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海伦一家人
作者:张光光      更新:2024-06-06 15:50      字数:4171
    海伦从校长办公室出来,迎面与人撞个满怀。

    “什么事慌里慌张的?”瓦利亚快言快语。

    “我正想找你。”

    “找我什么事?”

    “跟你辞别!”

    “辞别!你要哪去?”

    “上海。”

    “上海!公差还是度假?”

    “去工作。”

    得知海伦是调入村委会,很替她高兴,建议晚饭后去海边冲浪?海伦说海水死鱼死虾特别多,漂浮在海面上腥臭味冲天。

    “你放心吧,昨天海洋管理局已经清理过了。不见不散哈。”瓦利亚说完进了办公室。

    海伦打通四位老公和叶琳的视频电话,告诉他们自己下班了,让他们回家吃饭,饭后去海边冲浪。所谓回家吃饭是指在家公寓食堂吃饭,海伦很少做饭,主要是没时间,只有叶琳公休日偶尔做点新鲜玩意给大家尝尝鲜。他们一家人都有公职,可以在食堂或任何一处餐馆吃现成饭,只要刷公职卡就行。没有公职的就要自己动手,超市里的东西随便所取不要钱,全社会没有货币流通,公职人员也没有薪水。

    四位老公听说要去冲浪欣喜若狂,今天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现在的学校没放学一说,学校就是家,老师就是家长负责孩子们生活学习一切事务,同班孩子都是兄弟姐妹。

    海伦每三天要在学校住宿一晚,等孩子们睡着后才能休息,在家休息第二天早饭前赶到学校,与孩子们一起早餐。两位老师负责一个班,每个班配一位生活老师。海伦这个班的生活老师叫爱莎,带大了成千上万的孩子,也是她小学时的生活老师。

    打完电话去自己的班与孩子们辞别。孩子们听说妈妈要走了,哭着喊着不让,尤其是安娜眼睛都哭红了。海伦安慰他们,说以后带他们去上海玩,孩子们才不闹了,与他们依依话别,又与新来的老师交接完才回家。

    来到食堂老公们都在,还有叶琳,这是个群婚家庭四男二女。泰森在海洋局工作,欧文是海伦大学同学,在档案馆从事历史研究,李向东在市委会工作,亚博是医生。叶琳是海伦小学同学,她在婚配时只配成亚博迟迟不能成婚,征得大家同意带他过来,六人才成了婚。

    海伦内心很希望生活里有位女人,谈谈女人家话题帮着料理家务,工作上也能帮帮她。班里二十来个孩子,穿的戴的内衣内裤、洗澡洗衣服这些琐事,有个女人帮能为她腾出时间多照顾孩子。

    婚姻法是这样规定的,结婚年龄男女均十四岁以上。一个女人至少要娶两个男人,最多不能超过五个,年龄相差不能超过十二岁,婚期一年。允许群婚,群婚里男人数量必须是女人两倍以上,但总人数不能超过十人。鼓励自带恋人婚配,人数不够网上征集。婚姻不能超过两届,必须征得所有人同意。

    每半年举行一次婚配,是件很刺激人的事,目前仅在区域内婚配,是指以市为单位。待婚女人资料在库里存放着,有意者发来求爱信,女方也满意后锁定,等有两人以上女方不想再征集了关闭,到了第五个人时也自动关闭,报婚配局发结婚证书。但男人无此权力,只能任女人挑选,一次只能投一档,不成才可她求。女人在家很有权威,男人基本没说话权,母系社会法律处处维护妇女。

    食堂在地下室,都是本小区人在这吃饭,有中餐西餐两大类。一般家庭不做饭,社会为人提供了非常好的生活环境,餐厅里饭菜很丰盛,想吃啥自己去端,相当于自助餐。如果想吃的这里没有或者老弱病孕需要特殊料理的,提前通知餐厅管理处,都会送上温馨的服务。吃完饭随手带些夜宵小吃或者水果回家,免得再去超市。

    海伦建议吃中餐,中餐热闹庄重些,也算行前的告别宴。向东去酒柜拿了瓶五粮液,各人端两盘菜聚在一起算是一桌酒席。众人满上酒,一家人举杯共同庆祝老婆下班早,这样吃晚饭的机会不是很多。中午在单位吃午饭,晚饭因下班时间难统一、一般各吃各饭。

    海伦内心很矛盾,这一走婚姻如何处理?思前想后决定离婚。婚期还有两个多月结束,不知什么时候回来,结束后人不在麻烦。

    叶琳眼尖,看出她情绪不对有心事,四个男人直勾勾地望着她,问今天为何闷闷不乐?

