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道天凉好个秋
作者:
大爷姓杨 更新:2016-10-18 16:19 字数:1491
真的到秋天了,早晚的气温已经非常适合人的体温,即便穿着职业套裙,走在风里的感觉也是凉而不冷,很惬意。下了班,远离了电脑辐射,大脑神经也一下子放松下来,张开双臂,仰头活动着酸痛的脖颈,晚风从指缝中穿过,从面颊上拂过,柔柔的,软软的,有亲情的温暖,又似爱人的怜惜。
心念动时,远方有电话打来,问在干什么,我说天凉好个秋!他就笑了,说:你慢慢诗意吧,别在这个秋天着凉了。
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今年春节时就狠狠着凉了一把,三天躺在家里没动窝,他其实很想出去呼朋唤友,终因我卧病在床而压抑住了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习惯了孤独,并没有要他留在家里陪我,可是因为聚少离多,他还是选择了与一个病人终日厮守。三天后,我竟然习惯了他的呵护,甚至想若以后我病了,他不在身边怎么办?虽然春节过后,我们又远隔千里,我立刻习惯了结了婚的单身生活,而且还经常感冒发烧,照样一个人乐呵呵的度过,可这会他看似轻飘飘的一句交代,还是让我不禁生出一丝淡淡的离愁。
古人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所以文人墨客一直将秋天作为一个伤怀的季节,他们在秋天写下了很多流传千古的佳句。最早喜欢辛弃疾的《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那时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纪,老师让每个人编辑一份手抄报,我还特意辟了一个诗词欣赏专栏,将这首词放了进去。惹的老师直笑:“小丫头,当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啊”!
再后来,喜欢上舞文弄墨,对唐诗宋词简直爱不释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对这位老先生敬佩有加,后来看到他的《苏幕遮》,才知道伟人也是凡人,也有俗世的悲欢离合。“碧云天,黄叶地”,老先生“黯乡魂,追旅思”,虽知“明月楼高休独倚”,还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一抔相思泪让人体会到了一位胸怀天下的大丈夫心中的百结柔肠,英雄也是血肉之躯,难怪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因为最喜欢李清照,所以曾被班里的才子诩为婉约派,而他则将自己称作豪放派,总觉得自己有东坡先生“左牵黄,右擎苍,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可是毕业后,他只喜欢在夜里呜呜咽咽地吹箫,或者用克莱德曼手指下流出的《命运》的音符来激励自己。倒是我这个婉约派变得越来越豪迈:多愁善感的情绪都留在了文字里,面对生活时我变得坚强而独立。虽然情绪低落时依然喜欢清照笔下“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伤感,但是有再多哀愁,我也立刻让它躲进心头,走下眉头,笑对生活。婉约的是性格,豪迈的是心态,国破家亡的时候,我们“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一样豪气干云,写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名句。
在唐诗宋词的氤氲中一路走来,文人墨客的诗韵还是在我的骨子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即便是置身在光怪陆离的喧嚣都市,心里总还是留着些许清高与骄傲,总是提醒自己即使不能超凡脱俗,也千万不要流于世俗,否则,那就不是我了。
可是俗世之人,想要免俗,又是何其难哉!所以识尽人间愁滋味,这时才明白,眼界决定境界,心胸决定未来。回头再看辛弃疾的《采桑子》,这才真正体会了为什么会“欲说还休,只道天凉好个秋”了。于是学会放下,学会宽容,学会兼容,学会知足。世间事十难九全,过于完美只会给自己找难受,那就将缺憾当成最美,用宽容包容刻薄。人生几度秋凉,真的没有必要去计较太多。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只要心中有爱,只要心中有理想,就一定有美好的未来。生活其实很美好,就如这个晚上,凉爽的秋风轻轻拂过我的指尖,拂过我的面颊,柔柔的,软软的,似亲情的温暖,又似爱人的怜惜,使人不禁浅吟低唱:却道天凉好个秋!
2009.9.19. 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