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架木为屋  覆土其上
作者:纷雨潇潇      更新:2019-04-25 14:43      字数:3358
    “这就是工部遣人督造的房子吗?这里哪有建房筑屋所应用的砖石木材呢?我大明朝时至今日居然还有这样的架木为屋、土覆其上的房屋,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就是谋财害命,就是杀人越货!而且,这比谋财害命、杀人越货更嚚猾、更阴险、更狡诈!”张巡在一旁愤怒地丢掉手里刚刚拿起的一根树枝,愤怒地说道。

    “是呀!‘还好垦荒的移民还没有到大同,还好他们还没有住进那这民舍,还好那些房子在还没有人员入住之前就坍塌了。此次地震,虽是天灾,又何尝不是人祸。’”郭登看着眼前破败不堪的场景,不由自主的将临行时于谦的那番话又重复了一遍。

    于谦众人在那一片瓦砾之缓缓地走着,他们面对着房倒屋塌、满目疮痍的景象,阴郁和愤怒已充满了胸膛。他们久久地站在那片断壁颓垣之中,虽然天寒地冻且冷风袭人,但眼前这一片房倒屋塌、满目疮痍的景象,对他们内心产生的冲击力,比刺骨的寒冷更加让人颤栗。

    “我们找个地方,暗中打听一下这片民庐当初的建造情况吧,大家也顺便吃一点东西,暖和一下。”于谦缓缓吐出胸中的一口闷气,然后朝着众人说道。

    “好吧,我们的确要先了解一下情况。”郭登也沉着脸说道。

    其实,无论是于谦也好,郭登也好,即使他们什么都不去了解,但在他们心中也早已经有了答案。而且这答案根本就不用言明,眼前的一切就是铁钉铁铆、确凿不移的呈堂证供。

    “我们去哪呢?这个村子里应该有酒肆茶坊之类的地方吧?哪怕是街边的摊铺也行,反正我们今天都没有穿朝服,去哪都无所谓,只要能打听出我们需要的情况就行。”张巡道。

    “这样吧,我家张大嫂的妹妹、妹夫,就住在这个村的村东头。今天早上听说猫儿庄有房屋倒塌的情况,他们都十分担心,临行前还拜托于康一定去她妹妹、妹夫家看看。咱们要不就去她家吧,让他们给咱们随便做点什么吃的。这样的话,咱们也可以在他家了解到一些在外面了解不到的事情,你们说怎么样?”于谦缓缓地说道。

    “这样最好,这样才能了解到最真实的,平日里无论是在公函中还是在场面上都无法看到的东西。”郭登道。

    “好!那咱们就去她家。于康,你在前面带路。”于谦道。

    “是!义父。”于康道。

    几人认蹬上马,相继朝着猫儿庄的村东头走去。他们一直来到了猫儿庄的最东边,当于康看到了那棵大槐树和大槐树旁边的那个铁匠铺的时候,于康知道,紧挨着铁匠铺的这个小院肯定就是张婶的妹妹、妹夫家了。

    这小院的院墙有一人来高,在门楼下面有一对大铁门紧紧地关闭着,与外界相隔。

    “应该就是这儿了。”于康看着那个小院说道。

    “康儿,你前去看看是否有人在家。”于谦看了看那个小院,然后,他甩蹬下马并向着于康说道。

    众人看于谦都翻身下马,也都陆续纷纷地翻身下马。

    “有人吗?盈儿在吗?”于康来到那个小院的门前,他抬起手,拿起大门上的门环轻轻地叩打着。一面叩打着门环,一面大声地喊着。因为他既不知道张婶娘家的姓氏,也不认识韩铁匠,所以怕直接喊韩铁匠不太合适。况且,这家主任只是一介平民百姓,看着他们这些人,别再给韩铁匠一家人吓着。所以,于康希望张婶的女儿能听到他的声音后首先出来和他见面,那样的话就什么事都好办了。

    “有人吗?盈儿在吗?”于康再一次喊道。

    “谁呀?”伴着这声疑问的同时,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传入于康的耳中。

    “等一会儿。”不一会儿,这个中年男人的声音已经从院内来到了大门口,随着大铁门“吱”地一声响,他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你是……”果真如于康所想象的那样,那中年男人看到眼前的于康先是有些诧异,紧接着再看到于康身后的众人更是被吓了一跳。

    今天于谦等人都没有穿朝服,只是一身便装出行,即使是便装,这中年男人也能感觉到,眼前这些人的行为举止和形象气质和他们这些普通百姓是完全不一样的。

    “大叔,您好!请问,您是韩大叔吗?”于康问道。

    “我是姓韩,你们是……”那位韩大叔问道。

    “我们是从大同城来的,是张婶委托我来看看盈儿和他哥哥好不好。张叔和张婶听说因为昨晚的地震,猫儿庄这儿塌了好多房子,他们特别担心,所以让我来看看盈儿和她哥哥还有您一家人。”于康耐心地解释着。

