,只给断炊的家里。”李副局长说。

    李副局长的话音未落,村支两委干部纷纷吵了起来。赵大海看见吵得很凶,敲打着桌子说:“请大家安静!我与工作组商议后另行通知,大家散会!”

    第二天上午,赵大海专程去乡政府,把乡党委书记、乡长都请来,在寨子里召开村支两委干部、全寨子党员和村民小组长会议。乡党委书记情况汇报后,吩咐到:“今天的会议,先请赵大树发言,再宣布分配方案,否则会乱套!”

    会议由赵大海主持。请赵大树上台说:“去年遭到旱灾,寨子里多数家庭或多或少欠粮食,否则大家去我那儿收打会的谷子。要我还谷子时,还主动提出,一斤谷子兑一斤红薯。我虽还不了那么多谷子,但不能让乡亲们吃亏,我用一百二十斤红薯,还你们一百斤谷子,做到了仁至义尽。在这里承诺:‘我不要一个储备粮,还愿意拿些杂粮来分给大家,做到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赵大树说完后,台下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热烈掌声。还有人朝他喊到:“赵大树,你是我们寨子上好青年,请你来带领我们,解决温饱问题!”

    乡长宣布储备粮分配方案后,他以为大家还会大吵大闹起来,没想到台下鸦雀无声。回家的路上,盘主任对自己分管片区的山民说:“我让你们为自己多争取点储备粮,你们却那个小子洗了脑,成变了哑巴!这里分发的储备粮不仅是牌价,还给送到寨子里来,而市场的谷子卖二十八块,还要去县城……”

    盘军仔听到盘主任的抱怨,喃喃说:“你虽是村主任,在我们挨饿时没有一句话。别人是普通老百姓,拿出杂粮来救济我们,你要我能说什么嘛?”

    赵大海看到盘主任在唆使群众闹事,把他拉到一旁,小声斥责:“你是寨子上的村主任,李局长帮我们跑去县政府打领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争取了牌价储备粮来,让我们度过难关。你却让他们下不了台,你这家伙真是的,本来没事,自己还要去找些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