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七月半
作者:
濮颖 更新:2015-12-07 10:26 字数:1202
七月半
中国民间有三大“鬼节”:清明,中元,寒衣。中元就是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佛教称作”盂兰盆节”。这是一个围绕着祭祀鬼魂为中心的节日。
祭祀是华夏典礼的一部分。大千世界,祭礼繁杂。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的祭祀文化。扬州风俗谚语中就有“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不同的祭祀日,祭祀活动的时间也各有不同”。清明祭祀越早越好早,冬至这天宜晚,七月半这天最适合在午饭之前。
祭祀的饭菜一般四样:红烧肉、凉粉、青菜烧豆腐、鱼。米饭一碗,竹筷一双,香炉烛台一副。米饭是先盛在一个小碗里,再倒扣在另一只稍大的碗中,最后将筷子插在米饭上。小时候,我无事就常学着大人祭祀时的样子扣米饭,插筷子。祖母见了立即跑过来拔去筷子,倒回米饭:小祖宗。插不得!不作兴!
祭祀的饭菜端端正正的摆在桌上,点好香烛,就开始烧纸钱。纸钱是黄色的毛边纸,上面揰了很多长长的圈眼。烧纸前家里的男丁将把毛边纸一张张的叠好,叫做“划纸”。过去烧纸的必须是男丁,女孩子烧了老祖宗收不到。很分明这是男尊女卑的思想。现在就不一样了,只要心诚,只要有孝心,谁烧都一样。除了毛边纸,还有金元宝,银元宝。都用锡箔纸折成。烧纸的时候,家里的大门要打开,好让亡灵进来。
纸钱烧完,按长幼顺序磕头,念叨祝祷。一切完毕后,一大家人洗手吃饭。所以七月半这天既是祭祀的日子,也是全家人相聚的日子。
除了在家,还有很多人家在寺庙里祭祀,更显庄严。每逢祭祀日,极乐庵与镇国寺的香火特别旺。极乐庵在城南的一条巷子里,规模不大,倒也精致齐全。镇国寺因唐代的一座七层方塔——镇国寺塔而得名。此塔建于唐僖宗年间,历尽风雨,有南方大雁塔的美誉,外表虽斑驳陈旧,却风采依然。千百年以来一直骄傲地屹立在运河中心的绿岛上。特殊的历史传说,特别的地理位置,镇国寺因此闻名。去镇国寺,有水陆两条路。陆路从长虹卧波的运河二桥过去。水路从琵琶闸乘坐专门的渡船。这条船不收费用,渡有缘之人,渡天下众生。夏夜,我最喜欢站在运河堤上远眺镇国寺的夜景:水中央,一座孤岛,孤岛上,一座古刹。这一切倒影在绿宝石一样的河水之中。水中岸上连为一体,影影绰绰,如梦如幻。果然是“不惜秋波重一转,水中陆上两相宜。”。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的七月半,祖父带领全家人祭祀。村干部来找他,叫他不要搞封建迷信。祖父头都没抬:“什么叫封建迷信?烧纸看人心,上代传下世。”今天看来,祖父的简单朴实的话语中其实蕴含了丰富的道德与伦理的内涵。祭祀活动是活着的人对离去亲人的一种感激和怀念,是与另外一个世界的对话。是灵性的自发,是情感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这里饱含了生者对死者的思念,对生命的敬畏。也是人类种族和精神的一种延续。
这几年总梦见逝去的祖父母,都在七月半之前。不是对我说鞋子坏了,就是衣服旧了。醒来满脸是泪。一到七月半,我就会去镇国寺祭奠他们。在这里,我虔诚祈愿,告诉他们,虽然我们不在同一个世界,但是亲恩难忘,牵挂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