    “我们离婚吧!”

    “离婚!”

    众人惊愕的眼睛像灯泡,这种事别说发生在自家,整个社会几乎不知道啥叫离婚,只知道散婚、到期自然解散。欧文差点被进口的饭噎着,疑惑地看着她?

    “好端端的日子离什么婚?”

    从法律上讲可以离婚,但没什么正当理由是要被社会嘲笑的。本身婚期就一年时间,谁打破头皮闹离婚,肯定是对方做了违背法律或社会公德的事,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五人听了原委不知该喜该悲,小家庭飞出个金凤凰很荣耀,但这一走感觉归期无望,相互望着不知该咋办?

    欧文听说海伦要去上海,沉重的心落地却跌撞出憧憬,上海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原先古老的中国扛着社会主义大旗,不战而屈老牌的美帝国主义,为人类共产主义进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工作就是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最近正在撰写论文《婚姻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很多原始素材都来源古老的东方大地,有机会真想去那看看。

    原始社会初期没有固定配偶的婚姻,整个部落以母系群婚制为主,父子间血缘关系混沌不清。男子由于是劳动的主体,这种父辈与子辈混沌不清的血缘关系,抹杀了世袭与继承,对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平等博爱仁义之根本。

    “海伦走了,重担落在我一个人身上。”

    “谁落你身上了?”

    欧文经常与叶琳斗嘴,也很少上她床。大家伙经常劝慰他,女人家嘴不饶人、别跟她一般见识,更别影响上床睡觉。欧文主要嫌她吵闹,影响自己读书写作。有时六人在一起同房,海伦不让他上自己,让他去找叶琳。

    “你洗过衣服、刷过马桶、打扫过房间?”家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叶琳做得比海伦多。

    “应该离,不离海伦在上海不能结婚。”李向东所言在理,实际上这种情况叫退婚,他们五个婚配还可以存在。泰森和亚博也同意离。

    “我也离婚,我也要去上海。”

    “你有啥理由离婚,上海是你想去就能去的?”

    泰森跟欧文玩得好,两人爱好相同,下棋打保龄球。娱乐健身中心就在食堂对面,公休日只要一家人不出去,一般都在那玩。这家人多少有点小偏爱,欧文与泰森宠爱海伦,亚博与向东宠爱叶琳。泰森说的更是事实,没正当理由离婚是件很可怕的事,进首都也要特别通行证,上海居住着六千多万人,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

    叶琳也说他捣乱,写几篇文章就想到上海去,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

    欧文反驳她,总比你当老鸨强,天天给人成双配对、拉拉扯扯的。

    拉拉扯扯咋了,做好事有意义,比你鼓弄看不见摸不着事强。研究亚当夏娃没见你弄出啥娃来,考证嫘祖缫丝没见你织出啥锦绣。

    两人只要说上几句话就要吵,一般都是叶琳占上风。吵惯了四人懒得劝,喜欢看双簧。

    他们这届婚姻女人都没怀上娃,海伦压根不想再生每次都采取措施,生了两女光假就休了一年多。叶琳没生过娃想生却总怀不上,为了这事心里总觉得特别遗憾,看见女人挺着大肚子、男人们前后照顾着,内心非常羡慕。

    吵闹也许是生活的调味剂,这家人休假出门旅游却显得很和谐。当下的社会每星期工作四天,每年有一个月年休假,他们经常结伴旅行,远地方去过基辅与莫斯科。海伦没有年休,只有寒暑假,但要带孩子们出去玩,两个老师与爱莎三个人换着休假。

    记得上次全家去莫斯科。

    红场地面全部由条石铺成,古老而神圣。红色克里姆林宫耸立在莫斯科河畔的博罗维茨基山岗上,钟楼、金顶的教堂、古老的楼阁和宫殿,现在已经改成历史博物馆,虽然老旧但依然雄伟。

