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越中的人文古迹让乐天兄弟着迷
作者:
远星星 更新:2019-12-03 09:20 字数:3502
乐天兄弟正在看那些雕刻艺术,忽然娟子带着小陈菲走了过来,小陈菲要跟着乐天哥哥到外面去玩。其实那是娟子的注意,娟子想去玩,故意怂恿小陈菲说要到外面去玩,不过小陈菲也真的想到处玩玩。
今天是乐天兄弟第一次在越中游玩。到什么地方去最有意思呢?乐天兄弟都是懂历史的人,知道这越中历史悠久,是古代越国的起源之地,也历来是古越地的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古迹很多。
“越王台!早就从书上看到过,越中有越王台,还有文种墓,但不知在什么地方?”乐天忽然想到越王台和文种墓,问哥哥在什么地方,其实哥哥当然也不知道,于是他们去向别人打听。原来这越王台离州府不远,从州府沿着范蠡大街往西边走,一顿饭功夫就可以走到,那里有一座山叫着卧龙山,沿着那卧龙山的山脚往前面走,先后可以看到文种墓和越王台。
于是乐天兄弟随同娟子陈菲一起往卧龙山方向走来。
前面那座山也许就是卧龙山了吧?忽然前面出现了一个由红色的矮墙围成的园林,大门旁边立着一块石碑,乐天兄弟走近石碑看了起来:
“卧龙山园林位于越中城西北隅,因其山体状若卧龙,所以被称作卧龙山,简称龙山;因越国大夫文种葬于此地,所以也叫种山;又因为历来为郡治、州治、府治所在地,所以还有一个名称叫着府山。”
乐天兄弟心想,原来这地方还有许多名目。他们继续往下看:
“府山是范蠡所筑山阴小城的核心,越王句践把这里作为王宫十九年。山上山下文物古迹众多。东南麓的越王台是越中的重点文物古迹。”
乐天兄弟看完碑文,走进园林瞻仰古迹。大家首先看到了越王台。只见台基为拱形城郭,长三丈三尺,宽二丈七尺,高二丈一尺,中间开有宫门。四周有走廊,顶作单檐歇山,东西设厢房。
在越王台附近有一座越王殿,坐北朝南,东西南三面有走廊,单檐歇山顶,殿内东西两侧墙上,有两幅长宽各一丈五尺长的《卧薪尝胆》和《复国雪耻》大型壁画。殿前有隶书‘古越龙山’石碑。殿与越王台相距三十丈,附近有古柏一株,还有一口叫着‘龙湫泉’的泉水,由台到殿地势渐高,成三个平台。越王殿后有楷书‘龙湫’二字。
看了越王台,大家向前去看文种墓。墓以石块砌成,呈圆形,高约三尺,墓前建有一座方形石亭,内竖高七尺二寸、宽二尺四寸、厚三尺六寸的墓碑,正面镌“越大夫文种墓”,背面刻“文种墓碑文记”。
沿着山坡向上,大家登上了府山的顶峰,那里建有一座亭子,题名为“望海亭”,是由石柱、八攒尖顶、檐角飞翅组成的古亭。登上望海亭,可以望见大海。
大家再往前面走了一段路,那里有一座楼阁,题名是“飞翼楼”。春秋时,吴越交战,范蠡在此建飞翼楼,高十五丈。旁边还有一个亭子,亭下面有摩崖刻石,字体有楷书,也有隶书。内容为开山建亭或登临、饮宴于此山的年月、姓氏及职衔等。
西施是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五位美人之一。现在,乐天兄弟居然来到这位传世美人的出生地来了。乐天兄弟作为书宦之后,自然有他们的癖好——凡是著名古迹,必将一睹为快。所以今天又到这西施的故居怀古凭吊来了。
从乐天兄弟的临时住所往东走,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城郊。再看前面,那里有一座不太高的山峰,根据绍大人昨天晚上的介绍,那座山一定就是西施山了。绍大人还说,开元年间有农夫在西施山下挖掘深沟,挖出了两把青铜剑,三把青铜矛,还有一些原始的青瓷器具、印花硬陶和黑皮陶器具,曾经轰动一时。说明在一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西施的故乡确实驻扎着军队。
乐天兄弟沿着一条小河向前面走,那条小河就是绍大人说的“浣纱江”吧?这时候前面出现了一座庙宇,走近一看,原来那座庙叫着“浣纱庙”。大家走进庙里一看,里面供奉着一位极其漂亮的女人雕塑。塑像两旁一副对联,写的是:
“千古西施佑四季风调雨顺;一代女神保八方清泰平安。”
乐天兄弟继续往前走。他们走过一段上坡,转了一个弯,前面是一个山坳,那里有一栋建筑,走近一看,正门上方用颜体题着“西子祠”三字。兄弟三人走进西子祠,只见里面有正厅三间,祠宇高敞,中间的厅堂里供奉着一尊西施塑像,姿容婀娜,面貌俏丽,满脸柔情。
走出厅堂,前面是一片开阔地,遍栽花木修竹,周围用大理石栏杆围着。整个环境给人以宁静温馨的感觉。
