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青,男,江苏盐城人,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三江学院“网络文学编辑与写作”教研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爱读文学网总编辑,著有:长篇小说《一粟临天》,中短篇小说集《你不必来找我》,散文集《开往春天的地铁》,报告文学《破局》,评论集《重构非虚构》以及网络文学教材:《网络文学创作与研究概论》等。研究方向:网络文艺、都市文化研究。
提问:您的作品有散文、有小说、报告文学,还有有评论等等,哪种写作文体是让您最有成就感、最舒服的?
吴长青:我先梳理一下我的创作经历,一开始的时候是从散文写起的,从文体上说,这也是常理,一个文学少年往往都是从散文写起,因为这个最直接,设置可以从老师在作文指导里获得最起码的创作素材。但是写了若干年后,特别是随着自己视野的开阔,会渐渐发现这种文体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自己的表达了,需要突破。后来,我读文学硕士学位,我的专业是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打开了我的视野,我本身已经开始尝试写小说了,因此,文学批评的理论学习对我的小说创作起到了一种补充。因此,两者是互动的,同时又促进了我的文学理论的偏爱。因此,这些学习的经历,特别我是在成人阶段,在一定创作经验基础上的继续教育,对我的文学素养的提升,特别是创作的领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这样的经历,我当下对小说批评及评论当然包括小说创作还是最有感觉的。哈哈。
提问:小说、散文、评论,从创作角度来讲,您认为这三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吴长青:这是非常专业的一个问题,涉及到文体的理论。当然,因为历史上的文学大家基本上以一种文体为主,很多还是在他们死后盖棺论定的。因此,我目前看少看到有多少大家专门论述这个问题,当然,他们在选择文体的时候一定是有这个取舍的,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这在文学教育上是个缺失。我说的是原创作家的创作经验,但是一些研究文学理论的专家学者在他们的专著里有,比如已故著名文学理论大家童庆炳老师。我的文学启蒙老师孙少振先生是有原创经历的,他的理论更适用。老舍先生有过这方面的具体论述,我觉得特别好,感兴趣的同志可以去看看。我的创作与研究体验是,小说是立体的,类似于王潮歌的《又见平遥》里的人物穿梭,可以互相对话,也可以自己独白,也可以跟器物融合,历史、当下以及未来可以一起呈现。当然语言上也是无比自由的,不同的人可以说不同的话,都可以放在一起。而散文只是其中的一段独白,或是一段抒情的吟唱。评论则是其中的某一个结论的评述。还有很多专业的细节,以后,可以慢慢细谈的。
提问:《一粟临天》这本书从创作到上传大概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您认为这本书创新在哪里?
吴长青:说起这本书有一段历史渊源的,关于我们苏北的历史人文的积淀,其中有一段历史叫阊门赶杀,是明朝洪武年间的一段历史,朱元璋的对手张士诚是苏北人,后来长期盘踞在苏州,朱元璋起来后,成为朱元璋最大的对手之一,而苏州老百姓对张评价很高,这引起了朱元璋的嫉恨,于是把苏州阊门的市民迁徙到人烟稀少,遍地盐碱,水患不断的苏北沿海。
这段灰暗不明的历史一直在我心中,然后,加之我有一阶段常常去苏州出差,目睹了今日苏州的生活状况,特别是我去过多次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太仓,包括当年无比繁盛的刘家港,这些历史与现实在我内心的交错纵横,激起了我写这段历史。
为了写这部小说,我收集了一些资料,包括多版本的《明史》,还有演义小说,太仓的地方志。特别的是我还参考了十五世纪葡萄牙人的一本《中华帝国史》。我自己觉得最大的创新是,对历史人物进行了重新想象,特别是想还原他们在那样的历史境遇下的生命状态,当然,我在技术处理上兼顾了明代的科技进步,特别写到了原始的“潜水艇”,因为南方水军,不仅仅是靠水面上的舰船,还有水下的器具。我认为最早的“潜水艇”应该在中国,还有关于与日本的交往,我认为那时与日本就已经有资源上觊觎,海盗和倭寇与明代地方官员就开始勾结,目的有可能是冲着资源来的。我提出了种种设想和若干可能性。当然小说不是历史,只能提供一种想象。
提问:很多读者都觉得自己读网络文学,常常被套路了,您认为网络文学的套路体现在哪些地方?
吴长青:结构是最惹眼的,而且模仿起来最简单,网络读者很少去考虑作家语言的区别的。因此结构和情节最容易被模仿和抄袭。其实,好作家不仅仅是有的世界观,好的结构,还要有好的语言。
提问:网络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您觉得是哪些力量在推动网络文学的创新?
吴长青:你的问题非常深刻,我在多年前提过这个问题,创新在于肯定作家的个性,我想产品加上防伪标志,那是后天技术处理的结果。我觉得作家自己的风格是任何人模仿不了的,希望还在于鼓励作家的标新立异。这是根本,当某一种新的东西出来之后,必定有一些人去跟风,但是,我有本领让你模仿不了,这个时候,我们说作家的专利价值就真正体现出来了,我呼吁作家们自己要挑战自己,创作出别人模仿不了的自有品牌,这才是文学的大兴,也是大幸。
提问:最近,有什么新的作品要和大家见面吗,相信很多读者都迫不及待了?
吴长青:谢谢,我刚刚上线了一部以女性视角写的一部都市青春类的《安河桥北》,我在北京也好多年了,我和我的朋友们也一起成长了起来,我觉得我该写写我心里的北京,我们不算京漂,在我们这代人眼里,京漂已经不是原先的意义了。我要写出新的京漂,或者就叫“京存”吧,我想时代总是在进步的,很多东西都在变,我想把这种“变”写出来。最后,谢谢凤凰文学,感谢凤凰文学的书友,谢谢大家,我们后会有期。
文章来源:凤凰书城责
任编辑:周鑫
文章链接:
http://yc.ifeng.com/a/20171025/60011_0.shtml?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