    前苏联一夜之间分裂成十几个国家,十几万人妻离子散,虽然过去了几千年,却令几代人难以释怀。

    当年前苏联黑海舰队驻扎在乌克兰克里米亚,军舰上有位女医官爱上了当地一位小伙,两人结婚生了小孩。一天半夜,黑海舰队突然接到命令开拔,正在休假的女医官以为演习或者训练什么的,几天的事,把两个月大的婴儿托付给丈夫,随舰队出海。小伙抱着嗷嗷待哺的婴儿,天天在海崖上遥望,盼着舰队快快回港、妻子早日归来,孩子也能吃顿饱饭。等来的却是俄罗斯与乌克兰分裂,一家人成两国人,团聚遥遥无期。

    两国边界划分也演绎了很多人间悲剧令人哀婉。除了以第聂伯河为界外,陆地边界是严格按照经纬度交叉点连线划分的,经过三年多的艰苦谈判达成协议。但这条边界线预计会经过多少乡镇村庄,甚至会经过居民家庭也做了详细的预案,卧室划在哪国人就归属哪国。

    一天一老汉家来了一大群人,拿着测量仪、扛着测量杆在房前屋后东测西量的,最后在院子中间打了一个木桩,告知老汉是边界线就匆匆走了。原来他们遇到了问题,边界线沿着炕头将卧室一分为二,这种情况预案里没有,人员也无法归属。老汉看着好端端的家被分成两半,水井、茅房、自留地被划归乌克兰,厨房、猪圈、鸡舍被划归俄罗斯,气得把木桩拔了,管你什么俄罗斯乌克兰的,不能把我家分成两半。

    第二天这帮人又来了,并架设了铁丝网,将炕挂上了帘子,一边写着俄罗斯一边写着乌克兰,临走发放便民护照、告诫再破坏边界线要追究,还撂下话一人归俄罗斯一人归乌克兰,让老两口自愿填报。昨晚两国定边人员紧急磋商决定的人员归属,边界线该咋划还咋划,剩下的问题事后统一处理。

    晚上老两口躺在炕头上辗转难眠,过了大半辈子到老却成了两国人想不通。老太太突然掀开帘子跟老头商量归属,俄罗斯社保与医疗各方面待遇都比乌克兰好。

    “还是你归俄罗斯吧?”

    “为啥?”

    “你当过四年海军,归俄罗斯每月多六十美元退休金。”

    老头想想有道理。俄罗斯基本退休金按人头每人每月五十美元,另外根据个人所从事公职给补贴,海军每年每月十五,四年总计六十美元,归乌克兰这笔钱没了。仔细一想觉得没对,掀开帘子跟老太太商量。

    “还是你归俄罗斯。”

    “为啥?”

    “你身体不好常年看病,这边公费,归乌克兰要出一半钱。”

    “那也用不完六十美元。”

    “以后岁数越来越大费用一天比一天高,别我这头多六十、你那边多一两百的。”

    老太太听后觉得也有道理,真不好计算难取舍,老两口商量了一晚上未果。第二天早晨起来如厕倒马桶,望着铁丝网上雪堆成的白墙哀叹。由于涉及的人太多,两边政府考虑的周到开条临时通道,俩人拿着护照抬着马桶去乌克兰如厕。

    走了一里路到了海关人排起了长龙,双方人员打酱油、取水、如厕等络绎不绝。一个小门双方海关人员各守两边,进入人员盖章“同意入境方便”。

    这一切都是美国幕后导演的,如今自食其果,当年各州独立时这种事肯定也不少,虽说是人类的悲剧,却证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多行不义必自毙。二战后美国挑起战争二十多次,严重威胁世界和平,这是帝国主义本质所决定的。

    亚博和海伦都喜欢音乐,虽然前苏联与俄罗斯都成为了历史,但当年的歌曲还流传着,他们六个人高昂着头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大街上并排而行,引得路人顿足观望。

    音乐比历史更富有情感,这个家庭与其说是婚姻,不如说是旅游团更准确。这个时代不是限制情感的时代,而是共享共荣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