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子媛姐姐爱无疆(一)
作者:
笨笨的姥爷 更新:2020-06-25 21:44 字数:2222
真正优秀的老师,一定是爱学生的。爱的力量是神奇和伟大的,她是其他任何力量都无法比拟的。——文建国写作笔记摘录
李子媛在转正的支部大会上,真正认识了文建国书记。她认为文书记的态度,绝不是因为他与自己的养母是同学。对她转正问题的态度,说明他真正具有一个基层支部领导的正直与良知。她感到幸运。原来将文校长文书记仅仅作为亲人似的舅舅是远远不够的。
新年刚过,政教处、校团委开展了一场“拒绝‘奇装异服’签名活动”。李老师听陈来娣反映,班上很大一部分同学抵触“签名”,有的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有的说,我御寒防冷的衣服都没有,奇装异服跟我有屁的关系;还有的说,我不签名怎么啦?违法,犯罪?
李老师问:“你呢,陈来娣,你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我?”陈来娣没有想到李老师会突然问自己。
“对,就是你,说说你的真实想法。”李老师早已将陈来娣视为自己最得意的学生了,所以和她说话,不再讲究形式,不再注意方式。
“我嘛,无所谓。跟我没有关系,反正我没有奇装异服。签名不签名也无所谓。”
李子媛笑笑,她能理解,所谓“无所谓”,就是不支持了。所谓的好学生都不支持学校的决定,其他同学就不用说了。说来说去,就是我们的不少同志,仍然习惯于大呼隆式的运动式的思想教育,可现在的孩子们已经不吃那一套了。她说,下午班会听听同学们的意见再说。其实她心里的主意已定,想在学生那里验证一下。
下午班会后,李子媛心里有数了,她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韪,自己作为班主任不要求学生根据政教处的统一规定一一签名,愿意签名也可以。对学校政教处的规定不反对,不支持。
有同事劝说她,何必呢?为这些小家伙承担风险不值得。李子媛说,试试看吧,但愿他们能够做到不穿奇装异服就好。她回答同事们劝告的话语波澜不惊,她的内心却充满着激情。
厉主任说李子媛好出风头,好高骛远,别出心裁。这样下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成何体统?她把李子媛叫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通。
李子媛强调,我并没有叫学生不签名,我只是看看有多少学生是主动愿意签名的。厉主任说她狡辩。
李子媛说,既然领导这样说,我也没有多话可说了。您是领导,我老是回嘴也不好。我就不说了吧。她望着厉主任笑笑。如果单看她的笑,作为年轻女教师,样子还是蛮讨喜的,厉主任反而奈何不得了。如果她强词夺理,哼!我这个主任还当不当了?
事情搞到文校长面前,文校长的意见是试试看吧,他陪着厉主任说好话(他是主动帮着李子媛挑担子),也不能得罪了厉主任。
他记得在83年年底,曾经搞过一次“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到了基层学校,不准穿奇装异服自然是其重要内容。那时他还在西藏,才听说有这么一个运动,突然整个运动刹车,就偃旗息鼓了。文建国至今还不明就里。
文建国想想,还是不放心,单独找来李老师,作了一次长谈。文校长不置可否,只是让她在这个问题上要特别、特别地费心。言下之意是,不按照领导意见办,就不能出任何划子。他内心倒也赞赏李子媛的个性,只是不宜提倡。
于是初一(5)班就作为特例试试看了。
从内心来讲,李老师确实不愿意鼓动学生签名,现在这种形式主义的形式已经泛滥,当然也有领导说了,搞形式不一定是形式主义,任何事情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做的。领导开口了,叫老百姓就不太好说话了,一般情况下,就不说呗。
她一想到那些个衣冠楚楚的政府官员,那些个平时在主席台上正襟危坐的政府官员,沾沾自喜地在“不闯红灯”“不随地吐痰”的红色条幅上签名,就要喷饭。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四十余年了,这些“基本功”,怎么就怎么没人从娃娃抓起呢?人家那些没有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国家,是不是都随便闯红灯呢?人家闯红灯是怎么处理的,是不是也搞签名宣誓?她把这些个想法向文校长作了汇报。
文校长理解她的“愤青”情结,自己虽然也不满意大张旗鼓地搞“签名”的做法,但上面有要求,自己不好反对,就放手交给厉主任做了。看看李子媛的态度,听听她“喷饭”的理由,他也感到蛮好笑的,好像自己也是要为李老师的“喷饭”而“喷饭”了。
自己只是下意识地反感,而李子媛是有意识地抵制。真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呢。
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天晚上,门户值班电话传来字条,一(5)班金芝萍的母亲哭哭啼啼地打来电话,马上都九点钟了,金芝萍还没有回家。请班主任李老师无论如何帮我找到金芝萍。如果有个三长两短的,让我怎么活呵!
李老师可以想像得到对方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样子,那次家访时的盛气凌人变成了痛苦哀求,她那块块饱绽的下巴颌子一定已经拉长了许多。李老师还没有来得及“幸灾乐祸”一下子——你也有今天?就愁眉紧锁了。“拒绝签名”的事情,还不知道结果如何,金芝萍就来事了,这不是火上浇油么!
李老师记得自己上初中的时候,也有听说同学离家出走的事情发生,虽然每每化险为夷,但知道当老师的没有一个不担心意外发生,尤其是女生出走,更是平添了一种担忧。现在这种倒霉的事情就落到自己头上了,她心底想到的是千万千万不可发生“万一”的事。
李老师看到字条就出门了,她对江州市区并不熟悉,与其说是去找金芝萍,不如说是碰运气,说散散步也行,反正接到这个电话是不要想睡觉了。这时候她想得多的却是“万一”找到了,而不是“一万”找不到,出纰漏了。
她先在学校周边转了一圈,再在主干道上逛了两个来回。不放心,又到火车站把所有的旅客看了个遍,三个小时过去了,除了精疲力竭,垂头丧气外,其他一无所获。她不知道下面应该怎么办,是继续找,还是回去睡觉?她怪自己多事,是她在下午放学后,留下几个学生强迫他们背书,背熟了才能走的,确实比较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