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十三章:奶奶的纸牌
作者:
嫣然一笑 更新:2020-12-28 08:43 字数:1837
奶奶喜欢玩的那种纸牌长约六公分,宽约三公分,共一百二十张,与现在的麻将有点类似,丙、条、万一至九点各四张,老千、红花子、黑瞎子各四张,纸牌上面,绘有梁山英雄的图像,而图像的旁边,则标明当年官府捉拿梁山好汉所出的赏银数目。
关于这种纸牌的来历,据传在元代末年(约1360年),由山东水堡村的姓齐、付、杜三姓人,为了表达对家乡的农民起义领袖宋江等英雄的怀念之情,他们经过反复研究、策划、编出了这种纸牌,然后利用纸牌上的人物形象来纪念水浒各个英雄好汉,以便使子孙后代永不忘记。
他们根据宋徽宗那时所出的皇榜捉拿英雄们的顺序和赏银,精心计设出梁山寨一百单八将,然后分为三个类别名称的牌艺,即:万字牌、条字牌、丙字牌。
万字牌的首领宋江,他为九万,因宋江在当代皇榜赏银是九万贯。赏银从九万到一万的各12名,万字牌从九万宋江到一万燕青等;条字牌九条卢俊到一条张顺等;丙字牌九丙吴用到一饼张青等。还有红花子牌,他是梁山寨起义的第一届首领王伦,两头红印花的牌是第二届首领晁盖,还有黑瞎子牌就是阎婆息,他们三个人的纸牌各四张。这么一来,一百二十张纸牌无论设计还是绘图都十分精美,每张牌上有人物形象和所使用的兵器,正反两面,图文并茂。
纸牌初期的玩法大体上只有三四种,随着时代与娱乐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后期已有十余种玩法:十六、白六胡、铃铛铺、离胡、别棍、哈虎、排九等。
十六的玩法是用四付纸牌合并在一起,然后有四人起牌,和现在的打够级大体相似;白六胡的玩法有四到五人起牌,头牌起十四张,其余均十三张,如有再增加人员可抱头尾;离胡的玩法,只限三人起牌,头牌三十一张,其他均起三十张;铃铛铺的玩法是四人起牌,头牌二十一张其他均二十张,多者可抱头尾;别棍的玩法是四人起牌,头牌起十一张,其它均起十张,玩法近似白六胡;哈虎的玩法稍微简单,它是从一付纸牌里选出三十二张牌,四人起牌,每人八张,按打点起牌顺序出牌,比点大小论输赢;排九的玩法也是从一付纸牌里先出三十二张牌,准坐庄推牌,由东、西、南为压庄,按打点顺序送牌,也是按大小点沦输赢,但一条、四门一样的点子,坐庄者可胜其它三门的点子,这种打法输赢最快。
奶奶喜欢玩的是打“十六”,她们一般比较固定的是四个人玩,第一个是我们家房前的赵瞎子,虽然叫赵瞎子,但其实并不是真的瞎,只是见不得光,见了光就流泪,因此出门总是眯着眼,一年四季戴着一副大墨镜,不知道的以为他是个瞎子。这样的人不能下地劳动,只能在屋里活动,因此,没事的时候经常来我家打牌;第二个是我们家屋后的钱拐子,据说一条腿奉献给了战场,因此而成了英雄,可以常年领国家的俸禄而不用下地劳动。
还有一个人就是我们家的左邻蔡奶奶,传说此人会巫术,专门给丢魂的小孩子们“收魂”。
有一次,我晚上被一只狸花猫吓了一跳,吓丢了魂儿,晚上不睡觉总是啼哭,还发烧拉绿色的稀屎,拉的我差点丧了命。母亲找来了村里的赤脚医生给我屁股上打了好多针,但一点都不见效,急的母亲直掉眼泪。
“哭哭哭,孩子一生病你就知道哭,哭有什么用,能哭好一家子都跟你一起哭!”
奶奶对母亲的遇事无主擦眼抹泪很是不满。
“娘,那您快给想个办法吧,老是这么拉,大人都受不了,何况一个孩子啊!”
母亲依然抹着眼泪,乞求奶奶。
“好吧,我看她晚上这么一惊一乍的瞎嚎不像是有病,倒像是吓着了,一会儿我去把你蔡大娘请来吧,让她给看看是不是魂儿丢了,她给小孩儿收魂一绝。”
奶奶说着便出了家门。
蔡奶奶被请来后翻了翻我的眼皮,又拍了拍我的脑顶,最后还捏了捏我的小脚丫。
“没事儿,吓着了,准备一碗小米和一块红布,我给她收收魂儿就好了。”
母亲赶紧找来了一碗小米和一块红布。蔡奶奶把小米抚平,用红布罩好,然后把碗倒过来在我头顶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在我胸口左转三圈右转三圈,最后又在我脚下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嘴里一直念念有词。最后,蔡奶奶把红布打开,母亲发现刚刚抚平的一碗小米竟整整缺了一个大坑,惊得母亲脸色发白,汗毛竖立,冷汗唰唰的往下流。
“啊?这是怎么回事?”
母亲惊恐的张大了嘴巴
“别出声,一出声魂儿又吓跑了!”
奶奶狠狠的瞪了母亲一眼,母亲赶紧闭上了嘴巴。
蔡奶奶不动声色的用小米把碗填平,嘴里继续念念有词地在我身上重复着刚才的动作,直到碗里的小米再也不缺了为止。
说也奇怪,自从蔡奶奶为我把丢掉的魂儿收回来以后,我晚上就再也不啼哭了,烧也退了,绿色的稀屎也慢慢的转变成了金黄色。
因为蔡奶奶的特意功能,奶奶对她刮目相看,不但送给她好几张剪纸,还请她在我们家吃了晚饭,并约好以后闲暇的时候来我们家打牌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