    “孩儿他娘,你出来看看,你姐姐、姐夫叫人来看咱们了。”那中年男人朝着屋里喊道。

    “谁来了?”一个女人的声音从屋内传出,紧随其后便是一个中年女人的身影从大门内闪出。

    “大婶,是大同城的张叔和张婶,叫我来看盈儿兄妹俩和叔叔婶子的。”于康朝着那个女人说道。

    “哦,是我姐姐和姐夫,让你来的?”那对中年女人站在院门口,打量着于康走问道。

    “是,是张叔和张婶让我来的。”于康道。

    “那你是?”那中年女人问道。

    “我叫于康,盈儿和峰哥都认识我,张叔和张婶就是在我家干活的。”于康继续说道。

    那女人听于康说,自己的姐姐和姐夫在眼前这个年轻人家干活,她好似知道于康的身份了。她曾经听自己的姐姐说过,姐姐和姐夫都在大同的一个大官家干活。姐姐还说过,那大官就是巡抚河南山西的巡抚于大人,于大人不仅没有官架子,而且对下人还很好,就连平日里的一日三餐,都是和姐姐姐夫及其差役一起吃的。好像于大人有位义子叫于康,好像是很喜欢盈儿的,眼前这位年轻人说自己就是于康,那后面的众人里面应该就有于大人的。

    想到这里,再看看眼前的众人,她才恍然醒悟过来,知道眼前众人肯定不是凡夫俗子。自己家今天能有这样的贵人盈门,真是做梦都没有梦到过的。

    “各位大人,里边请,外边实在是冷,到里面暖和暖和吧。”那中年女人说道。

    “义父,我们进去说话吧。”于康看着于谦说道。

    “郭大人,我们进去吧。”于谦看着郭登道。

    “好的。”郭登道。

    “我等前来叨扰,还请您二位见谅。”于谦走在前面,向韩铁匠夫妇轻轻颔首说道。

    “大人客气了!草民家宅简陋,还请各位大人不要嫌弃。各位大人快请进屋,草民马上备茶,各位大人先暖和暖和。”韩铁匠此时已经将两扇大铁门打开,并做了个有请的手势。

    进入到小院里面,看到韩铁匠家有堂屋三间,堂屋两侧有耳室,除此之外还有东西厢房各两间。虽说这小院不算很大,但很是干净整洁,再加上那齐人高的院墙和那两扇大铁门,外人一看便可以知道,这样的家庭虽算不上小康之家,也算得上是温饱之家。

    大明朝,手工业的发展及其蓬勃,什么石匠、铁匠、砖匠、木匠以及织锦行和陶瓷烧制行的工匠们,所有这些各有特色的行业,虽然辛苦,但在民间收入也还可以,而且很受百姓尊重和爱戴。尤其是各行业内偶有匠师名家的出现,更是受到民众和乡绅富豪乃至当朝大元的追捧。甚至,这些行业还都各自出现了行会组织,而这些石匠、砖匠、铁匠、木匠等与建筑行业相关的工匠行会,总称被叫做“鲁班会”。而这位韩铁匠,就是大同铁匠行会的行头之一。

    韩铁匠夫妇将于谦等人让进堂屋,韩铁匠的夫人赶紧去沏了一壶热茶上来,又问在座各位有没有用过午饭。于谦等人一面向韩铁匠夫妇道谢,一面说他们早上从大同府来,到现在还没有来得及吃饭,如果不麻烦,就请韩铁匠夫妇帮他们随意准备些吃的东西。

    听到于谦他们说还没吃午饭,韩铁匠让自己的老伴赶紧去准备吃的东西,自己留下来陪着于谦他们说话。

    “韩大叔,盈儿和峰哥去哪了?张叔和张婶说他们在您家呀。”于康道。

    “是,他们是在我家,刚吃过中午饭以后,盈儿和峰儿还有我儿子金川一起去送我女儿回婆家了,可能一会儿就回来了吧。”韩铁匠说。

    “噢,韩大哥的女儿婆家是哪里人?离猫儿庄很远吗?”于谦微笑着问道。

    “呃……”韩铁匠脸上的表情似乎有些矛盾的迟疑了一下,他继续说道:“不瞒各位大人,我女儿的婆家是蒙古人。也正式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女儿极少回娘家来。当初我和孩子他娘也是很不情愿这门亲事,但是生米已经做成熟饭,我们也实在没有办法。”

    “怎么,您女儿的婆家是蒙古人?”郭登看着韩铁匠问道。

    “是,因猫儿庄与蒙古相邻,蒙古人自己又不懂手工业制造,也不懂冶炼技术,所以他们经常会来猫儿庄购买些所需要的生活用品,也会来我的铁匠铺钉马掌和订制一些其他的东西。不知什么时候,我女儿来铁匠铺时被他们盯上了。后来,在一个中秋佳节的夜晚,因为夜间没有宵禁,我女儿被他们掳走了。本来我和孩子他娘都以为女儿在蒙古肯定是凶多吉少,没想到两年以后,我女儿居然带着外孙回来看我们了。她说她在蒙古过得挺好的,我那没见过面的女婿也对她挺好的,让我们放心。她还说,在蒙古,抢婚本就是他们的习俗,像她那样被抢去的新娘也不在少数。虽然我和孩子他娘心中万般不愿,但也无可奈何,女儿也好,外孙也好,总是我们的骨肉啊。”韩铁匠看着众人,缓缓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