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故里行
作者:柴大官人      更新:2016-02-16 21:19      字数:2314
    前段时间,杜甫忽然火了。

    中学课本上,那张熟悉的杜甫画像,被人恶作剧般改造成各种各样的形态,看起来很不舒服。最初的版本,只是一个爱好画画的人上传了自己的学生时代的恶搞之作,然后,就有一群更无聊的人发挥想象和才智,让杜甫老先生喝酒、骑车、泡妞,忙得不可开交。这些东东,我看一眼便彻底放弃了,因为它根本不能颠覆杜甫在我心中的神圣形象。

    杜甫是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人,这我很早就知道。但是,当我有缘来到位于巩义市城区西北5公里处的康店镇康店村西部邙岭上,后人为诗圣建造的杜甫故里纪念馆,我心底那沉寂已久的情感掀起了深深的波澜。纪念馆是完全按照唐风规划设计,整体显得非常大气,馆内林立着各地书法名家书写的杜甫诗作名句,仅仅观摩这些碑刻,品味那些耳熟能详的名诗,便已是莫大的享受了。然而,巩义人更是利用现代化高科技的声光手段,让我直面诗圣所生活的年代。

    上小学时开始读到杜甫的作品,那时杜甫诗歌给我的印象是惬意而欢快,他的《春夜喜雨》等名作在老师的吟诵下满溢着喜悦的感觉。进入中学时代,读到《石壕吏》等刻画安史之乱之后民众流离失所的写实之作,加上众多有关杜甫的记述文字,在我心中确立了一个有血有肉、实实在在的诗圣。而这所有的记忆,随着我走进纪念馆的瞬间复苏,几乎要流下泪来!

    沿着诗圣大道前行,一座高大的青铜雕像让你不得不仰首注视。是的,老年的诗人就站在我的前方,身披青衫,手握书卷,满面风尘地望着远方,神情凝重。我知道他是在想、他是在看、他是在思索,原本的开元盛世如何进入了安史之乱?一介书生,本当含饴弄孙安享天伦之乐,却在晚年流离失所,辗转求生,该是经历了多大的苦痛?然而他不仅撑过来了,而且用手中的笔记下了所见所闻,以直面乱世的“三吏”、“三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写实,其诗作被后人尊为“诗史”。今天,我来到这位敬仰已久的前辈面前,静默无言,唯有屏息深深一躬,参拜尊崇。雕像前有当地名家所撰《拜诗圣文》,乃是四言一句的韵文,文字典雅,我认真默诵一遍,然后跟随朋友继续前行。

    前面是泗河,河上有新建石桥,向西望,另一座桥的左侧立有长长的喷绘牌匾,上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同行的朋友说,那座泗河桥北面建有怀乡苑,难怪会立此牌匾。这十个字出自杜甫于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月夜忆舍弟》,当年九月安史之乱爆发,“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逃往异乡的杜甫此后再也没有回到家乡巩县,终老于由潭州开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之上。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去月明湖畔的怀乡苑,但由这十个字勾起的思乡之情,却是难以自制。

    前面是一个很大的院落,主体是纪念杜甫的诗圣堂,左右两侧的建筑各有侧重。左侧以“穷年忧黎元”、“不眠忧战伐”为旨的主题馆,前者以裸眼3D的实景电影,伴随着略显凄苦的音乐,在凝重朗诵的“石壕吏”诗句中展现诗人所经历的悲惨世界,;后者则以场景还原的方式,构建了茅屋草舍,放置唐人生活工具和塑像,展示唐世农户生活。右侧则以“推己及人”、“润物无声”为主题,当我们走进“润物无声”,随着悠扬的音乐和情真意切的朗诵,四壁出现了高清影像,正是对杜甫名作《春夜喜雨》诗意化描述,淅淅沥沥的春雨,悠然生长的小草,缓缓绽放的鲜花,率性飞舞的彩蝶,你怎能不沉醉其间流连忘返?同行的朋友介绍说,因为诗圣所生活的年代毕竟久远,所以杜甫故里的建造者在参观世博会后,便邀请专家拍摄影片,以高科技手段让人们感触杜甫的诗意,这个创意真是高明之至。

    步入诗圣堂,迎面是一座端坐稳重的杜甫汉白玉雕像。“诗圣千秋”,伴随着发自心底的景仰,我们俯身拜谒。和那座青铜诗圣像相比,这座雕像身着官吏服饰,显得温尔文雅,毕竟是经历过开元盛世,中年的诗人困居长安,虽因奸臣当道只谋得小吏官身,但渴望为国效力的迫切之情还是难以自抑。堂内有多块木刻雕版,皆是杜甫诗句名作,我一块一块地看过来,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出院落向右行,过淳风阁向北,有倚笔架山而建的上院,山下有窑洞,是杜甫诞生之地。遥遥望去,这座邙岭小峰三尖凸起,酷似古代文人使用的笔架,颇为有趣。进入院子,迎面便是一块酷似笔架山的大石头,非常显眼。院内房间以栩栩如生的塑像和刻意营造的唐人生活场景还原了杜甫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少有捷才与活泼顽皮,让我们不禁会心一笑。上院后方,笔架山下,依山挖掘的窑洞青砖箍顶立墙,上方有郭沫若先生题字的“杜甫诞生窑”,窑前有大石,简要记述了窑洞情况。历经千年风雨,虽经后人多次修缮,墙壁老砖斑驳不堪,修补痕迹甚为明显。窑洞内建有木栅,并不对外开放,且无昏暗无光,里面的情况看不太清楚。我用卡片机拍了两张照片,事后在电脑上看,也仅仅有一块纪念石碑,一座小型塑像,和几块石刻而已。

    走出窑洞,放眼四周唐式建筑,然而这个朴实无华的窑洞才是真正的重点。一路走来,我惊觉自己竟是逆溯诗圣的人生,于不知不觉间,感受了他的痛苦与悲哀,也回味了他的幸福与沉郁。他的阅历是身为太平盛世的我所难以比拟的,他的高尚品格是我所终生敬仰的,我所能做的,也只有以此短文来表达对他的敬意了。

    行走在巩义市的街道上,这个自1992年以来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8年位居河南省首位、连续九届跻身全国百强县的城市让我心潮澎湃。忧国忧民的诗圣啊,您的乡亲已经实现了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今后也将会有更多如我般对您敬仰万分的晚辈后学前来拜谒,我等虽不能达到您的高度,却一定会如您般会提笔描绘时事,向您诉说家乡的安宁。

    感慨之际,我即兴写下小诗一首,是为记。

    我来诗圣里,长揖拜先贤。

    黄土承才厚,笔架墨无言。

    奔走若浮蓬,心苦忧荒年。

    拙笔难描绘,发愿著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