前面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去处,那里有一座石拱桥,从远处看起来颇有几分雄伟,也许就是文士们描写的“初云出月,长虹饮涧”吧。兄弟三人走近那座桥,只见桥头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题着桥名:“浣江大桥”。从浣江大桥走过去,那里有一个入口广场,广场上有一尊浣纱女雕像。走过广场,前面是一个有特殊风味的村庄。一块牌子跃入三兄弟的眼帘:“鸬鹚湾古渔村”。别看它标明“古渔村”,实际上,它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古街区,里面有广场、古村落、戏台、茶楼、水塘、古井、宗祠等,什么都有。
前面有一个山洞,洞门比较开阔。乐天兄弟走到洞门口,一股凉风吹过,三兄弟顿时感到沁人心脾的凉爽。看那洞壁上,题写着许许多多的人名,都是到此地观光旅游的游客题写。忽然乐天看见了一个他熟悉的名字:“处悟人”!说起处悟人,乐天久闻其名。此人就是这五泄山的栖真岩下三学禅院里面的五泄和尚,道号“灵默禅师”,俗姓宣,毗陵人。初依马祖道一禅师出家。後又以石头希迁为师,集青原南岳两派佛学之大成,为禅宗第九代著名高僧之一。《神僧传》称灵默为石头禅师座下的“处悟人”,他本人也以“处悟人“自称。
于是乐天一时来了兴趣,自己何不也把自己的名字题写于此?将来千秋万代以后,也会有人知道此地曾有一个白居易到此旅游观光?于是从地面拾得一块黄色的粉石,在“处悟人”名字的后面写上“大唐白居易到此一游”,兄弟三人一齐大笑起来。
从西施故里回来,时间已经不早。略作休息,三兄弟便开始了他们的功课。乐天首先要练练书法,将文房四宝备齐,正准备写字。忽然想起了一个人,王羲之。这王羲之不是越中人吗?于是他翻开了书贴,找到了《兰亭序》。不知怎的,今天看这《兰亭序》,总觉得这字越看越好看,于是把这篇《兰亭序》书贴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乐天看罢书贴,心内颇有感慨,小小年纪,竟然仿佛一下长大不少,居然想到了许多人生的深层面的问题。不过乐天毕竟是乐天,即使心内有许多感慨,不过把头摇摇也就过去了。
乐天将《兰亭序》临摹了一遍,跟书贴进行了一番比较,觉得自己的临帖跟书贴已经颇为相似了,感到还满意。
乐天忽然又想,这越中的古迹如此之多,这里一定有不少历史名人在这里有过故事,比如说诗人,自古以来有哪些诗人到过此地呢?又有哪些诗歌流传于世呢?他这么想着,一个念头就产生了:查一查,历史上有哪些文人墨客来过越中,他们又留下了一些什么作品。
乐天翻开《古今名景点吟咏诗选》里面的《江南篇》,一首李太白的诗赫然入目:
“《送纪秀才游越》——海水不满眼,观涛难称心。即知蓬莱石,却是巨鳌簪。送尔游华顶,令余发舄吟。仙人居射的,道士住山阴。禹穴寻溪入,云门隔岭深。绿萝秋月夜,相忆在鸣琴。”
原来这是一首凭吊大禹陵的诗歌。乐天忽然想起,据《史记?夏本记》载:“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相传大禹治水成功,接位后在会稽山祭祀土地神,会盟诸侯,死后就葬于此山。隋代被列为五岳四镇之一,即南镇会稽山。那里有大量关于夏禹的古迹和传说。
下面是王勃的《观音大士神歌赞并序》,是王勃少年时在游越中时所作。诗曰:
“南海海深幽绝处,碧绀嵯峨连水府。号名七宝洛伽山,自在观音于彼住。宝陀随意金鳌载,云现兜罗银世界。众玉装成七宝台,真珠砌就千花盖。足下祥云五色捧,顶上飞仙歌万种。频伽孔雀尽来朝,诸海龙王齐献供。宝冠晃耀圆光列,璎珞遍身明皎洁。脸如水面瑞莲芳,眉似天边秋夜月。绣衣金缕披霞袂,缥缈素服偏袒臂。玻珈珂佩响珊珊,云罗绶带真珠缀。红纤十指凝酥腻,青莲两目秋波细。咽颈如一玉碾成,罗纹黛染青山翠。朱唇艳莹齿排珂,瑞坐昂昂劫几何。化生百亿度众生,发愿河沙救鼻阿。我惭我愧无由到,遥望观音悲赞歌。大圣大慈垂愍念,愿舒金手顶中摩。观音满愿真言曰,唵阿噜力伽娑婆诃。”
据史料记载,王勃在游越中时虽没有到普陀洛伽山,但他在越中还到过许多寺院,并作了《游梵宇三觉寺》、《观佛迹寺》、《寺中观卧像》等谒佛诗。
下面是徐凝的《酬相公再游云门寺》:
“远羡五云路,逶迤千骑回。遗簪唯一去,贵赏不重来。”
张籍的《寄灵一上人初归云门寺》:
“寒山白云里,法侣自招携。竹径通城下,松门隔水西。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仿佛遥看处,秋风是会稽。”
接下来还有严维的《同韩员外宿云门寺》,钱起的《奉陪使君十四叔晚憩大云门寺》,孙逖的《奉和崔司马游云门寺》,赵嘏的《浙东陪元相公游云门寺》,宋之问的《宿云门寺》。看来这越中果然自古以来是人文荟萃之地,有时间还得很好地积累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