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建國再讀少年強(一)
作者︰笨笨的姥爺      更新︰2020-09-09 10:59      字數︰2092
    我一邊欣賞著葉芝的原詩《當你老了》,一邊又重拾《少年中國說》。《古稀筆記》正在進行時,我既要沉醉于對“少年”的回憶,更要煥發“少年”之激情。一如梁啟超先生所雲︰“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文建國寫作筆記摘錄

    “這話要得!”進軍自我解嘲,“我一介武夫,听高參的。”

    一卻問︰“建國,你在竊喜。有什麼喜事,說出來也讓大家伙高興高興。”

    “我哪有什麼喜事。我是在笑進軍談到孩子就得勁的樣子,因為他最有發言權。我在想獨生子女政策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像歷史上的許多重大決策一樣,要留給歷史評分。

    中國人有人生三大悲一說,‘少年喪父,中年喪妻,晚年喪子。’最痛苦的當是那些‘失獨’家庭。現在雖說放開了生二胎,但仍然有不少獨生子女習慣了獨生子女的生活,讓他們生,他們還不生了呢。一個多好,‘三千寵愛在一身’。

    進軍同志,我說一句小氣的話,現在政策改了,你過去的罰款,還能不能拿回頭?”建國這分明是在挑逗他玩呢。

    “呵呵,我那不是罰款,是贊助。是自覺自願的贊助。”進軍故意大度大氣地說,說完了,他又表示不解,“誒,我說建國兄怎麼突然變得小氣了?”

    一有個想法急于表達,怕被進軍打岔了,趕緊說︰“我倒是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凡是身體健康的適齡青年男女一律留有精子和卵子,等他們願意要小孩的時候再使之結合,同時也解決了‘失獨’家庭的問題。”

    “你怎麼不早點想出這個主意的呢?你看我們浪費了多少那個……什麼的?”進軍又搞笑了,“否則的話,不要說一個班了,就是一個排,一個連都有了。”

    一懟道︰“你就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嘖嘖嘖,”進軍作無奈狀,說,“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你們兩個,吵了五十多年了,還在吵?真的不是冤家不聚頭。我原來就話少,如今開始掉牙,常常感覺說話不關風,話就更少。你們怎麼還是風采不減當年呢?”建國調控氛圍,轉移視線了。

    “你其實是心理作用,或者是心里另有想法,用‘老掉牙’作托辭。你現在每天都在搞創作,不是‘說’,而是在寫,準確地表述應該是碼字,其實不還是‘說’的一種形式。”史靜也來趁火打劫湊熱鬧了。

    “對對對,你建國是否‘老掉牙’了,史大小姐最清楚。史老師您說是吧?”進軍說話一箭雙雕,其暗示的含義那是司馬昭之心。史靜臉上還真的配合出了些許色彩。

    一擔心史靜不適應進軍的言語,她轉移話題,問建國,哪個醫院的牙醫最好,我牙齒早就不安分了,掉了兩顆,是得整治整治呢。

    建國說,無可奉告。我一直是諱疾忌醫的。不過史靜有學生是牙醫,過一天讓她帶你去看看。

    建國對牙齒的戲言,其實說得挺心酸的。他的感嘆,是惆悵,是失落,難道真的就如韓愈老先生所雲“憶初落一時,但念豁可恥。及至落二三,始憂衰即死”?但他的內心又多有不甘,為什麼不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是的,人的恆牙即使掉光了,只要大腦還靈光就行。腦死亡才是真正的死亡。建國又逐步擺脫了由于掉牙帶來的陰影。

    那次打開“百寶箱”以後,建國征得父親的同意,將《少年中國說》的手抄本拿了出來,作為座右銘。他想以“少年”自詡,不斷激勵自己,同時他也是寄希望自己的祖國能夠“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寄希望于青年一代“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他反思,為什麼才開始“老掉牙”就大驚小怪,就相信老韓同志的話“始憂衰即死”了。誠如梁先生所言,“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父親至今已經九十有六,如果有父親的長壽基因為參照,起碼還有三十年,一不小心,就可以看到共和國的百歲華誕了。想到這里,他的心情又豁然開朗。還是史靜的話說得好,不要老是用“老掉牙”作托辭,該怎麼活就怎麼活。建國想到自己既然經常翻閱朗讀《少年中國說》,何不活出個“少年”的樣子來?

    父親十歲時抄寫《少年中國說》,不知他受誰的影響。建國十歲時背誦《少年中國說》,乃是迫于父親的權威,懵懵懂懂,不求甚解。後來自己理解了多少?應用了多少?

    建國努力搜腸刮肚,想盡量多有一點回憶。

    他首先想到的是《少年中國說》最後一小節“‘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此岳武穆《滿江紅》詞句也”。建國記住了。他笑曰,這是歪打正著,因為岳飛的名氣在民間比梁啟超的大,因為後來,岳飛的《滿江紅》在同學群里膾炙人口。讀小學,讀初中時,別人說“岳飛”,說“鵬舉”,而建國始終說“岳武穆”,且以此為自豪,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要問出處,那就是《少年中國說》。其實當時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再後來,他當然知道了那是皇帝給岳飛加封的謚號,也就不再刻意強調岳飛是岳武穆了。

    《少年中國說》究竟給了建國多大影響?其形式,氣勢恢弘;其內涵,發人深省。建國每讀一遍,都覺得自己是低賤的“小我”,想讓自己“大我”起來,可往往是越發感覺自已小得微不足道。“大我”很難,努力活成個“真我”,就可以算是頂天立地了。

    文章的第一句,即拿日本人說事,可見這日本與中國的確是難分難解(畢竟一衣帶水),又實在是不得小覷。果不其然,三十年以後,日本人就強佔我東北。梁啟超當初是否有預見不得而知。日本國在明治維新後雄起和“大清帝國”的衰敗則是不爭的事實。但梁先生堅信“有一少年中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