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冬至
作者:
濮颖 更新:2015-12-26 17:36 字数:1212
冬至,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冬天到了。从冬至这天起,就进入了“数九严冬”。所以,冬至这天又叫做“进九”、“入九”。
民间把冬至这天看得很重,有“大冬大似年”的说法。这天和“清明”“七月半”一样, 俗称“鬼节”,有“烧冬”的习俗(即祭司先人)“早清明,晚大冬”,指的是祭祀的时间。这可能是和季节气候有关吧,清明时节已经入夏,气温高,凡事乘早凉。冬至气候严寒,要等气温回升一点。
冬至这天白昼最短夜最长,奶奶在世前常念叨:早到中,吃饭梳头功。我问奶奶什么意思?奶奶告诉我:冬天日天短,起床后吃饭梳头的功夫就到了晌午。冬至这天的夜是真正的漫漫长夜,太阳很早就落下西山,早晨却迟迟不肯露脸。过了这一天,白昼会慢慢变长,过了春节更甚:“过了冬,长一葱。过了年,长一田。”这里的葱和田亩都成了计量单位。可见农谚的朴实与生动。
冬至的习俗很多。北京人冬至吃馄饨,河南人吃冻耳朵,就是饺子,浙江人吃糯米饭,我们这里冬至的早晨通常吃汤圆。汤圆有很多种馅,芝麻,豆沙,桂花、小时候吃过猪油白糖馅的,我最喜欢荠菜咸肉馅的汤圆。碧绿鲜嫩的荠菜,晒得红油发亮的咸肉切成丁,加茶干,海米,笋沫做陷揉搓成圆溜溜的丸,开水下锅,接过几次生水,用漏勺搅拌,不一会,汤圆就像剥了壳的鸡蛋浮在沸腾的水面上。咬开外面雪白粘腻的面粉,那股无法形容的鲜美就绽放在舌尖……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最宜进补。“冬天补补,春天赛虎”。冬季的进补各各不同。有食补、药补。依据个体不同形式各异。我吃的膏方叫做固元膏,是一位中医根据我的身体特质配的,用的是上等东阿胶,枸杞,人参,还加了养颜活血的三七,药材是没话说,工艺也不差。只是味道很特殊,黄酒加上驴皮的滋味确实不好闻。食补我就知道的太多了,家乡人习惯一个九一只鸭,老鸭汤在九天特别畅销。其实鸭子性凉,不应冬天吃。可能因家乡是水乡,鸭多且肉质鲜美的的缘故吧!南京人却是一个九一只鸡。冬天天气冷,牛羊肉也是不可多得的滋补品。家乡人以前不会做牛羊肉,都买卤菜摊、熟食店里的冰羊和熟牛肉。近几年很会做了,特别是有临泽一家叫做王四瘪子汤羊已经做出了品牌走向全国。汤羊就是羊汤,一碗羊汤,几块羊肉,切几根胡萝卜丝去膻,就着一只叫做“金刚脐”的八角形面食做点心,或是下一把粉丝,味道鲜美异常。早起或黄昏,喝一碗羊汤,手脚都暖暖的。牛肉汤多是用烧饼做点心。扬州东圈门外一家清真牛肉汤馆的味道就特别好。近几年因为身体的原因一直不能食牛羊肉,总觉得冬天对我来说少了一点什么。
冬至也是家乡人开始腌肉风鱼灌香肠的时候,冬至到春节一般都三五十天左右,这时开始腌制,正好过年享用,再普通的人家都要腌一点,谁家门前要是少了这些,就多了一分萧条,少了一点气氛。
“晴冬烂年”一说是指冬至这天天气好的话,过年一定是阴雨雪天。现在由于自然生态的破环,地球环境的改变,这个民谚很少应验了,但是无论怎样,丝毫不影响老百姓随遇而安,平和泰然的生活态度和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