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苦"值得忍吗?
作者:齐薇霖      更新:2017-12-08 22:39      字数:1411
    在香港经常有人问我“你喜欢北京吗?”我说“特别喜欢,只要不住在北京。”真的,有一种苦叫“大城市苦”,住过的人才懂。

    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令人兴奋的各种活动,数不清的工作机会,令多少人无限神往,再加上电视剧和各种媒体节目的美化包装,让多少人倾其所有只为圆这个梦。不过,好的跟坏的总是像套餐一样同时到来,那么“大城市苦”究竟有哪些呢?

    工作

    的确,大城市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但是别忘记有更多的人在竞争这些机会。你可能会发现找工作不那么容易,奇怪的是,每天都有几百甚至上千个新的工作机会发布出来,但你仍然保持失业,特别是在经济不好的时候。你可能觉得自己能够胜任的位置有很多,但不巧的是每次都有另外10个人比你更好那么一点点。

    成本

    这是不得不面对的话题吧,首当其冲的就是房价,有多少年轻人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挤在几个人合租的小公寓里,为了省一点点租金。当你觉得在大城市可以增加一些收入时,别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虽然收入提高了,但使用各种服务的成本也提高了。写到这里我真的很想吐槽香港的地铁票价……

    人口

    大城市同时是旅游城市和经济城市,每天来旅游的、出差的、购物的流动人口数量惊人。据说北京每天光流动人口就有1000万,比很多中小城市的人口总数还多。香港作为“购物天堂”每天也要接待大量的游客数量。居住在大城市,不可避免的要与流动人口分享生活空间。有的人喜欢热闹或许不介意,但是如果喜欢更宁静的生活,住在大城市的确有些难实现。

    交通

    大城市的交通简直就是噩梦。除了堵车还是堵车,花费在交通方面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以几倍计,如果不能接受漫长的堵车时光,大城市应该不适合你。

    污染

    这或许是大城市最大的短板。如果你从郊外开车,慢慢驶向城里的过程中,会发现蓝天越来越稀薄,总是有种薄雾状的灰色气体笼罩在市中心的天际线上。虽然有很多措施用来改善大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但天气不好或者在上下班的高峰期,期待好空气是一种奢求。

    成功人士总是洋洋自得地总结大城市里的各种优越生活。例如,下楼就是城中最好的餐厅;转身就是各种知名品牌店;每个周末都去看艺术大师的展览。但是,他们从没有告诉年轻人,自己是如何努力到这一步,受到多少人的帮助,得益于哪些时机?有一个概念叫“幸存者偏差 Survivor Bias”。听说过一个解释“幸存者偏差”很好的例子,就是说野外的老虎不会吃人,你看到老虎只要装死就能逃过去。这话是逃出来的人跟你说的吧?意思是你所看见的,听见的都是活下来的,成功了的,失败的你根本没有看见。不是所有的挑战都能让人成长,很多人在挑战中倒下了。

    在香港工作多年之后,我在附近的某二线城市买了套大些的房子。因为香港的楼价太贵了,永远只能适合蜗居。我希望周末的时候可以去到一个大点的房子里生活,或者等我退休了可以远离太喧闹的都市。并且,现在的交通发展速度惊人,高铁再加上很多跨海大桥的兴建,使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并没那么漫长,但房价的差距却可以很大很大,这难道不是传说中的价值洼地?

    或许时代改变了,现在是大城市褪去光环的时候,大城市不再承载着那些梦想和荣耀,而回复到它的基本含义——一座面积较大的城市而已。人们无需为了留在这里忍受恶劣的生活条件,然后再对自己洗脑说我很高尚,我是大城市人。

    弗洛伊德对忍受痛苦有如下的解释:

    假如人生活在一种无力改变的痛苦之中,就会转而爱上这种痛苦,尽量的将它合理化,因为这会使我们好过一些。

    很多时候,就在爱上这种痛苦之后,逃离大城市对很多人来说,成为一个艰难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